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勝門之戰
德勝門之戰是後金於1629年己巳之變爆發之後,皇太極率領八旗軍破關爆發的一場戰爭,因戰爭發生於德勝門而得名。
戰役過程
十一月二十日,皇太極率大軍設立營地在北京城北,分為兩翼。偵察兵報告皇太極,明軍正集結在德勝門等地。皇太極率領右翼的軍隊前進。另外得到報告稱東南邊也有明軍袁崇煥部隊集結,皇太極於是派遣左翼軍隊前去攻擊。[1][2]
皇太極先派兵偵察德勝門明軍,確認是大同總兵官滿桂和宣府總兵官侯世祿的軍隊。皇太極傳令,讓炮手先靠近射擊,引誘明軍火炮反擊,等待明軍的炮火停止,在填裝彈藥的空隙,後金軍大隊趁機進攻。然後,大軍按照皇太極給出的方略,兩路軍隊進攻。
皇太極親率大貝勒代善和貝勒濟爾哈朗、岳託、杜度、薩哈廉等,統領滿洲右翼四旗,以及右翼蒙古兵,排兵布陣。
於是後金軍先發炮轟擊。明軍槍炮反擊至暫時停火。
後金軍發動進攻,蒙古兵及正紅旗護軍從西面突擊,正黃旗護軍從旁衝殺。[3]
明軍崩潰。城上明軍火炮射擊,但射程短,打不中後金軍,只能打中明軍滿桂,炮擊導致滿桂隊伍很多人死傷。[4]
後金軍進攻驅趕明軍到狹窄的地方,並消滅了大量明軍。有些明軍逃離戰場,皇太極又派遣親兵追擊斬殺了大量明軍潰兵。[5]
結果
根據兵部記錄,宣府鎮大同鎮前後合計派發了一萬六千名士兵,勤王北京。[6]
開戰前抵達城門下的宣府大同軍隊,合計士兵一萬以上。但是都戰敗崩潰,或死或逃跑了。[7]滿桂的大同鎮軍隊傷亡很多,戰後滿桂身邊還有大約一二百名士兵, 躲藏在了城外一處關羽廟裡面。皇帝派人收拾戰場上遺留的兵器,並讓滿桂進入北京城內。 [8]侯世祿的宣府軍隊則大多逃跑了,而潰兵又掠奪禍亂民間。[9]
此戰德勝門潰敗的逃兵掠奪民間時,皆偽稱自己是袁兵,即袁崇煥遼軍。[10]
戰役期間,城牆上的京營則用大炮射擊,但城上放的炮彈誤傷了滿桂兵,導致滿桂部隊遭受了重大傷亡。都察院的官員張道澤對京營總管的李邦華提起了彈劾,言官們也紛紛上書表達意見,最終李邦華被免職,被安排了退休。[11]
同一天北京城下也爆發了廣渠門之戰,以明軍袁崇煥隊伍勝利告終。
參考資料
- ^ 《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五,天聰三年十一月:「辛丑。大軍起行。逼燕京。 上統大軍。營於城北土城關之東。兩翼兵營於東北。哨兵馳告。明大同總兵滿桂、宣府總兵侯世祿等。以兵來援。俱至德勝門。 上遂率右翼大貝勒代善、貝勒濟爾哈朗、岳託、杜度、薩哈廉等。領白甲護軍。及蒙古兵前進。哨兵又告。瞭見東南隅有寧遠巡撫袁崇煥、錦州總兵祖大壽等。以兵來援。 上遣愛巴禮、索尼、白格、傳令左翼大貝勒莽古爾泰、貝勒阿巴泰、阿濟格、多爾袞、多鐸、豪格等。領白甲護軍。及蒙古兵迎擊。」
- ^ 《滿文老檔》,太宗皇帝第三函第十九冊,天聰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大軍起行,汗營於北京城北土城關東隅,兩翼兵沿東北隅立營。哨兵來告,瞭見 明兵集德勝門等語。汗隊率右翼諸貝勒,領白旗(護)軍及蒙古兵前進。又告瞭見東南隅有明兵集結。隊遣愛巴里、索尼、白格依傳令。左翼貝勒莽古爾泰、台吉阿巴泰、台吉阿濟格、墨爾根 戴青、額爾克楚虎爾、台吉豪格率白旗(護)軍及蒙古兵前進。」
- ^ 《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五,天聰三年十一月:「 上立德勝門外。審視虛實。諭火器營兵。進前發礮火。又諭蒙古兵。及護軍等。俟敵發礮畢。蒙古兵、及紅旗護軍。由西面徑進。正黃旗護軍。從旁衝入。於是兩路進兵攻擊。追至隘口。掩殺之。有遁出者。 上復遣御前兵追擊之。」
- ^ 文震孟《文文肅公日記》卷一,崇禎二年十一月: 「二十日虜薄城下。與袁師殺傷相當。至德勝門滿桂總兵戰敗。城上放炮不能及虜。殺滿殘兵殆盡。」
- ^ 《滿文老檔》,太宗皇帝第三函第十九冊,天聰三年十一月:「遣人察實集德勝門之兵,乃是大同 總兵官滿桂、宣府總兵官侯世祿軍。汗曰:「令我炮手近前發炮火。俟敵官(軍)炮畢,蒙古兵及紅 旗(護)軍由西面進擊,黃旗(護)軍,由側面沖入。」於是,按所授方略,兩路進擊之,填擁於狹隘 處,盡殲之。其遁出者,汗復遣御前兵,盡斬之。」
- ^ 畢自嚴《度支奏議》卷八,酌議解發援兵行糧疏:「本月十六日准兵部咨,臣等覆咨該部兵馬現在何處。兵部回稱:本部二次調宣大援兵各一萬,續據宣府郭巡撫、總兵侯世祿報稱,陸續共發兵一萬一千二百三員名;大同總兵滿桂報稱統兵五千,但該鎮所調兵馬俱系陸續進發…崇禎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具題。」
- ^ 鹿繼善,《後督師紀略》卷一,崇禎二年十一月:「時大同五千以戰亡,止餘二百。宣鎮 侯世祿五千,暨郭之琮續發,潰無一人。」
- ^ 周文郁《邊事小紀》卷一,遼師入衛紀事:「滿大將軍桂,在安定門以西虜束不的戰,敗績,且不知處。營中遺棄輜重甚多。公亟令尋覓滿帥,並簡所遺軍器。少頃,回報滿帥帶有敗卒百餘,臥關聖廟中。其所遺棄軍實,見有城上內臣在彼收取。時猶慮滿帥不免於法。迨二十二日,則滿帥且調入內城矣。」
- ^ 汪楫《崇禎長編》卷三十九,崇禎三年十月:「敘薊鎮出塞功...侯世祿元戎重寄操將兵之權,乃一潰於順義,再潰於都城得勝門,未能報國而祗以誤國,不堪衞民而反以殃民,並按以臨陣先逃之條亦復何說,但世祿勤王先到之琮奉旨別營或可開一面之網,投之四裔以御魑魅,此皆出自特恩也,帝謂之琮世祿入援觀望臨陣潰逃,論辟非枉,既遵旨押兵前來似畧有間,命所司確議以聞」
- ^ 余大成《剖肝錄》卷一:「會總兵滿桂,初與煥共寧寧遠,丙寅之役,首主棄城,為煥所叱。至是入援,令其部曲大掠近郊,皆偽稱袁兵,以鼓眾怨。後因敗入瓮城,浸潤中官,乘機僭之。上遂不能無疑焉。」
- ^ 張廷玉《明史》卷二百六十五列傳第一百五十三,李邦華列傳:「襄城伯李守錡督京營,亦銜邦華扼己,乘間詆諆。邦華自危,上疏陳情,歸命於帝。會滿桂兵拒大清兵德勝門外,城上發大炮助桂,誤傷桂兵多。都察院都事張道澤遂劾邦華,言官交章論列,遂罷邦華閒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