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漢斯島

座標80°49′35″N 66°27′30″W / 80.826389°N 66.458333°W / 80.826389; -66.458333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漢斯島
Tartupaluk  伊努特語格陵蘭語
ᑕᕐᑐᐸᓗᒃ伊努特音節文字英語Inuktitut syllabics
Hans Ø丹麥語
Île Hans法語
Hans Island英語
格陵蘭島東側看漢斯島
漢斯島位置
(位於格陵蘭島埃爾斯米爾島之間)
地圖
自然地理
坐標80°49′35″N 66°27′30″W / 80.826389°N 66.458333°W / 80.826389; -66.458333
面積1.3平方公里(0.50平方英里)
長度1.290千米(0.8016英里)
寬度1.199千米(0.745英里)
管轄
 加拿大
地區努納福特地區 努納福特地區
行政區基吉柯塔魯克地區
君主查理斯三世
丹麥 丹麥王國
構成國格陵蘭 格陵蘭
市鎮阿萬納塔
君主弗雷德里克十世
人口統計
人口無人居住(2022年)
其他資料
地圖

漢斯島伊努特語格陵蘭語Tartupaluk伊努特音節文字英語Inuktitut syllabicsᑕᕐᑐᐸᓗᒃ丹麥語Hans Ø;法語:Île Hans;英語:Hans Island)是加拿大丹麥王國的一個無人島,面積約為1.3平方公里(0.50平方英里),長寬約為1,290乘1,199公尺(4,232乘3,934英尺)。自14世紀以來,漢斯島很有可能是因努伊特人狩獵場的一部分。[1]

漢斯島位於內爾斯海峽甘迺迪海峽的中心;甘迺迪海峽不僅將埃爾斯米爾島格陵蘭島北部隔開,同時還將巴芬灣林肯海連接到一起。漢斯島是甘迺迪海峽中遠離華盛頓地英語Washington Land的三個島嶼中面積最小的那個;另外兩個島嶼分別是富蘭克林島英語Franklin Island (Greenland)克洛澤島英語Crozier Island。由於此處海峽寬度僅35公里(22英里),因此漢斯島同時位於加拿大和格陵蘭(丹麥王國)的領海內。一條理論上的海峽中線貫穿漢斯島。加拿大丹麥所代表的格陵蘭自治政府都宣稱擁有該島的全部主權;[2] 直到2022年6月14日,兩國同意將這個有爭議的島嶼一分為二。根據《格陵蘭自治條約》,丹麥將代表整個丹麥王國處理某些外交事務,例如邊界爭端。

隨著漢斯島分治落實,該島的邊界成為了加拿大和丹麥之間唯一的陸路邊界,而因為該邊界的產生,改變了兩國原本只與一個國家陸地接壤的歷史。

加拿大距離漢斯島最近的人類定居點是阿勒特,此處距離漢斯島198公里(123英里),人口有62人;而格陵蘭距離漢斯島最近的人類定居點是肖拉帕盧克英語Siorapaluk卡納克,它們分別距離漢斯島349公里(217英里)和379公里(235英里),並各有人口68人和656人。

名稱由來

漢斯島以漢斯·亨德里克英語Hans Hendrik的名字命名,而他的格陵蘭語原名是「蘇爾薩克(Suersaq)」。漢斯是一名北極探險家英語Arctic exploration和翻譯,他在1853年到1876年期間參與了美國英國探險家以利沙·肯特·凱恩英語Elisha Kent Kane查爾斯·弗蘭西斯·霍爾英語Charles Francis Hall艾薩克·伊斯雷爾·海耶斯英語Isaac Israel Hayes喬治·奈爾斯英語George Nares分別組織的探險活動。[3]

在2005年之前,漢斯島都被認為是由查爾斯·弗蘭西斯·霍爾英語Charles Francis Hall在1871年到1873年的第三次北極探險期間所命名的。而首次在書面提及該名稱及這個島嶼本身是在查爾斯·亨利·戴維斯英語Charles Henry Davis所著並於1976年出版的《北極探險記述(Narrative of the North Polar expedition)》,這是一本對霍爾第三次北極探險進行描述的書。漢斯島的名字出現在第407頁上,而之前沒有其他書籍提及過這個名字。而漢斯島的坐標也出現在隨書附贈的地圖上,這也是其首次被製作在地圖上。

查爾斯·亨利·戴維斯寫道:

船被綁在一塊大漂冰英語Drift ice上,帶著全套裝備慢慢地沿著航道漂流;中午時分,她離漢斯島非常接近,就在它的西邊。此時觀測的島嶼坐標為北緯80°48′,西經68° 38′。船繼續漂流,在晚上7點位於漢斯島與富蘭克林島英語Franklin Island (Greenland)之間,兩者相距10英里。[a] 我們在203英尋的深度對它進行了探測,[b] 發現其底部是黑色石灰岩

這段內容指的是北極星號英語USS Polaris (1871)沿甘迺迪海峽向南返航的見聞,不過這依舊沒有回答漢斯島是何時被命名的。隨船醫生兼探險隊科學部門負責人埃米爾·貝塞爾斯英語Emil Bessels在他的著作《美國北極探險隊(Die Amerikanische Nordpol-Expedition)》(1879年出版)中也提到了該島。他講述道,1871年8月29日,北極星號在通過甘迺迪海峽向北航行時,航線處於格林內爾地(埃爾斯米爾島)與一個名叫「漢斯島」的小島之間;不過他沒有進一步解釋該島名稱的由來。

以利沙·肯特·凱恩英語Elisha Kent Kane所著的《以利沙·肯特·凱恩的北極探險:第二次格林內爾探險》(1857年出版)的第317至319頁最早提及了對漢斯島的探險。因此,1853年現在經常被認為是該島的發現和命名年份,這包括2005年7月28日丹麥駐加拿大大使在《渥太華公民報英語Ottawa Citizen》的一封信中。

我們現在接近英格爾菲爾德船長的利特爾頓群島,那裡有好運等著我們。我們看到了許多鴨子,包括絨鴨長尾鴨。我突然想到,通過跟蹤它們的飛行,我們應該找到它們的繁殖地。這並沒有什麼困難,因為它們排成一列,飛向了一組岩石小島,……一個崎嶇的小的岩架,我命名為艾德島,被聚集得如此繁茂,以至於我們幾乎無法不踩巢而順利行走……附近是一個低矮而孤立的岩架,我們稱之為漢斯島。北冰洋的鸕鶿,白鷺般的海鷗,使它成為它們獨特的家園。

利特爾頓群島英語Littleton Islands位於史密斯海峽,距離格陵蘭島海岸約1公里(0.62英里),並位於漢斯島以南約300公里(190英里)處。在圍繞它和格陵蘭島的海岸有幾十個小島,以利沙·肯特·凱恩英語Elisha Kent Kane將其中一個小島以漢斯·亨德里克英語Hans Hendrik的名字命名。漢斯·亨德里克是以利沙·肯特·凱恩在旅途中與他同行的格陵蘭島本地助手。而利特爾頓群島的命名也是經以利沙·肯特·凱恩確認由愛德華·奧古斯都·英格爾菲爾德英語Edward Augustus Inglefield所命名。

在過去的100年,當地許多非本地語言命名的地名大多發生了改變。例如分隔埃爾斯米爾島和北格陵蘭的內爾斯海峽(以喬治·內爾斯英語George Nares的姓氏命名),這個名稱直到1964年由丹麥王國與加拿大達成一致後才確定下來。

主權爭議

部分甘迺迪海峽地圖,有標註漢斯島所在。

有關漢斯島的主權爭議被交替稱為「歷史上最被動進攻的邊界爭端之一」和「最友好的戰爭」。[4]

早年歷史

居住在格陵蘭島北部和加拿大因努伊特人可能早在幾個世紀前就已經知道漢斯島;而即便到了19世紀中葉,歐洲人可能還不知道內爾斯海峽[5] 目前尚不清楚的是,在格陵蘭島被北歐人居住的幾個世紀裡,維京人是否造訪過該島。

從1850年到1880年期間,美國和英國的探險隊都曾對漢斯島所在區域進行探險。這些探險的部分原因是為了尋找失蹤的英國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而其他部分原因則是為了探尋難以捉摸的西北水道以及抵達北極點。而1920年到1923年由丹麥組織的「慶典探險(Celebration Expedition)」則精確地繪製了從約克角英語Cape York (Greenland)丹麥峽灣英語Danmark Fjord的整個格陵蘭島北部海岸地區的地圖。

1933年,常設國際法院宣布格陵蘭的法律地位有利於丹麥。而丹麥政府繼而聲稱,由於地質證據表明漢斯島是格陵蘭島的一部分,因此根據這份法院裁決,漢斯島屬於丹麥王國[6]

自1960年代開始,國際上對於內爾斯海峽地區進行了大量調查,這其中就包括地震、冰流、測繪、考古和經濟調查。加拿大的多姆石油英語Dome Petroleum在1980年到1983年期間對漢斯島及其周圍地區進行了調查,它們宣稱調查的目的在於研究冰塊的運動。

1972年-1973年邊界協定

1972年,一個由加拿大水文局英語Canadian Hydrographic Service工作人員和在內爾斯海峽工作的丹麥人員聯合組成了測繪小組,它們最終完成了對漢斯島地理坐標的確定。1973年,當加拿大和丹麥就兩國海上邊界英語Maritime boundary進行談判時,雙方都宣稱漢斯島是各自領土的一部分。最後,雙方政府沒有在這個問題上達成協議。

漢斯島南部和北部的海上邊界是由格陵蘭政府和加拿大政府在批准並於1973年12月17日提交給聯合國大陸棚條約時所確定的,並在1974年3月13日起生效。[7] 在當時,這是有史以來經談判而確定的最長大陸棚邊界條約,同時也有可能是第一個由計算機完成的大陸棚邊界確認。

丹麥王國政府和加拿大政府決定在格陵蘭島和加拿大北極群島之間的地區建立一條分界線,任何一方根據1958年4月29日《大陸棚公約》行使其權利時都不應逾越這條分界線,以擴大其勘探和開發大陸棚自然資源的主權……

條約總共列出了從戴維斯海峽羅伯遜海峽末端(內爾斯海峽進入林肯海的分界點)間共計127個坐標點的經度緯度,並在兩點之間繪製了測地線英語Geodesics on an ellipsoid以形成海上邊界線。但是條約內並沒繪製第122點(80°49′12″N 66°29′00″W / 80.82000°N 66.48333°W / 80.82000; -66.48333)到第123點(80°49′48″N 66°26′18″W / 80.83000°N 66.43833°W / 80.83000; -66.43833)之間長達1,370公尺(0.74海里)的測地線,因為漢斯島剛好位於這條線的中間。[8]

聯合治理時期

1984年,來自伊魁特的歷史學家肯恩·哈珀英語Kenn Harper寫了一篇關於漢斯島的文章,而這篇文章發表在格陵蘭西北部卡納克的本地報紙《努拿齊阿克新聞報英語Nunatsiaq News》上。隨後這篇文章被哥本哈根的一家丹麥語報紙及加拿大廣播公司電台英語CBC Radio轉載。[9]

這篇文章是由於1983年發生在加拿大北極地區雷索盧特附近冰面上的一次邂逅而誕生。根據肯恩·哈珀的說法,他在那裡遇到了一個頭戴帽子的男人,而他的帽子上用加粗的大寫字母寫著「Hans Island, N.W.T.」。[c] 哈珀遇到的這個人是多姆石油英語Dome Petroleum的科學家,剛剛在漢斯島上進行了一個夏天的浮冰研究。而多姆石油早在1980年到1983年期間就對漢斯島及周圍地區進行了研究。[10]

但與此同時,丹麥和加拿大政府正在簽署關於內爾斯海峽海洋環境的合作協議;該協議最終於1983年8月26日簽署並生效。[11] 該協議涉及保護加拿大和格陵蘭之間海域的海洋環境,特別是防備近海油氣鑽探或開發及可能影響海洋環境的航運活動所造成的污染事件而所需的應急措施。

而在協議談判時所討論的主題之一便是是否可能就處理漢斯島及其周圍進行研究申請而達成互惠安排。雖然這部分內容沒有得到雙方簽字確認,但時任加拿大印第安事務與北方開發部部長英語Minister of Crown–Indigenous Relations約翰·門羅英語John Munro (Canadian politician)與時任丹麥格陵蘭部部長英語Minister for Greenland湯姆·赫耶姆英語Tom Høyem基於共同利益而同意避免可能影響未來談判的行為。但這些政治人物不知道的是,多姆石油英語Dome Petroleum此時正在島上進行研究。[12]

1984年,丹麥格陵蘭部部長將一面丹麥國旗插上了漢斯島並留言道「歡迎來到丹麥的島(Velkommen til den danske ø)」。[13] 據說他還留下了一瓶白蘭地酒[13] 但是這似乎是一瓶杜松子酒。和白蘭地酒相比,杜松子酒被認為是一種傳統的丹麥酒精飲料。在丹麥王家海軍英語Royal Danish Navy內部,他們則普遍認為這是一瓶老丹麥人英語Gammel Dansk苦精酒。而作為回應,加拿大人以自己的標誌、國旗及一瓶加拿大俱樂部加拿大威士忌作為回禮相贈。[14]

媒體關注和談判持續

NASA陸地衛星7號英語Landsat 7所拍攝的漢斯島天空照片。

最終決議

流行文化

《企鵝外交》是在BBC廣播四台播出的廣播喜劇《約翰·芬尼莫爾的雙簧戲英語John Finnemore's Double Acts》中的一集,並於2017年6月28日首播。[15] 該集劇情圍繞一個小島的主權爭議進行展開,但是劇情被設定在南極並且爭奪主權的國家是丹麥英國。本集由約翰·芬尼莫爾英語John Finnemore編劇,並由馬丁·克魯勒斯英語Martin Clunes湯姆·古德曼-希爾主演。該集獲得了2018年廷尼斯伍德獎英語Tinniswood Award最佳音頻劇本獎。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腳註

  1. ^ 此處單位應該是海里。因為兩島實際相距19公里(12英里),而其剛好等於10海里。
  2. ^ 203英尋=371公尺(1,217英尺)
  3. ^ 直譯為「漢斯島,西北地區」的意思。其中「N.W.T.」是英語「Northwest Territories」的縮寫,即代表加拿大西北地區。而這樣的寫法也代表了漢斯島是西北地區治下島嶼,也就是主張漢斯島主權屬於加拿大。

出典

  1. ^ The Hans of Time. Canadian Geographic Enterprises. 2005 [2022-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05). 
  2. ^ Bethan McKernan. Canada and Denmark are locked in an adorable war. indy100. 2015-11-03 [2022-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1) (英語). 
  3. ^ Taissumani: August 11, 1889 – The Death of Hans Hendrik. Nunatsiaq News. 2005-08-05 [2022-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8) (英語). 
  4. ^ Tristin Hopper. Canada to get new land border with Denmark as decades-long Hans Island dispute ends. National Post. 2022-06-13 [2022-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3) (英語). 
  5. ^ Christopher Stevenson. Hans Off!: The Struggle for Hans Island and the Potential Ramific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Border Disupute Resolution. Boston College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Review (波士頓學院法學院). 2007-12-01, 30 (1): 263–275 [2022-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7) (英語). 
  6. ^ Andrew T. H. Tan (編). The Politics of Maritime Power: A Survey.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10: 186. ISBN 9781136833434 (英語). 
  7. ^ Agreement between the Government of the Kingdom of Denmark and the Government of Canada relating to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between Greenland and Canada (17 December 1973) (PDF). 聯合國. [2022-06-1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6-26) (英語). 
  8. ^ Limits in the Seas No. 72 - Continental Shelf Boundary - Canada--Greenland (PDF). 美國國務院. 1976-08-04 [2022-06-1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6-21). 
  9. ^ Jim Bell. Paul Quassa’s fall was self-inflicted. 努拿齊阿克新聞報英語Nunatsiaq News. 2018-08-08 [2022-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2) (英語). 
  10. ^ Ryan Kristiansen. Desolate Dispute: a Study of a Hypothetical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ICJ) Decision. Canadian Military Journal. [2022-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7) (英語). 
  11. ^ Agreement between the Government of the Kingdom of Denmark and the Government of Canada for Cooperation Relating to the Marine Environment (PDF). 聯合國. 1983-08-26 [2022-06-2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1-19) (英語). 
  12. ^ Mark Walker. Hans off our island!. 哥本哈根郵報英語The Copenhagen Post. 2006-01-19 [2022-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1-19) (英語). 
  13. ^ 13.0 13.1 Canada, Denmark agree to resolve dispute over Arctic island. CBC新聞. 2005-09-20 [2022-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1-27) (英語). 
  14. ^ Jeremy Bender. 2 countries have been fighting over an uninhabited island by leaving each other bottles of alcohol for over 3 decades. 商業內幕. 2006-01-10 [2022-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10) (英語). 
  15. ^ John Finnemore's Double Acts Series 2, Episode 4 - Penguin Diplomacy. British Comedy Guide. [2022-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1) (英語). 

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