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承幹

李承幹(1888年8月—1959年1月15日),湖南長沙人,中國兵工專家。曾任中國國家計量局局長、全國人大預算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生平

1906年赴日本留學,並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爆發後,輟學回國,於武昌從軍為黃興部署。後再次東渡日本,入東京帝國大學電器機械科學習。[1]

1917年學成回國,因軍閥鬥爭而未能施展其才華。1918年先後任湖南省長公署實業科長兼技正、湖南省電燈公司工程師、湖北漢陽兵工廠電機課長兼漢陽兵工學校教官、福州電氣公司工場部主任。

1927年北伐軍攻克南京,任金陵製造局工務科長,潛心研究槍械彈藥製造,提出「釐定法規以明職責」;「革除陋習以防中飽」;「慎選材料以合規格」;「改善工作方法提高產品質量,礫碗員工研究」;「擴大工余教育,以培養其品格知識」;「改善員工生活,以勉其精誠合作」等諸項目標。

1929年任金陵兵工廠(原金陵製造局)工務處長時,李承干積極參與對青年工人的業餘教育,在藝徒補習班和工人識圖班裡,任兼職教師。在擔任金陵兵工廠廠長期間,新建校舍、增添教學設備、改進校務,補習班的規模不斷擴大。抗戰初期,金陵兵工廠西遷重慶,改為兵工署二十一兵工廠(今臺灣國防部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第205廠),李承幹仍任廠長,其研製寧造24式馬克沁重機槍82迫擊炮等諸多武器,性能精良,享譽兵工界。當時若任公職人員,則必須加入國民黨,但他拒絕加入,並對元老張繼說:「余曾見若干黨員,所作所為均未遵照國父遺教,違反三民主義。余雖非黨員,但敢自誓所行所言,迄今未違反遺教及三民主義。」他曾三上國民黨辭呈,寧願不當廠長,也不願加入國民黨。當局後改定「技術人員應篤信三民主義,不必一定入黨」。他才未離職。

金陵兵工廠西遷重慶後於1939年1月恢復藝徒補習班,一個月後改名為工人補習學校,校長由李承干兼任。1940年9月18日,第二十一兵工廠工人補習學校奉命改為兵工署第十一技工學校,校長仍由李承干兼任,校務主任為張祿康。第十一技工學校對外又稱士繼公學,是重慶理工大學前身。

1946年4月被任命為兵工署副署長兼二十一兵工廠廠長,6月又兼任兵工署四川辦事處主任,1947年3月辭去廠長職務。1948年8月任永利公司協理兼永利錏廠廠長。

1949年9月,任政協「國旗國徽國都紀年方案」審查委員會委員,當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委員會委員。10月1日,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1950年10月,被選為南京市人民政府委員,1952年1月,任南京市建設委員會主任。1951年6月,參加中國民主建國會,其後當選民建中央委員、常委。1954年9月,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被選為預算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55年1月任國家計量局首任局長。1959年1月15日22時50分在北京病逝[2]。葬於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

參考資料

  1. ^ pdf[永久失效連結] - 中國現代兵工的開拓者. - 記重慶理工大學創始人李承干先生,鄭洪泉,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0年第24卷第10期
  2. ^ 人大代表李承干先生逝世. 人民日報. 1959年1月17日: 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