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爾·博斯凱
皮埃爾·博斯凱 | |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法國蒙德馬桑 | 1810年11月8日
逝世 | 1861年2月5日 法國波城 | (50歲)
國籍 | 法國 |
獲獎 | 法國元帥 大十字榮譽軍團勳章 軍人勳章 GCB 一級梅日迪赫勳章 |
軍事背景 | |
效忠 | 法國 |
服役 | 法國陸軍 |
服役時間 | 1833-1861 |
軍階 | 少將 |
指揮 | 東方軍團第二步兵師 東方軍團第二軍 |
參戰 | 克里米亞戰爭 *阿爾馬河戰役 *巴拉克拉瓦戰役 *因克爾曼戰役 |
皮埃爾·弗朗索瓦·約瑟夫·博斯凱(Pierre François Joseph Bosquet) (1810年11月8日朗德省蒙德馬桑 – 1861年2月5日) 法國陸軍將領。他曾在征服阿爾及利亞和克里米亞戰爭中服役,從克里米亞返回後他被授予法國元帥和參議員。
生平
1810年生蒙德馬桑,1829年入巴黎綜合理工學院。1831年入梅斯軍事學校。1834年1月1日被晉升為炮兵少尉並赴阿爾及利亞作戰。有一次,法軍的一支小部隊在那裡處境非常危急,而指揮官驚惶失措,不知如何脫出戰鬥,這時年輕的博斯凱出面獻策,結果敵人遭到了徹底失敗。
在1841年1月14日的西迪斯科第戰鬥和7月17日的瓦迪米勒戰鬥中負傷。後穩步晉升,1836年為中尉,1839年為上尉,1842年為少校,1845年為中校,1848年為上校,後來在共和國政府時期升至准將。
1852年指揮他的旅對小卡貝里(阿爾及利亞海岸)實施進攻時負傷,由於他對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的態度矜持,他一直未被提升為師長,但是,當戰爭爆發,開始派軍隊到土耳其去的時候,他被任命為第二師師長。1854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在阿爾馬河戰役(9月20日)中,率軍翻越了在常人看來不可逾越的懸崖,出人意料的襲擊了俄國人的左翼(靠海的一側)。其行動之迅速和有力,連俄國人也給予很高的評價;因為博斯凱甚至使炮隊通過被認為是無法通過的峽谷到達了台地。但是應該指出,在這次戰鬥中他的部隊的人數大大超過敵軍。
在巴拉克拉瓦戰役時,他及時趕去解救英軍右翼,使英國輕騎兵的殘存部隊能夠在他的部隊的掩護下撤退,而俄軍不得不停止追擊。
在因克爾曼戰役(11月5日)中,他在清晨就表示願意派5個步兵營和2個炮兵連去支援英軍。當這個建議遭到拒絕時,他把法軍3個旅作為預備隊配置在英軍右翼後面。上午11時,他將其中的兩個旅調往火線,從而迫使俄軍退卻。如果沒有他的支援,英軍將徹底失敗,因為英軍全部投入了戰鬥,沒有留下任何預備隊,而俄軍卻還有16個未動用的營。博斯凱作為必須對部署在陡峭的黑河河岸的聯軍進行掩護的一個軍的指揮官,始終非常敏捷,機警和主動。受到英軍司令官菲茨羅伊·詹姆斯·亨利·索姆塞特·拉格倫勳爵及議會的讚賞。1855年9月8日在強攻馬拉霍夫崗戰役中身負重傷。返回法國後,與9月22日獲得大十字榮譽軍團勳章,並被晉升為法國元帥。1858年7月中風,從此未能康復。卒於1861年2月5日。
榮譽
-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 Knight (15 May 1838)
- Officer (10 December 1849)
- Commander (7 August 1851)
- Grand Officer (21 October 1854)
- Grand Cross (22 September 1855)
- Médaille militaire (1 November 1855)
- 騎士大十字巴恩勳章 (UK)
- 克里米亞獎章 (UK)
參考資料
- 公有領域出版物的文本: Chisholm, Hugh (編).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1. 本條目包含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