尼亞齊·米茲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穆罕穆德·尼亞齊·米茲里 (土耳其語Mehmet Niyâzî-i Mısrî),本名沙姆斯·阿爾-丁·穆罕穆德·本·阿里 [1]。生卒年為1618年3月9日至1684年3月16日。鄂圖曼帝國詩人、神秘主義者、蘇菲派哈爾瓦提教團教士[2]。被蘇菲派視為「完人」[3]

米茲里生於馬拉蒂亞的索干里村。父親徹萊比是位納克什班迪教團教長。[2]米茲里平日的職業是蠟燭匠人。早年遊學四方,先是在迪亞巴克爾馬爾丁,1640年,米茲里曾去過埃及,在艾資哈爾大學就讀[3],因此得到米茲里(密昔兒)的別名。隨後還去了巴格達,最終回到安納托利亞。期間向許多宗教學者請教。[2]1646年起,他曾先後在包括君士坦丁堡、布爾薩、烏沙克等城市的大學中任教。在烏沙克受業於烏姆尼·希南門下,他正式成為伊瑪目並開始在清真寺中引領祈禱。[3]17世紀中葉,米茲里進行了一些宗教布道活動,他還在布爾薩建立了一個蘇菲派聚會場所。米茲里逐漸地變成了一位受人尊敬的蘇菲教士。

當時,奧斯曼國內的伊斯蘭教法學家對蘇菲派抱有相當的反感,1665年至1683年,政府禁止了蘇菲派的活動。蘇丹穆罕默德四世的老師瓦尼·穆罕穆德·埃凡迪是反蘇菲主義的領袖之一,他對哈爾瓦提教團的反對致使他與米茲里交惡,米茲里稱他為「法老」、「行邪術的」、特別是「假先知」、「敵基督」。可見當時教派鬥爭之激烈。[2]米茲里由於多次直言不諱地批評政治腐敗,特別是批評大維齊爾科普魯律,而遭到放逐,但他卻受到民眾的青睞。1673年,大維齊爾科普魯律召他至阿德里安堡對質,被控言辭不慎。隨後米茲里開始了其在希臘的放逐生活。他先是在羅德島上居住了九個月,雖然很快被赦免,1674年,他還親自給帝國蘇丹講授了蘇菲哲學。[1]但由於1677年在阿德里安堡佈道而再遭放逐。[3]他兩度旅居利姆諾斯島,前後共十八年。[1]米茲里最終在希臘利姆諾斯島去世。享年七十八歲。[3]他的詩歌在蘇菲派中被傳唱,負有盛名。[4]

米茲里著有詳盡的個人日記,為後世研究他所處的時代的風物提供了方便。[2]

詩作舉例

宗教、規則、習俗、名譽,皆隨風逝去。哦,尼亞齊,怎麼了?虔信的桎梏,於你已為烏有。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米兹里生平 (PDF). [2017年4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年4月2日) (英語). 
  2. ^ 2.0 2.1 2.2 2.3 2.4 Niyazi Mısri: an Ottoman Sufi Contemporary of Sabbatai Zevi Cries out against God and His False Messiah
  3. ^ 3.0 3.1 3.2 3.3 3.4 Niyazi Misri Prayer of the Servant,Reflections (PDF). [2017年4月3日].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年4月4日) (英語). 
  4. ^ Poetry Chaikhana Sacred Poetry from Around the World. [2017年4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4月2日) (英語).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