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綬光
朱綬光(1886年—1948年2月14日)[1],字蘭蓀,湖北襄陽人,生於福建,中華民國軍事將領。[2]
生平
其父朱蘊珊,翰林出身,任職於福建時,朱綬光出生。朱家為襄陽望族,詩書傳家。朱綬光自幼學習經史。[2]早年畢業於湖北將弁學堂。1904年,獲官費赴日本留學。起初入振武學校,後來入陸軍士官學校第6期步兵科,和閻錫山同為第6期學生。1905年,朱綬光結識孫中山,並加入中國同盟會,成為中國同盟會最早的會員之一。隨後,朱綬光、閻錫山、程潛、黃郛、李烈鈞等28人成立了「鐵血丈夫團」。1909年,朱綬光自陸軍士官學校炮兵科畢業。[2]畢業歸國後,朱綬光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教習。[3]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0月,朱綬光任江蘇都督府軍械處處長,隨江蘇都督程德全參與光復南京的戰鬥。不久,升任軍政司司長。1914年,朱綬光出任保定陸軍大學兵學教官。1917年辭職赴日本,入日本陸軍大學校學習。畢業後歸國。[2][3]
1925年2月,朱綬光應閻錫山的邀請,出任山西督辦公署顧問,並負責創辦山西陸軍輜重教練所。抵達山西之後,朱綬光經過半年奮鬥,完成了教練所的籌建。山西陸軍輜重教練所是培養陸軍後勤保障人員的教育機關,朱綬光兼任所長,1925年暑假招生並開學,學制兩年,1927年、1929年分別畢業兩批共600多名學生。[2][3]
來到山西後,朱綬光任山西督辦公署參謀長。1924年(民國13年)11月,曾短期出任北京政府陸軍部軍械司司長。閻錫山出任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後,朱綬光改任總司令部參謀長。1927年(民國16年)6月,閻錫山改任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後,朱綬光改任第三集團軍參謀長。朱綬光參加了兩次北伐討伐奉系的戰役。1928年6月,朱綬光任平津衛戌司令部參謀兼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北平政治分會委員。此外,他還出任河北省政府委員。1929年2月,朱綬光被任命為國民政府編遣委員會經理部副主任,代行主任職權。1929年(民國18年)8月,被任命為國民政府軍政部政務次長。1930年10月之後的數月間,代理軍政部部長。[2][3][4]
中原大戰爆發時,朱綬光正在因病休養,故未參與。1932年2月,閻錫山復出。經閻錫山邀請,1932年3月,朱綬光任太原綏靖公署參謀長兼晉綏軍事整理委員會常務委員。1936年1月22日,朱綬光獲南京國民政府授中將軍階。1937年4月10日,加上將銜。[2][3][4]
1937年8月,閻錫山出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朱綬光由太原綏靖公署參謀長轉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謀長。此後,朱綬光先後參加了大同會戰、忻口會戰、太原保衛戰的參謀,並親赴晉北指揮作戰,後來轉戰晉南。1938年2月,民族革命同志會成立,朱綬光被閻錫山指定為第一屆高級幹部委員13人之一。此後,朱綬光奉閻錫山之命,赴陝西三原駐紮,督辦第二戰區各軍的接濟。三原毗鄰西安,是胡宗南的轄區,也是第二戰區主要的糧餉補給地區。[2][4]
1939年6月,伊克昭盟與日軍僅隔黃河相持,駐歸綏、包頭的日軍第101戰車師團準備進攻中國西北地區。為使綏蒙地區獲得安定,減輕甘肅、寧夏、青海的壓力,重慶國民政府決定成立「綏遠省境內蒙古各盟旗地方自治指導長官公署」,閻錫山兼任指導長官,朱綬光任副指導長官。閻錫山不實際到任,朱綬光以副指導長官之職主持一切。朱綬光在陝西榆林設立了長官公署。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無力再進攻綏蒙。1942年,「綏遠省境內蒙古各盟旗地方自治指導長官公署」奉令撤銷,朱綬光卸任並返回第二戰區。[2][3][4]
1944年1月,朱綬光南歸。1946年(民國35年),獲任命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國防部上將參議官。同年,當選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7年9月,被中國國民黨六屆四中全會推薦為中央監察委員。[2][3]
1948年2月14日,朱綬光因突發腦溢血而在武漢寓所病逝,享年62歲。[2][3]
參考文獻
- ^ 徐友春主編《民國人物大辭典 増訂版》361頁作生於1873年。Who's Who in China 5th ed.,p.67作生於1886年。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民國三晉人物系列:「盡得軍學最高之理解」的朱綬光,黃河新聞網,2012-07-05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6-03-04.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徐友春主編. 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訂版.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3014-1.
- ^ 4.0 4.1 4.2 4.3 劉壽林等編. 民国職官年表. 中華書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中國(國民政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