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嵩
林嵩(848年—944年),字降臣。長溪赤岸(今福建省霞浦縣)人,一說為長樂縣人(今福州市長樂區[1])。
林嵩 | |
---|---|
字 | 降臣[2] |
出生 | 公元848年 大唐長溪縣赤岸 |
逝世 | 公元944年(96歲) 閩國長溪縣牙城梨溪 |
國籍 | 大唐 |
子女 | 子:林揆 |
出生於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乾符二年(875年),鄭合敬榜進士及第。[3]為秘書省正字。黃巢占領長安後(881年),辭官歸閩,乾符六年游太姥山(今屬福建福鼎),中和四年(884年),福建觀察使陳岩聘為團練巡檢官,轉度支使,[4]加監察御史。[5]收復長安後,召為《毛詩》博士,官至金州(今陝西省安康縣)刺史。[6]以辭賦著名,[7]有詩、賦各一卷,[8]皆佚。乾符年間詩人周朴為黃巢所殺,林嵩與僧人栖浩收集周朴遺詩百餘首,編成二卷,林嵩親為序,[9]成語「膾炙人口」即典故自林嵩《周朴詩集序》。[10]文德元年尚在世。[11]後再次辭官歸隱,先隱居於岱村(今屬霞浦縣水門鄉),後遷居梨溪畔(今屬牙城鎮)。閩景宗永隆六年(今944年)逝世,享年96歲。《全唐詩》卷六九存其詩一首,《全唐文》卷八二九收其文二篇。有子林揆。[12]
注釋
- ^ 《唐才子傳》卷九
- ^ 《新唐書》卷六〇《藝文志》四「別集類」著錄其集,云:「嵩字降臣」。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二六《人物》門《科名進士》條云:「林嵩字降神」。
- ^ 《新唐書·藝文志四》謂嵩「乾符進士第」;又趙與時《賓退錄》卷二云:「唐僖宗乾符二年,禮部侍郎崔沆下進士三十二人,鄭合敬第一。」
- ^ 《福建通志·文苑傳》卷一載嵩及第後,「明年歸省,極為觀察使李晦(按,晦字應改誨)所重,尋召除祕書省正字。……值黃巢之亂,遂東歸。觀察使辟為團練巡檢官,轉度支使,秉公贊理,舉賢良,脾政化。雖在軍旅,不忘俎豆之事」;又《唐方鎮年表》卷六載乾符六年初至中和四年的福建鎮帥為鄭鎰。《資治通鑑》第二百五十六載陳岩迫使鄭鎰「表岩自代,以岩為福建觀察使」。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地理·子城》記載:「文德元年,陳岩復修。《岩傳》云『恢其形勢,甃以磚石。』舊有觀察支使林嵩為《重修子城記》,在作院內。」,底本作「觀察支使林嵩」,崇抄作「觀察使」,誤。
- ^ 黃滔有《寄越從事林嵩侍御》詩云:「應念都城舊吟客,十年蹤跡委滄浪。」(《唐黃御史公集》卷三》)
- ^ 《福建通志》、《全唐詩》均載: 「後除毛詩博士,官至金州刺史。」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二六記嵩「終全州刺史」,似誤。
- ^ 《唐摭言》卷八云嵩「以辭賦著名」;《福建通志·林嵩傳》云:「初嵩工詞賦,宏麗侈靡,其要歸於風賦。見《唐書•藝文志》。才譽與公乘億相高,功名之士,翕然慕之。」
- ^ 《新唐書》卷六〇《藝文志》四別集類載《林嵩賦》一卷,《宋史》卷二《藝文志》七則著錄《林嵩詩》一卷。
- ^ 《全唐文》卷八二九錄林嵩《周朴詩集序》云:「僧棲(按,棲字應改栖)浩,高人也。與先生善,捃拾先生遺文,得詩一百首。中和二年冬十月,攜來訪餘。且驚且喜,余欲先生之文與方干齊,集畢遂為之序。」
- ^ 林嵩《周朴詩集序》云:「先生名朴,字見素。生於釣台,而長於甌閩。與李建州頻方處士干為詩友,一篇一詠,膾炙人口。」
- ^ 林嵩撰《重修子城記》在文德元年(888年),文德年號僅一年,可知林嵩終官金州刺史,遠超過此年。
- ^ 《福建通志》云:「子揆,令順昌,遂家焉。揆子保,團練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