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文會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登州文會館(英語:Tengchow College),或稱登郡文會館登郡文會學館美北長老會差會宣教士狄考文夫婦在山東省登州府城蓬萊建立的一所教會學校。

歷史

登州文會館的創建者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

1861年6月,美北長老會差會(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s,North)的倪維思夫婦來登州,在蓬萊購買一間名為觀音堂的破廟作為居所和傳教場所。1862年,倪維思夫婦在觀音堂招收寄宿女生開學,學制包括小學和三年制初中,學生多中途輟學[1]。1863年,狄考文狄邦就烈夫婦,和郭顯德夫婦同到登州,與先來的梅理士夫婦同住在觀音堂,不久郭夫人因病去世。狄考文夫婦和郭顯德與其他人一道合力編著《官話類編》及《華語大詞典》,兩書成為其後的外國人學習漢語的主要教材[1]

1864年,狄考文夫婦接管登州教區。同年9月[2],狄考文夫婦利用原女校校址(即原觀音堂)創辦男童寄宿學校(Tengchow Boy's Boarding School),中文稱「蒙養學堂」,當地人稱之為「蒙塾」。儘管蒙養學堂早期的招生條件極為優渥,但因為當地人對傳教士的極度不信任,狄考文夫婦僅招收6名住宿生和2名走讀生,且不久就有3人退學。為穩定生源,狄考文開始在招生時和學生的父兄簽約規定必須學滿6年,否則需要將入學以來所耗經費一概償還。隨著學生的增多,學堂在1868年進行擴建,擴建後可容納30名寄宿生。同時,狄考文興建了自家住宅[1]

1871年,增加中學班,並設高等科。1876年,定名為登州文會館。1882年提高到大學程度,中文名仍為登州文會館,英文名為「Tengchow College」,為今中國大陸境內第一所現代高等教育機構,為中國國內最早的教會大學。

清光緒二年(1876年),登州文會館分設正備兩齋,正齋為中學,備齋為小學。光緒三十年(1904年),正齋遷出蓬萊。同年,備齋部分改辦為文會中學,學生82人,學制6年,1941年停辦[3]

課程設置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文會中學設道學、經學、國文、算術、歷史、地理、理化、博物等課程;高中學生選科包括宗教、家政、無線電等;初中學生選科包括商業、英語、無線電等[3]

相關

1947年7月至9月間,中國共產黨政府創辦的蓬萊中學曾短暫的在文會中學舊址辦學[3]

參考

  1. ^ 1.0 1.1 1.2 西式教育的源头——蒙养学堂. 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 2018-12-17 [2022-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6). 
  2. ^ 《登州文会馆撮要》. 蓬萊歷史文化研究會. 膠東在線. [2009-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 ^ 3.0 3.1 3.2 蓬莱市情资料库 蓬莱县志 第二十三卷 教育 第四类 普通教育 中学教育. 山東省情資料庫. [202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