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資源十分豐富。由於地處低緯,南面是浩瀚的南中國海,因此海洋和大陸對廣州氣候都有非常明顯的影響。廣州市各地年平均氣溫在21.5~22.2℃之間,降雪對此地是非常罕見的天氣現象。
降雪紀錄
1900年以前
日期 |
說明
|
1245年12月 |
宋朝淳祐五年十二月臘初,大雪三日,積盈尺餘,炎方所未有也。[1]
|
1415年 |
明永樂十三年,廣州、番禺、南海「有雪,梅花枯死」
|
1488年 |
冬,大雪
|
1537年 |
明嘉靖十六年,廣州府「冬,大雪」。番禺、南海均是「大雪」。
|
1619年1月21日至1月23日 |
明萬曆四十六年十二月初六至初八,廣東「冬十二月,亘陰,寒甚,雪晝下如珠,次日復下如鵝毛,六日至八日,乃已」。從化下雪三日,「山谷之中,峰盡壁立,林皆瓊挺。父老俱言從來未有也。
|
1634年2月1日至2月7日 |
明崇禎七年從化「春正月大雪,自四日至十日不止,山谷中有積至二三尺者」
|
1654年3月6日 |
清順治十一年,春正月十八日,大雪。龍門大雪。
|
1667年 |
清康熙五年,廣州冬,有雪。番禺、南海有雪,順德大雪。
|
1809年 |
清嘉慶十四年廣州冬,廣州府各屬得雪二三寸不等。
|
1832年 |
|
1835年1月20日 |
清道光十五年,廣州,冬十二月二十二日,大雪,漫天如飛絮,積地四寸余。番禺、南海、順德均漫天飛絮,樹屋皆白,地積雪四寸。
|
1861年 |
|
1864年 |
|
1877年 |
|
1893年 |
1893年1月東亞寒潮
|
1900年以後
日期
|
類別 |
說明
|
1929年1月30日、31日
|
純雪 |
民國十八年,入冬以來,天氣奇暖,久不下雨。1月27日開始微雨不止,29日凌晨大吹北風,黎明轉降微雪,天明之後,頗為寒冰。30日上午,仍降雪點,午後更寒,中央公園之梅花、紅菊,鋪滿雪菲,均為艷白。31日晨,雪仍不已,寒度尤烈。
|
1967年12月29日
|
雨夾雪
|
從化、花都都出現了雨夾雪。[2]
|
1971年1月30日
|
霰、疑似純雪
|
花都落冰粒。[2] 當年有市民向氣象部門反映在天河區元崗附近有過降雪。[3]
|
1983年1月22日
|
霰
|
從化落冰粒。[2]
|
2003年1月6日
|
疑似雨夾雪或純雪
|
中午12時左右,有很多市民致電南方都市報稱在白雲區梓元崗一帶和天河區東圃地段出現了廣州罕見的雨夾雪天氣,該報記者趕到現場時讀者所稱的雪花已經沒有了,但天空中果然飄浮著一些白色的亮點,廣州市氣象台首席預報員黃忠稱,氣象局亦接獲市民反映在東山區出現雨夾雪的天氣,從氣溫條件來分析,廣州當天下雪的可能性很大。[3]
|
2016年1月24日
|
純雪、、雨夾雪、霰 |
2016年東亞寒流 。當日廣州罕有地在一日之內經歷風、雨、霰、雪四種天氣。[4]在1月23日晚上及24日上午出現在廣州市區的大部分小冰粒(霰),中午前後,廣州的雨夾霰轉為雨夾雪。[2]
|
2021年1月11日
|
霰
|
廣東全省受強冷空氣影響,廣州從化區良口鎮部分地區早上降小冰粒的霰[5],天河區華師亦有霰報告[6]。落下的冰粒較米粒小,落地後慢慢融化。廣州中心城區至中午普遍錄得 7℃至 8℃低溫。[7] 在下午2時,廣州從化大嶺山林場氣溫1℃左右。[8] 而從廣州相控陣雷達的探測數據來看,在廣州市天河區上空1500-3000米是存在小冰粒,且高空溫度已經達到了0℃或以下,大氣濕度高,在這個高度上具備了形成固態粒子的溫度和濕度條件。同時地面的溫度在7℃左右,所以不排除固態粒子下落過程中來不及融化,這種現像在氣象上定義為「霰」。[6]
|
參考條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