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頓報告
李頓報告(Lytton Report)是由國際聯盟的李頓調查團在1932年發表的報告,用以協助調查及解決1931年的日本及中國之間發生的九一八事變。
調查始末
李頓調查團由英國的維克多·布爾沃-李頓,第二代李頓伯爵統籌。1931年12月,國聯派出此小組到上海調查中國與日本在滿洲的爭端,以及九一八事件的始末。
在調查過程中,日方阻礙東北人民向調查團反映情況,但仍收到1500多件揭露日方罪行的信件。
1932年10月2日,小組發表報告,共有十萬多字,指出日本明顯是侵略者。報告中否定日本的行為是為了自衛,並指出滿洲國之成立乃日本侵略中國之舉動;「東三省為中國之一部,此為中國及列國共認之事實。」「日方之軍事手段,不能認為合法之自衛手段。」承認東北是中國領土,建議東北地方自治,作為非武裝地帶,主張對東北實行國際共管。但又認為由於日本與滿洲有經濟聯繫,故此承認日本對滿洲的關切是「無可厚非」。然而,它認為中國人民只是在已經淪陷的滿洲煽動反日情緒,又反對與日本和議,無助解決問題。故此,滿洲應該獲得自治,但仍為中國控制。
但是小組調查期間,局勢已經愈來愈惡劣。日本早已在1932年3月扶植溥儀做傀儡政權滿洲國的皇帝。由於國聯不承認滿洲國為主權獨立國家,日本撤出國聯以表抗議。日本又不滿調查團的報告,並在1933年5月27日正式發出通知,要求國聯在兩年之內結束調查。
李頓報告顯示出國聯的弱點,例如國聯未能迅速應變,足足在六個多月後才發表報告。後在1933年2月7日,《國聯特別大會關於中日爭議報告書》用更明確的語言承認日本侵略中國的事實,並規定日本撤兵的方法、步驟期限等,但日本在調查團調查期間(1933年3月27日)撤出國際聯盟。如此一來,報告只是紙上談兵,完全不能讓國聯以外交途徑介入及解決問題。
報告重點
李頓調查團報告揭露出炸毀部分南滿鐵路是關東軍所為,戳破其以此為藉口發動駐朝2000人軍隊的說辭。
延伸閱讀
- * Chang, David Wen-wei. "The Western Powers and Japan's Aggression in China: The League of Nations and 'The Lytton Report.'"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2003) 19#1 pp 43–63.
- Jin, Wensi, and Wên-ssŭ Chin. China and the League of nations: the Sino-Japanese controversy (St. John's University Press, 1965).
- Kuhn, Arthur K. "The Lytton Report on the Manchurian Crisis."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27.1 (1933): 96-100. in JSTO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ish, Ian Hill. Japan's Struggle with Internationalism: Japan, China, and the League of Nations, 1931-3 (Routledge, 1993).
- Saito, Hirosi. "A Japanese view of the Manchurian situation."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165 (1933): 159-166. in JSTO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Walters, Francis Paul. A History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London,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0. pg 491-492. That book is freely available on the site of the United Nations Office in Geneva onlin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