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
武媚娘是隋、唐時歌曲名。《樂府詩集[1]》載《舞媚娘三首》,為陳後主所作。《舞媚娘》《大舞媚娘》,並羽調曲。隋開皇(581年至600年)末年,太子楊勇舉辦宴席。左庶子唐令則自請演奏琵琶,又歌《武媚娘》之曲。因此被太子洗馬李綱指責,同時李綱認為是此曲是「淫聲」。[2]
女皇帝武曌,初為唐太宗才人時,由太宗賜號武媚[3]。其後,武氏又成為唐高宗的昭儀。永徽年間(650年至655年),天下的百姓歌《武媚娘》,不久武昭儀被立為皇后[1][4][5]。
史書對武曌的原名沒有記載,後世的文藝作品中多以武媚娘為其原名。但中國古代社會中一直有避諱的傳統,對長者或尊者直呼其名是一種不敬的行為。如武媚娘曾是武曌的原名,迦葉志忠在給其子中宗的上表中,則不應直接提及「武媚娘」。
《舞媚娘三首》全文
舞媚娘三首 陳後主
樓上多嬌艷,當窗並三五。爭弄遊春陌,相邀開繡戶。
轉態結紅裙,含嬌拾翠羽。留賓乍拂弦,托意時移柱。
淇水變新台,春爐當夏開。玉面含羞出,金鞍排夜來。
春日多風光,尋觀向市傍。轉身移佩響,牽袖起衣香。
注釋
- ^ 1.0 1.1 《樂府詩集·卷七十三·雜曲歌辭十三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舞媚娘三首】陳·後主《樂苑》曰:「《舞媚娘》《大舞媚娘》,並羽調曲也。《唐書》曰:『高宗永徽末,天下歌《舞媚娘》。未幾,立武氏為皇后。』按陳後主已有此歌,則永徽所歌,蓋舊曲雲。」
- ^ 《舊唐書 列傳第十二》隋開皇末,為太子洗馬。皇太子勇嘗以歲首宴宮臣,左庶子唐令則自請奏琵琶,又歌《武媚娘》之曲。綱自勇曰:「令則身任宮卿,職當調護,乃於宴座自比倡優,進淫聲,穢視聽。事若上聞,令則罪不測,豈不累於殿下?臣請遽正其罪。」勇曰:「我欲為樂耳,君勿多事。」綱趨而出。
- ^ 《新唐書 卷七十六 列傳第一》既見帝,賜號武媚。及帝崩,與嬪御皆為比丘尼。
- ^ 《舊唐書·列傳第一·后妃上》:右驍衛將軍、知太史事迦葉志忠上表曰:「昔高祖未受命時,天下歌《桃李子》;太宗未受命時,天下歌《秦王破陣樂》;高宗未受命時,天下歌《側堂堂》;天后未受命時,天下歌《武媚娘》。伏惟應天皇帝未受命時,天下歌《英王石州》;順天皇后未受命時,天下歌《桑條韋也》。」
- ^ 《新唐書·列傳第一·后妃上》:太史迦葉志忠表上桑條歌十二篇,言後當受命,曰:「昔高祖時,天下歌《桃李》;太宗時,歌《秦王破陣》;高宗歌《堂堂》;天后世,歌《武媚娘》;皇帝受命,歌《英王石州》;後今受命,歌《桑條韋》,蓋后妃之德專蠶桑,共宗廟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