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內戰
尼泊爾內戰 | |||||||
---|---|---|---|---|---|---|---|
左上角順時針:加德滿都某座建築物圍牆上的尼共(毛)標語:「馬克思列寧毛主義普拉昌達道路萬歲!」;毛派叛亂分子正在向民眾宣講;尼泊爾西部的叛亂分子 | |||||||
| |||||||
參戰方 | |||||||
支援: |
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 尼泊爾人民解放軍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
普拉昌達 巴布拉姆·巴特拉伊 莫漢·拜迪亞(基蘭) 南達·基肖爾·潘(帕桑) 拉姆·巴哈杜爾·塔帕(巴達爾) 內特拉·比克拉姆·昌德(比普拉夫) | ||||||
傷亡與損失 | |||||||
4500人死亡 | 8200人死亡(游擊隊員) | ||||||
共17800人死亡[5]1300人失蹤 |
共和主義 |
---|
政治主題 |
尼泊爾內戰(尼泊爾語:नेपालको जनयुद्ध)是1996年-2006年尼泊爾發生的,由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發動的一場內戰。尼泊爾皇家政府和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戰鬥,後者大量使用游擊戰。[6]衝突始於1996年2月13日,當時尼共(毛派)發起叛亂,其目的是推翻尼泊爾君主政體,建立人民共和國;它以2006年11月21日簽署《全面和平協議》而結束。叛亂的特點是許多戰爭罪和危害人類罪,包括即決處決、屠殺、清洗、綁架和大規模強姦。它導致17000多人死亡,包括平民、叛亂分子、軍隊和警察人員;以及數十萬人的國內流離失所,其中大部分是尼泊爾農村地區。據專員Madhabi Bhatta報告,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已收到約63000件投訴,而強迫失蹤調查委員會收到約3000件投訴。[7]
概述
1990年1月10日,聯合左翼陣線成立,它與尼泊爾大會黨是民主變革運動的中堅力量。然而,其他共產主義團體對聯合左翼陣線和大會黨之間的聯盟感到不安,他們組成了一個平行的陣線:聯合全國人民運動。聯合全國人民運動呼籲選舉制憲會議,並拒絕了聯合左翼陣線和大會黨與政府達成的妥協。1990年11月,尼泊爾共產黨(團結中心)成立,其中包括聯合全國人民運動的主要成員。1991年1月21日,尼泊爾共產黨(團結中心)成立了尼泊爾聯合人民陣線,由巴布拉姆·巴特拉伊擔任領導人,作為競選的公開陣線。尼泊爾共產黨(團結中心)於1991年11月25日舉行了第一次大會;它採取了「在通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上進行持久的武裝鬥爭」的路線,並決定該黨仍將是一個地下黨。在1991年的選舉中,尼泊爾聯合人民陣線成為尼泊爾議會的第三大黨。然而,關於尼泊爾共產黨(團結中心)將採用何種策略,該黨內部的分歧激增。一個由普什帕·卡馬爾·達哈爾領導的團體主張立即進行武裝革命,而另一個由尼瑪爾·拉馬領導的團體則聲稱尼泊爾武裝鬥爭的時機尚未成熟。[8][9]
1994年5月22日,尼泊爾共產黨(團結中心)和尼泊爾聯合人民陣線一分為二,激進派後來更名為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這一派別將政府力量、主流政黨和君主制描述為「封建勢力」。武裝鬥爭始於1996年2月13日,當時尼共(毛)在六個地區同時發動了七次襲擊。最初,政府動員尼泊爾警察遏制叛亂。尼泊爾皇家軍隊沒有參與直接戰鬥,因為衝突被視為治安問題。2001年6月1日,星期五,比倫德拉國王及其全家在納拉揚希提宮的大屠殺中喪生。納拉揚希提宮是沙阿君主的官邸。尼泊爾王位繼承人迪彭德拉王子[10]實施了這一行為,造成10人死亡,5人受傷——4名受害者受傷,1名是迪彭德拉在自殺未遂中開槍自殺後自殘。迪彭德拉在去世前昏迷了三天,在此期間他被加冕為新國王。2001年7月25日,謝爾·巴哈杜爾·德烏巴政府和毛派叛亂分子宣布停火,並於當年8月至11月舉行了和平談判。這些和平談判的失敗導致武裝衝突重新爆發,11月22日,毛派襲擊了尼泊爾西部當區的一個軍營。2002年,局勢發生了巨大變化,雙方的襲擊次數大大增加,死亡人數比戰爭的任何一年都多。[8]
作為回應,政府禁止發表反君主制聲明,監禁記者,並關閉被指控站在叛亂分子一邊的報紙。[11]叛亂分子與政府之間舉行了幾輪談判,並進行了臨時停火。政府斷然拒絕了叛亂分子對制憲議會選舉的要求。與此同時,毛派拒絕承認君主立憲制的繼續存在。2004年11月,政府拒絕了毛派提出的與賈南德拉國王直接談判而不是通過總理德烏巴的要求,也拒絕了毛主義提出的由聯合國等第三方調解討論的要求。
在整個戰爭期間,政府控制了主要城市和城鎮,而毛派統治了農村地區。2004年8月,毛派宣布對加德滿都進行為期一周的封鎖,後來被取消。[12]
2005年2月1日,由於相對民主的政府無力恢復秩序,賈南德拉國王奪取了直接權力,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試圖最終結束叛亂。他宣稱,「民主和進步相互矛盾……在追求自由主義的過程中,我們絕不應忽視我們行為的一個重要方面,即紀律。」[13]由於這次接管,英國和印度都暫停了對尼泊爾的物質支持。根據尼泊爾報紙《Kantipur》的報道,2005年11月,中國向甘德拉政權提供了武器和軍事裝備;這是中國在長達十年的衝突中首次提供武器。[14]2005年5月5日,針對賈南德拉國王的接管,七個政黨開始談判,組建七黨聯盟(SPA)。[8] 2005年11月22日,在印度政府的支持下,毛派反叛分子和SPA聯合發布了一項12點決議,將君主專制描述為「民主、和平、繁榮、社會進步和一個獨立和主權的尼泊爾」的主要障礙,[15]並承諾舉行制憲會議選舉,讓毛派反叛者放棄暴力。[9]
2006年,暴力衝突大幅減少,相反,抵抗轉變為非暴力的民主示威。2月份舉行的市政選舉遭到七個主要政黨的抵制。相反,70多個小政黨提拔了候選人。[16]據官方統計,選民的支持率為20%。[17]整個4月,尼泊爾各地舉行了支持民主的遊行,19名示威者被打死,400多名抗議者被捕,另有數十人受傷。4月21日,賈南德拉國王宣布,他將把治理權交給SPA,但這一提議遭到了毛派叛軍和SPA的拒絕。4月24日,賈南德拉國王宣布,他還將恢復眾議院,這讓組成恢復眾議院的SPA感到滿意。8月9日,政府和毛派叛軍同意接受聯合國監督和平進程並管理雙方的武器。11月21日,政府、SPA和毛派叛軍簽署了《全面和平協議》,正式結束了內戰。[9]
內戰迫使年輕工人在國外尋找工作,主要是在波斯灣和東南亞。尼泊爾的經濟仍然嚴重依賴這些移民工人的外國收入。由於內戰,尼泊爾的旅遊業遭受了巨大損失。
時間線
- 1996年2月13日:尼泊爾共產黨(毛)發動「人民戰爭」
- 2001年1月:政府成立了武裝警察部隊,這是一支打擊叛亂分子的準軍事部隊。
- 2001年5月28日:主席普拉昌達接受了共產黨雜誌《勝利的世界》的採訪。[18]
- 2001年6月1日:比倫德拉國王和大多數王室成員在尼泊爾王室大屠殺中喪生。由首席大法官Keshav Prasad Upadhaya和眾議院議長Taranath Ranabhat組成的事件調查委員會指控王儲迪彭德拉犯有大屠殺。根據傳統,迪彭德拉在自殺未遂後昏迷,被加冕為國王。據推測,他於2001年6月4日去世。賈南德拉隨後被加冕為國王。[19]
- 2001年8月3日:第一輪和平談判開始。
- 2001年11月23日:當毛派撤退並對42個地區的警察和軍隊哨所發動猛烈襲擊時,和平談判破裂。
- 美國國務院宣布毛派政黨為恐怖組織。美國國會批准1200萬美元用於訓練尼泊爾皇家陸軍軍官和供應5000支M16步槍。[22]
- 2002年5月:和平談判破裂。[21]
- 2002年5月:軍隊和毛派部隊在Pyuthan和Rolpa地區邊界沿線的Lisne Lekh以及Rolpa的Gam村發生了大規模戰鬥。
- 2002年5月22日:賈南德拉國王根據總理謝爾·巴哈杜爾·德烏巴的建議解散議會,並下令舉行新的選舉。解散的理由是反對緊急狀態。
- 2002年7月11日:消息洩露,比利時武器製造商FN Herstal被允許向尼泊爾君主制交付5500門M249 SAW輕機槍,這是所有聯盟政黨做出的決定。外交部長路易斯·米歇爾談到「一個多元民主的國家」
- 2002年10月4日:賈南德拉國王廢黜了總理德烏巴和整個部長會議,行使了行政權力,並取消了原定於2002年11月11日舉行的解散的眾議院選舉。
- 2002年10月11日:賈南德拉國王任命洛肯德拉·巴哈杜爾·昌德為總理。
- 2003年1月:美國與尼泊爾軍隊舉行演習。[22]毛派叛亂分子在早晨時殺害了武裝警察總監Krishna Mohan Shrestha、他的妻子和保鏢、武裝警察部隊警長Subhash Bahadur Gurung,就像他們過去在周日早上那樣,目的是代表同胞的普遍安全。監察長和他的妻子當時是首都一所國際學校的老師,他們都沒有攜帶武器。他們被毛派使用的56式步槍和G3步槍的子彈打得千瘡百孔。
- 2003年5月13日:政府和尼共共同宣布的關於雙方商定的停火期的行為準則。[23]
- 2003年8月17日:在尼泊爾陸軍、警察和空軍聯合發動的攻勢中,尼泊爾軍隊和警察部隊在尼泊爾中部的Ramechhap地區殺死了39名毛派叛軍。7名尼泊爾軍隊士兵和5名武裝警察也在行動中喪生。
- 2003年8月24日:毛派發出最後通牒,威脅如果政府在48小時內不同意將毛派參加制憲會議的問題包括在內,就退出停火協議。
- 2003年8月26日:毛派的最後通牒到期。
- 2003年8月27日:毛派呼籲舉行為期三天的罷工,譴責軍隊對其幹部的襲擊。[21]
- 毛派單方面退出1月29日的停火。普拉昌達的聲明重申了叛軍要求結束君主制,建立「人民共和國」的要求,他說:「由於舊政權已經通過停火和和平談判結束了對所有現有問題的前瞻性解決,我們在此宣布,停火和和平進程背後的理由已經結束。」[21]
- 2003年8月28日:毛派殺手在加德滿都的家中槍殺了尼泊爾皇家陸軍的兩名上校,造成一人死亡,另一人受傷。[24]
- 2003年8月29日:毛派叛亂分子試圖暗殺尼泊爾部長德文德拉·拉吉·坎德爾,但沒有成功。
- 2003年8月31日:毛派叛亂分子伏擊了位於魯潘迪的尼泊爾警察哨所,造成4名警察死亡。
- 2003年9月2日:毛派叛亂分子伏擊了位於Siraha的尼泊爾警察哨所,造成2名警察死亡,4人受傷。[25]
- 2003年9月27日:「官員們表示,儘管游擊隊計劃從2003年10月2日起休戰9天,但包括8名叛亂分子和4名警察在內的15人被殺,疑似毛派分子轟炸了5家政府公用設施。一名警察表示,在加德滿都以東340公里的Khotang區的Chhita Pokhara,8名毛派分子在與安全部隊的槍戰中被殺。4名警察也被殺。一名官員說,在尼泊爾東部的其他地方,毛派在Jaljale Gaighat地區殺害了兩名警察,警察Purna Prasad Sharma和警察局長Radha Krishna Gurung,以及一名販賣甲蟲堅果的婦女Kali Tamang該地區首席行政官Sitaram Prasad Pokharel說,當警察檢查乘客時,七名毛派分子從一輛公共巴士上下來,突然用自動手槍開火,造成三人死亡,兩人受傷。警方表示,在加德滿都東南260公里的印度邊境工業中心賈納克布爾,普拉昌達直接指揮的毛派分子在清晨實施了五次爆炸,擾亂了電話服務和電力供應。警方副警司Bharat Chhetri表示,沒有人直接死於爆炸,但一名老人在聽到爆炸聲後死於心臟病發作。他說,被炸毀的地點包括公路部和尼泊爾電力局的辦公室以及一座電信塔。卡德卡表示,爆炸發生後,警察和毛派交火了近40分鐘,但叛軍逃脫,37人受傷。"[26]
- 2003年10月13日:估計有3000名毛派分子試圖襲擊巴魯旺的警察培訓中心,造成至少42名新兵和9名毛派人士死亡。目擊者Krishna Adhikary告訴路透社:「『叛軍折斷了電話電纜,通過砍伐樹木或炸毀公路橋設置路障,以阻止增援部隊的到來。』」[27]
- 2003年10月27日:「阿德里安·格里菲斯上校和六名尼泊爾國民上周在加德滿都以西300公里的巴格隆被俘42小時後獲釋,當時他們正在招募年輕的廓爾喀士兵加入英國軍隊。」黨主席普拉昌達說:「我們對發生的違反黨的政策的事件感到抱歉。」[28]
- 2003年11月11日:國防部指控毛派在前一周綁架了尼泊爾西部穆古區里瓦中學的29名九年級和十年級學生。[29]
- 2003年11月15日:在尼泊爾,包括尼泊爾警察部隊在內的四名警察在一家茶店被兩名毛派武裝叛亂分子從後面開槍打死,他們騎著摩托車靠近並立即逃離。
- 2003年11月19日:據一名尼泊爾陸軍官員稱,在加德滿都東北114公里的中國哈薩邊境點,有四人從西藏向尼泊爾走私武器,被抓獲。這名官員名叫希拉·拉爾·什雷斯塔和賈爾詹·夏爾巴,並表示他們在西藏的日喀則鎮接受審訊。[30]
2004年
- 2004年2月5日:Bhairavnath營對Makwanpur區Bhimad的一個村莊進行了一次陸軍突襲。有報道稱,14名疑似毛派叛亂分子和兩名平民被捕後被處決。大赦國際後來寫信給總理蘇里亞·巴哈杜爾·塔帕和尼泊爾皇家陸軍人權小組負責人尼倫德拉·阿里亞爾准將,要求立即進行調查。[31]
- 2004年2月10日:據報道,尼共的兩名中央委員會成員Matrika Yadav和Suresh Paswan已被印度移交給尼泊爾。據報道,在尼泊爾提供信息後,他們在勒克瑙被捕。[32]
- 2004年2月13日:在這一天,革命開始八周年之際,Ganesh Chilwal領導了一場反毛主義抗議活動。
- 2004年2月15日:Ganesh Chilwal在加德滿都辦公室被兩名疑似毛派槍殺。[33]
- 2004年2月15日:加德滿都以西360公里的卡利科特區毛派叢林基地爆發戰鬥。據說該基地有5000名毛派士兵。2004年2月17日,一名安全官員表示,一架飛往卡利科特的私人直升機被毛派的炮火擊中,但已安全返回加德滿都。據報道,2004年2月18日,65名毛派分子被殺,儘管這與其他報道的35人和48人的死亡人數相衝突。[34]
- 2004年2月15日和16日:尼泊爾國家廣播電台報道,13名毛派反叛分子在與全國各地安全部隊的七次小型衝突中喪生。[35]
- 2004年2月18日:據警方稱,2002年被賈南德拉國王解散的國會議員Khem Narayan Faujdar在首都西南200公里的納瓦爾帕拉西區被兩名騎摩托車的毛派嫌疑人槍殺。[36]
- 2004年4月3日:超過12輛卡車在尼泊爾西部邊境哨所等待從印度取汽油時被燒毀。印度譴責這些襲擊,並誓言打擊恐怖主義。[39]
- 2004年4月4日:在加德滿都的示威活動中,「大約150名示威者在警察的警棍衝鋒中被擊中」[40]
- 2004年4月4日:「數百名毛派反叛分子」襲擊了賈杜霍拉Yadukuwa的一個警察哨所。13名警察死亡,7人受傷,35人失蹤。8-9名毛派分子也被殺害。「目擊者稱,超過500名反叛分子襲擊了警察哨所,並於周日晚上9點左右(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515)開始發射突擊步槍和RPG-7火箭。戰鬥持續了兩到三個小時。」其他報道稱,有400名反叛分子。[39]
- 2004年4月4日:在該國西部,三名印度商人被槍擊受傷,車輛被燒毀。[41]
- 2004年4月5日:為期三天的全國罷工開始,由尼共(毛)發起,遭到在加德滿都抗議君主制的「五個政黨聯盟」的反對,並表示罷工將阻礙加德滿都示威者的行動。普拉昌達說:「現在是時候贏得與封建勢力的聯合鬥爭了,因為國王正試圖將國家帶回18世紀。」[42]
- 2004年4月5日:上午,在加德滿都以東50公里的達爾科拉,3名士兵被其車輛引爆的尼泊爾共產黨地雷炸死,7人受傷。
- 2004年4月5日:在加德滿都的衝突中,「約50000」示威者與警方對峙,至少140人受傷。示威者試圖衝破王宮附近的警察路障。警方用催淚瓦斯回應,據報道抗議者被警方警棍打傷。石頭和磚塊由雙方投擲。拉利特普爾和巴克塔普爾也發生了示威活動。與此同時,據報道,賈南德拉國王一直在尼泊爾西部的村莊旅遊。[38]
- 2004年4月5日:印度政府宣布,將不再為在尼泊爾購物的印度官員提供警察護送,以阻止此類旅行。恐懼是基於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針對印度人。一名高級警官表示:「我們擔心,如果毛派繼續以尼泊爾境內的印度人為目標,這裡可能會遭到報復。」[43]
- 2004年6月24日:前總理的侄子在丹庫塔區被毛派叛亂分子砍死。[44]
- 2004年8月16日:加德滿都一家受歡迎的豪華酒店Soaltee酒店遭到轟炸,因為它拒絕了毛派要求關閉酒店的要求。[45]
- 2004年8月18日:一枚炸彈在尼泊爾南部的一個市場爆炸。爆炸造成一名12歲男孩死亡,包括三名警察在內的六人受傷。此外,毛派叛軍要求釋放被俘的游擊隊,並威脅要襲擊車輛,從而阻止加德滿都附近的所有道路交通。尼泊爾的一些企業因受到威脅而關閉。
- 2004年9月10日:一枚炸彈在加德滿都的美國信息服務局辦公室爆炸。
- 2004年9月13日:美國和平隊暫停行動,非必要的美國大使館人員從尼泊爾撤離。
- 2004年11月9日:星期二,疑似毛派反叛分子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市中心正在建設的政府辦公大樓Karmachari Sanchaya Kosh辦公大樓引爆威力巨大的炸彈,造成36人受傷。
- 2004年11月11日:毛派分子在魯潘迪區Butwal-6的辦公室前殺害了NID副警司Hemraj Regmi。
- 2004年12月15日:毛派發動突然襲擊,導致20名政府安全人員在Arghakhanchi西部地區喪生。
- 2004年12月16日:16名毛派反叛分子在Dailekh西部地區與尼泊爾安全部隊的衝突中喪生。
- 2004年12月23日:毛派部隊對加德滿都發動封鎖。
- 2004年12月26日:超過15000人在加德滿都舉行和平集會。
2005年
- 2005年1月8日:毛派拘留並隨後釋放了六輛巴士上的300名乘客,這些巴士無視他們對加德滿都的封鎖。
- 2005年1月10日:總理德烏帕表示,除非毛派出面與政府談判,否則他將增加國防開支以打擊毛派。
- 2005年1月11日:抗議和封鎖政府燃料價格上漲10%至25%。
- 2005年1月15日:據稱毛派從凱拉里的Chuha村拘留了14名印度廓爾喀人。
- 2005年1月29日:Lamjung地區的政府領導人被綁架並被槍殺,頭部中彈。[46]
- 2005年2月1日:賈南德拉國王解散德烏巴政府,禁止所有新聞報道。軍隊開始逮捕高級政治領導人、記者、工會成員、人權活動家和民間社會領導人。所有電話和網際網路連接都被切斷。
- 2005年4月7日:毛派襲擊了魯庫姆卡拉的一個軍事基地,損失300人。
- 2005年6月6日:Badarmude公交車爆炸:一輛滿載乘客的客車在Chitwan區碾過一枚叛軍地雷,造成約38名平民死亡,70多人受傷。
- 2005年8月9日:毛派叛軍在尼泊爾中西部殺害了40名安保人員。
- 2005年9月3日:毛派宣布單方面停火三個月,以拉攏反對黨。
- 2005年10月:在羅爾帕舉行的春邦中央委員會會議決定與反對國王的政黨聯手
- 2005年11月19日:經過談判,毛派叛軍同意與反對派政治家共同反對賈南德拉國王的統治。[47]
2006年
- 2006年1月2日:反叛分子決定不延長為期四個月的停火,稱政府多次襲擊毛派村莊,破壞了停火。[48]
- 2006年1月14日:毛派對加德滿都山谷的五個軍事和準軍事目標發動了協調一致的襲擊,這首次表明他們有能力在山谷內組織暴力,促使政府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實行夜間宵禁。
- 2006年3月14日:尼泊爾叛軍延長道路封鎖;呼籲於2006年4月3日舉行全國性罷工。[49]
- 2006年4月5日:大罷工開始時,毛派部隊承諾不使用暴力。
- 2006年4月6日至7日:抗議者與警方發生衝突,數百人被捕,數十人受傷。
- 2006年4月8日:加德滿都實行宵禁,時間為晚上10點至上午9點。國王下令「一看到違反宵禁的抗議者就開槍」。[50]
- 2006年4月9日:大罷工計劃結束。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政府延長了宵禁時間。數千名示威者反抗宵禁,在兩天的騷亂中造成三人死亡。[51]
- 2006年4月26日:毛派開始疏通街道和道路,但提出了一些條件。
- 2006年4月27日:毛派叛亂分子應新任命的總理吉里賈·普拉薩德·科伊拉臘的要求,在加德滿都舉行了數周的民主抗議活動後,宣布單方面休戰三個月,並鼓勵組建新的制憲會議以改寫國家憲法。[52]
- 2006年5月3日:尼泊爾新內閣宣布停火。這件事沒有被認真對待。內閣還宣布,毛派叛軍將不再被視為恐怖組織。叛軍也被鼓勵開啟和平談判。[53]
- 2006年11月21日:和平談判結束,總理柯伊拉臘和毛派領導人普拉昌達簽署了《全面和平協議》。該協議允許毛派參與政府,並將他們的武裝置於聯合國的監督之下。[54]
後果
超過喪生,包括1996年至2005年被毛派殺害的4000多名尼泊爾人,以及1996年至05年被政府軍殺害的8200多名尼泊爾人。[55]此外,估計有100000至150000人因衝突而在國內流離失所。此外,這場衝突擾亂了大多數農村發展活動。這場革命導致了尼泊爾的政治、社[56]變革。[57][58][59]
司法過渡時期
作為一個過渡司法機制,和平與重建部於2007年7月提出立法,將在尼泊爾設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60]議會成立了真相與和解委員會,負責調查:「謀殺、綁架和劫持人質,造成傷殘和傷殘,身心折磨,強姦和性暴力,搶劫、占有、損壞或縱火私人或公共財產,強行驅逐房屋和土地或任何其他形式的流離失所,以及任何不符合國際人權或人道主義法的不人道行為或其他危害人道主義罪。」[61]
還有另一個調查強迫失蹤的委員會,並就赦免政府和叛軍虐待行為的提議進行了辯論。[62]這兩個委員會都成立於2013年。然而,全國大會黨領導的政府沒有延長工作委員會的任期,將其解散,並據稱成立了一個有利於它的新委員會。
2016年,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委員Madhabi Bhatta在國家電視台上表示,即使是時任總理、前游擊隊最高指揮官普拉昌達也將接受委員會的質詢,她報告說,她感受到了來自前極端分子的安全威脅。[63][64][65]
軍隊改革
2012年4月10日,尼泊爾軍隊最終控制了尼共(毛)的武裝派別人民解放軍。時任總理、陸軍整編特別委員會主席巴卜拉姆·巴塔拉伊於2012年4月告訴委員會,尼泊爾軍隊將進駐所有15個解放軍營地,全面控制,並控制了鎖在那裡貨櫃里的3000多件武器。共有6576名戰鬥人員選擇了自願退休計劃,該計劃承諾根據他們的軍階發放50萬至80萬尼泊爾盧比的支票。[66]
在重組的第一階段(2011年11月18日至12月1日),9705名前戰鬥人員選擇融入國民議會。這是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就,在三個主要政黨——聯尼共-毛主義、,尼泊爾共產黨(統一馬列)和尼泊爾大會黨,以及幾個馬德西團體的傘式組織,民主馬德西聯合陣線。該協議為前解放軍戰鬥人員提供了三種選擇——融合、自願退役和康復。9705名戰鬥人員選擇了融合,7286人選擇了自願退伍,6名戰鬥人員登記了他們的名字以獲得一攬子康復計劃。在2007年5月26日進行的第二次核查中,聯合國尼泊爾特派團登記了19602名戰鬥人員。洩露的普拉昌達視頻後來於2009年5月5日由圖像頻道播出,其中帕爾昌達聲稱向聯尼特派社提供了誇大的毛派戰鬥人員人數。[67][68]
2012年4月14日,委員會的決定規定,綜合戰鬥人員的軍階將根據政府的標準而不是解放軍的標準確定。一個遴選委員會將由尼泊爾公共服務委員會主席或其任命的一名成員領導,並將在國家情報局下設立一個總局,由一名中將領導,以吸收整合的戰鬥人員。戰鬥人員必須接受三到九個月的訓練,具體取決於他們的級別。該局只用於救災、工業安全、發展以及森林和環境保護。4月17日,國民議會表示,在政治層面最終確定總局的領導結構和規模之前,它無法開始招募前毛派戰鬥人員。2012年4月19日,三大政黨同意將兩個單獨提議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和失蹤問題委員會合併為一個委員會。[66]
參考文獻
- ^ Pradhan, Gyan. Nepal's civil war and its economic costs (PDF). Publisher: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and Global Studies, Lindenwood University Press: 118. [17 September 20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5 January 2021).
- ^ Nepal gov't procuring military articles from China, Pakistan. globalsecurity.org. IRNA. [21 March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1 March 2020).
- ^ 尼泊尔“毛派”组织盗用毛泽东的名字作乱. [2022-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1).
- ^ Chinese 'deliver arms to Nepal'. [2022-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5).
- ^ 17,800 people died during conflict period, says Ministry of Peace.[永久失效連結]
- ^ 存档副本. trc.gov.np. [2023-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8).
- ^ ‘At least three more years needed to complete task’- Roshan S Nepal's Oped on Transitional Justice. nepalmonitor.org. [2023-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2) (英語).
- ^ 8.0 8.1 8.2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ISBN_(identifier). [2023-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4). 缺少或
|title=
為空 (幫助) - ^ 9.0 9.1 9.2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Special:BookSources/978-0-415-77717-9. 缺少或
|title=
為空 (幫助) - ^ https://theworld.org/stories/2011-06-01/why-nepals-crown-prince-went-killing-spree. [2023-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31). 缺少或
|title=
為空 (幫助) - ^ Headline News The Kathmandu Post (Nepal). web.archive.org. 2004-11-14 [2023-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11-14).
- ^ Maoist rebels call off Kathmandu blockade. The Guardian. 2004-08-24 [2023-03-13].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7) (英國英語).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016080039/http://www.nepalroyal.com/proclamationsfeb012005/. [2023-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6). 缺少或
|title=
為空 (幫助) - ^ Chinese 'deliver arms to Nepal'. 2005-11-25 [2023-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5) (英國英語).
- ^ Nepali Times. www.nepalitimes.com. [2023-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3).
- ^ Wayback Machine (PDF). web.archive.org. 2006-11-14 [2023-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14.
- ^ Farcical municipal elections intensify political instability in Nepal. World Socialist Web Site. [2023-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英語).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121143259/http://www.humanrights.de/doc_en/archiv/n/nepal/politics/170202_interview_pra.htm. [2023-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1) (英語). 缺少或
|title=
為空 (幫助)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824142517/http://www.tibet.ca/en/wtnarchive/2001/6/13-2_3.html. [2023-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8-24. 缺少或
|title=
為空 (幫助) - ^ Prime Minister's Address to the Nation after imposition of Emergency, November 28,2001. www.satp.org. [2023-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1).
- ^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Nepal - Maoist Rebels - Worldpress.org. www.worldpress.org. [2023-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2).
- ^ 22.0 22.1 Nepal's Maoist cauldron draws foreign powers closer - Nepal | ReliefWeb. web.archive.org. 2018-05-29 [2023-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9.
- ^ THE KATHMANDU POST - FEATURE. web.archive.org. 2003-04-13 [2023-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3-04-13).
- ^ Nepal: Maoist Hit Teams Shoot Two Army Colonels in Kathmandu. 2003 August 28, 09:37 (Thursday) [2023-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8).
- ^ Update on Nepal's Maoist Insurgency, August 30- September 5. 2003 September 5, 04:27 (Friday) [2023-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8).
- ^ More die in Nepal Maoist insurgency despite truce call. 28/09/2003. ABC News Online. web.archive.org. 2003-10-03 [2023-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3-10-03.
- ^ The Telegraph - Calcutta : International. web.archive.org. 2007-09-30 [2023-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30.
- ^ Maoists 'sorry' UK officer held. 2003-10-27 [2023-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3) (英國英語).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012060822/http://independent-bangladesh.com/news/apr/27/27042006re.htm#A2. [2023-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2. 缺少或
|title=
為空 (幫助) - ^ 1 - Number One News Resource of Pakistan - The News - Jang Group. web.archive.org. 2003-12-06 [2023-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3-12-06.
- ^ “尼泊尔:紧急调查法外杀人事件”. 2004-02-18 [2023-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7.
- ^ “印度将两位毛派领导人移交给尼泊尔”. 《印度時報》. 2004-02-10 [2023-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3).
- ^ “尼泊尔反政府武装领导人被枪杀”. 2004-02-15 [2023-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8.
- ^ “48名毛派反叛分子在尼泊尔军队袭击中丧生”. 2004-02-17 [2023-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2.
- ^ 48名毛派武装在交火中丧生. 2004-02-17 [2023-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2.
- ^ “长达十年的冲突年代”. 2006-11-22 [2023-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2.
- ^ “尼泊尔政党计划举行反君主制集会”. 2004-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8).
- ^ 38.0 38.1 “冲突冲击尼泊尔首都,140人受伤”. 2004-04-05 [2023-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3).
- ^ 39.0 39.1 “毛派叛军袭击尼泊尔警察哨所,造成9人死亡”. 2004-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8).
- ^ “毛派袭击尼泊尔哨所,9名警察死亡”. 2004-04-05 [2023-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2.
- ^ “三名印度商人受伤”. 2004-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8).
- ^ “反君主制抗议者挤满了加德满都的街道”. 2004-04-03 [2023-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 ^ “警方希望尼泊尔‘购物之旅’放缓”. 2004-04-05 [2023-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12.
- ^ 6月5日,毛派暴行升级. 2018-01-18 [2023-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8.
- ^ “毛派自行车炸弹袭击尼泊尔首都豪华酒店”. 2020-08-18 [2023-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6.
- ^ “2005-01-29–事件–Lamjung区。. 2005-01-19 [2023-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3.
- ^ 尼泊尔叛军准备在联合国监督下投降”。《印度时报》. 2005-11-20 [2023-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8).
- ^ Pasricha, Anjana (2 January 2006). ". 2006-02-07 [2023-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2-07.
- ^ “尼泊尔叛军呼吁无限期打击国王”. 2006-01-18 [2023-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5.
- ^ “反君主制集会在尼泊尔蔓延”. 2006-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8).
- ^ “尼泊尔宵禁期间发生暴力冲突”. 2006-04-10 [2023-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8.
- ^ “尼泊尔毛派叛军宣布休战”. 2006-04-27 [2023-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3.
- ^ “尼泊尔呼吁与叛军停火”. 2006-05-03 [2023-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2.
- ^ “和平协议结束尼泊尔内战”. 2006-11-21 [2023-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2.
- ^ National Geographic. Wikipedia. 2023-03-15 (英語).
- ^ Wednesday; February 2004, 18; International, 8:34 am Press Release: Amnesty. Nepal: Extra-judicial killings inquiry urgent | Scoop News. www.scoop.co.nz. [2023-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7).
- ^ http://therisingnepal.org.np/news/2941. [2023-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7). 缺少或
|title=
為空 (幫助) - ^ क्रमभङ्ग, धुलिखेल र तरङ्ग. ekantipur.com. [2023-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6) (尼泊爾語).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1017001821/http://ehimalayatimes.com/bichar-sahitya/16264. [2023-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7). 缺少或
|title=
為空 (幫助) - ^ Selecting Commissioners for Nepal's 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 |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ransitional Justice. www.ictj.org. [2023-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6).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306134919/http://trc.gov.np/about-commission/. [2023-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6. 缺少或
|title=
為空 (幫助) - ^ 存档副本. trc.gov.np. [2023-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8).
- ^ Radio, Kantor Berita. Doubts abound over Nepal’s 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 - kbr.id. Kantor Berita Radio. [2023-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印度尼西亞語).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19081016/http://archive.myrepublica.com/2015-16/politics/story/37427/trc-commissioner-madhavi-bhatta-says-she-feels-security-threat.html. [2023-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9. 缺少或
|title=
為空 (幫助) - ^ Mausam. TRC member Bhatta complains of threat to her security. The Himalayan Times. 2016-02-22 [2023-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5) (英語).
- ^ 66.0 66.1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316043950/https://www.eurasiareview.com/24042012-nepal-consolidating-the-peace-analysis/. [2023-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6. 缺少或
|title=
為空 (幫助)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316043950/https://www.eurasiareview.com/24042012-nepal-consolidating-the-peace-analysis/. [2023-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6. 缺少或
|title=
為空 (幫助)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316043949/https://www.deccanherald.com/nepal-pm-defends-leaked-tape-says-he-has-over-100000-fighters-104.html. [2023-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6. 缺少或
|title=
為空 (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