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珍珠格西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洛桑珍珠格西藏語བློ་བཟང་མུ་ཏིག་威利轉寫Blo bzang brtson 'grus,1916年11月19日—2014年3月6日),漢地法號釋碧松,俗名邢步有,又名邢肅芝,西藏學位頭銜名為洛桑珍珠格西仁波切,出生於中國南京 [1]。8歲時禮寶應縣安樂寺老住持和尚出家,16歲進入四川重慶縉雲寺漢藏教理院就讀,擔任太虛法師的秘書。1937年赴雪域西藏求法深造,歷經七年刻苦學習,精研五部大論[註 1][2],於1945年正月,在西藏拉薩格魯派哲蚌寺通過萬人經辯大會獲得榜首,成為藏傳佛教史上第二位(第一位是密悟格西)漢人拉然巴格西[3][4]

1949年第二次驅漢事件後,隨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官員一同離開西藏,抵達印度。後定居美國洛杉磯,曾任美國密宗總會主席[5]

著作

  • 《恆河大手印》[6]
  • 《菩提道次第略論》[7]
  • 《上師瑜伽法》
  • 《辨中邊論釋》
  • 《佛理要略》
  • 《漢藏佛教之異同》
  • 《大圓勝會》
  • 《二十一尊救度母禮讚經》
  • 《雪域求法記:一個漢人喇嘛的口述史》[8]

師承

參考書籍

  • 《雪域求法記:一個漢人喇嘛的口述史》[8]

注釋

  1. ^ 藏傳佛教進入佛學院的學僧必須學習的五部論藏,各大寺略有差異,一般是指:世親著的《阿毗達摩俱舍論》、彌勒菩薩的《現觀莊嚴論》、月稱著的《入中論》、法稱著的《釋量論》及功德光著的《戒律本論》。

參考資料

  1. ^ 邢肅芝:雪域求法記:一個漢人喇嘛的口述史(修訂本)序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人文與社會網.[2011-11-12]
  2. ^ 格西學位的歷史傳承和評述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西部佛學網.岳立.[2008-03-11]
  3. ^ 洛桑珍珠格西是什麼人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人民網-中國西藏網.[2009-05-14-18:17]
  4. ^ 格西拉讓巴與拓然巴:藏傳佛教里的學經制度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藏漢雙語網.[2016-07-19]
  5. ^ 美密宗總會主席洛桑珍珠:真甘露灌頂可馬上證神通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自由電子新聞網.[2001-03-05]
  6. ^ 貢噶仁波切 傳、洛桑珍珠 譯,《恆河大手印》,正了出版社,2003,ISBN 9572864505
  7. ^ 宗喀巴 著、洛桑珍珠格西 譯,《菩提道次第略論》,世界法音出版社,2002,ISBN 9781892727251.[2001]
  8. ^ 8.0 8.1 8.2 邢肅芝 著,《雪域求法記:一個漢人喇嘛的口述史》,橡樹林出版社,2010,ISBN 9789866409127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