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可倫坡
神探可倫坡 Columbo | |
---|---|
類型 | 推理、警匪片、懸疑、 |
編劇 | Richard Levinson 威廉·林克 Steven Bochco 等等 |
導演 | 史蒂芬·史匹柏 強納森·德米 Nicholas Colasanto Patrick McGoohan Vincent McEveety 等等 |
主演 | 彼得·福克 |
國家/地區 | 美國 |
語言 | 英文 |
集數 | 69集 |
每集長度 | 約70-100分鐘(不含廣告) |
播出資訊 | |
首播頻道 | 國家廣播公司(NBC) 美國廣播公司(ABC) |
播出日期 | 1968年2月20日—2003年1月30日 |
相關節目 | |
相關節目 | NBC神秘之夜 |
各地節目名稱 | |
中國大陸 | 神探可倫坡 |
台灣 | 神探可倫坡 |
港澳 | 哥倫布探長 |
外部連結 | |
官方網站 | |
IMDb 介紹 | |
TV.com 介紹 |
《神探可倫坡》(英語:Columbo)是一部著名的美國經典電視電影系列,由彼得·福克(Peter Falk)主演。自1968年2月20日~2003年1月30日期間,包括2集試播片、本章以及之後陸續推出的特別篇,共69集。故事講述一位總是穿著一件皺巴巴的棕色風衣,頂著一頭亂髮,嘴裡叼雪茄,開著一輛標緻403的洛杉磯重案組的刑警主角可倫坡(Columbo)。看似不修邊幅的他,總是以敏銳的推理能力偵破各種案件,並讓犯人無從抵賴。
本片每集成獨立篇,一大特點是每集中客串演出犯人角色的全為名演員與名人。另一特點是劇情採用固定的倒敘推理形式:先描述犯人作案的情形,而後描寫可倫坡從與嫌疑犯的交談及證據中確定其嫌疑,逼得犯人不得不自白。犯人原以為天衣無縫的殺人計劃,都逃不過他的銳眼。他的一句名言是:「世上沒有完美犯罪。」[1]
本片特別之處就是使用較少見的倒敘推理形態,著重如何抓住犯人,而不是常見的查證誰是兇手,犯罪手法或動機。這種劇情鋪陳手法、以及人物設定,日後為三谷幸喜所編劇的日劇《古畑任三郎》系列所師法。
播放
該劇的類型是電視電影(而非電視連續劇),每集約70-100分鐘(不含廣告),由環球影業 (Universal Studios,又稱環球影片(Universal Pictures))製作,於1968至1978年在美國NBC國家廣播公司電視台的NBC神秘之夜節目中與《麥高探長》、《麥美倫探長》等警匪片循環輪流播出。[2]本片曾隨著1977年《NBC神秘之夜》節目的結束,於第7季停播。然後從第8季,1989年開始改由ABC美國廣播公司電視台接手在《ABC神秘之夜》中循環輪流播出至第9季。1990年8月《ABC神秘之夜》節目的結束後,本片開始不定期播放,而這期間的特別篇通常歸類到第10季。由於循環輪流播出的關係,本片通常每個月只播放一集,因此30多年也只拍了69集。不過,也正因為拍了69集,本片通常被歸類到電視劇中。目前至少有80個電視頻道,多達44個國家播曾經放過該片。
香港的麗的RTV中文台曾於1970年代引進《NBC神秘之夜》節目配音播出。
台灣也曾由中視於1970年代和1990年代以《神探可倫坡》之名播出。[3][4][5]
1990年代後,衛星頻道Cinemax和HBO亞洲台都曾在兩岸三地以「神探可倫坡」之名播放過幾集中文配音的案子。[6][7]
其他非正式的譯名還包括「神探科倫坡」、「神探哥倫坡」、「神探哥倫布」、「刑事可倫坡」、「刑事哥倫坡」[8]
背景資料
本系列的故事和人物最初由William Link和Richard Levinson所創(原作Creator),但他們只負責過2集完整的劇本(Writer)和5集故事的構思(Story),並由第二季後完全退出了創作。因此69集的劇本構思幾乎都是由不同的推理小說家和編劇寫成的。同時本片每集的導演和主題曲也不相同,是個標準的電視電影。為保持水準,經常由主角彼得·福克擔任製作人,另外電台也常請William Link 和Richard Levinson充當製作人。
第一代
可倫坡這個角色最早出現在1960年,NBC國家廣播公司電視台的周日晚間劇場「The Chevy Mystery Show」;一集由Link 和Levinson 的短篇故事「May I Come In」改編而成的電視節目「Enough Rope」中。雖說如此,但這位由伯特·弗里德(Bert Freed)飾演的可倫坡其實只是個非常小的配角,僅排在演員表的倒數第二位。
而在原作「May I Come In」中,可倫坡這個人物並未出現,取代的是一個戲份更少的費舍爾警督(Lt. Fisher),同時劇情則類似愛倫·坡所著的犯罪故事《黑貓》或《洩密的心》。
該集播出後,2位作者對此成果並不滿意,不過他們發現這個故事可以很容易改編成一個舞台劇。[9]
第二代
接著在1962年1月2日,「Enough Rope」被改編成舞台劇「Prescription: Murder」,由得過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托馬斯·米切爾飾演可倫坡。該主角在舞台劇的巡迴演出時癌症身亡。 [9]
在舞台劇中的巡迴演出中,作者們得知比起身為兇手的主角,許多觀眾更喜歡後來登場的配角偵探,因此作者大大增加了可倫坡與兇手的對手戲。因而本劇開始走向倒敘推理的結構。
第三代
最初,作者想讓冰·哥羅士比(Bing Crosby)或是李·科布(Lee J. Cobb)飾演該角色[9],但是李·科布當時檔期衝突,冰·哥羅士比則又拒絕出演可倫坡。於是找來了比作者想像中年輕許多的彼得·福克。
1968年2月20日,彼得·福克在試播片「Prescription: Murder」中初次飾演可倫坡,並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因此NBC提出第二集試播片的計劃,看該片是否有可能成為固定劇集。最初作者和主演都因各種原因對24集60分鐘電視劇沒興趣,並不打算接下這個包袱。所以電視台讓步,提議拍6集90分鐘的電影並與其它的警匪片循環輪流播出一年。
隨著第二集試播片「Ransom For a Dead Man」的成功,1971年9月15號《神探可倫坡》正式開始在NBC神秘之夜節目中與其它警匪片循環輪流播出,後來更是成為NBC神秘之夜的壓軸戲。第一季花了約5個月的時間製作,本來作為第一季第一集的「Death Lends a Hand」則改為「Murder by the Book」,並由最初的6集增至7集。[10]
正式播出時,因為其特殊的結構和人設,Link 和Levinson 曾被電台高層施壓,包括建議為可倫坡添置個固定部下並安排其太太出場、安排愛情戲、把未完善的倒敘推理改為更火的whodunit模式。但作者們並未接受。
事實上可倫坡的一身形像完全是由彼得·福克自己定義的。可倫坡的風衣,褲子,皮鞋,綠領帶全是彼得·福克自己的,車也是他自己在停車場裡挑的。[11]
之後
經彼得·福克打響了可倫坡這個人物後,眾多的同人小說,電影,電視劇,以及連環畫也相繼的出現。
「Prescription: Murder」的舞台劇也在各國也多次的演出。2007年,William Link替本系列寫了第二篇舞台劇「Columbo Takes The Rap」,並在加拿大開始表演。
2010年「Prescription: Murder」 在倫敦巡迴演出,由Dirk Benedict飾演可倫坡。
人物檔案
作者故意並堅持把可倫坡的人物設定神秘化,使觀眾需自行總結。
- 名字
- 整個系列中,可倫坡都讓人以Columbo、Lieutenant(警督)或是Lieutenant Columbo 稱呼他。可倫坡在「By Dawn's Early Light」這集中說只有他太太才能叫他全名。
- 但在數個案件中在他出示的警察證上顯示他的全名為法蘭克·可倫坡(Frank Columbo)。
- 同時不少國家版本的DVD[12] 或電視台[13]都有用過以印刷體寫出Frank Columbo的警察證做為宣傳。
- 國外的《瑣事百科全書》(The Trivia Encyclopedia)的作者當年為了能保護自己的創作(作者認為若別人抄襲他的著作的話,會把錯誤資料也抄了),所以在書中故意錯說可倫坡的全名是「Philip Columbo」,造成了不少影迷中的「Philip Columbo」誤傳。
- 兩岸主角的官方翻譯都是可倫坡。
- 香港的官方翻譯則為哥倫布,但是常有人錯寫成高倫布。[14][15]
- 職業
- 美國洛杉磯警察局(LAPD)的兇殺科刑警,階級為警督。
- 從試播片開始到2003年為止,整整35年,主角可倫坡的警銜階級都保持為Lieutenant。由於美國警察沒有全國統一的警銜,單洛杉磯警察局而言,Lieutenant指的是警督。
-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Lieutenant本該譯成警部補。但日語配音版稱可倫坡警督為「科倫坡警部」,同時片名則被譯成「刑事科倫坡」(日語:刑事コロンボ,刑事指的是美國的警監、日本的警部)。香港配音版則譯為「哥倫布督察」[16]
- 特徵
- 見血頭暈、不帶槍、一頭亂髮、叼著雪茄、穿著一件棕色風衣、開著最喜歡的老爺車到案發現場。
- 在細節上擁有極為卓越的觀察能力,推理能力及超強記憶力。
- 擅長岔開話題,看似不修邊幅,卻很有禮貌。解決事件時,幾乎都是與嫌疑犯1對1的質問。
- 標誌的棕色風衣幾乎不離身,他太太曾送他一件新風衣,但因為「不習慣」的關係還是換回來了。
- 曾幾次試圖戒菸但就是戒不了,只抽雪茄,但並無特定品牌。
- 早期只喝黑咖啡,但後來也開始加糖了。
- 怕高、怕坐飛機,錢包里總不放很多錢。
- 最喜歡吃辣醬湯Chili配蘇打餅乾。
- 會打保齡球和撞球。
- 義眼
- 雖然彼得·福克的右眼在他3歲時因惡性腫瘤而被切除,但是劇中可倫坡的人物設定是否如此卻一直無法得知。
- 直到1997年,第66集,25周年的紀念篇「A Trace of Murder」中, 主角可倫坡自己說道「Three eyes are better than one」暗示到自己只有一隻眼睛。
- 寵物
- 當NBC提議為可倫坡添置一位固定部下時,作者為避免人物過於飽滿,改成添置一隻狗。
- 在第二季第一集,收養了一隻在拘留所找到的巴吉度獵犬。
- 可倫坡曾試圖給它取個名字,可就是想不出一個好名字來,最後可倫坡乾脆不起名字,直接以"狗"(Dog)或"餵"叫喚它了。
- 雖然如此,這隻巴吉度獵犬並不是每集都出場。[17]
- 部下
- 可倫坡通常獨自調查案件。但常有部下被派來支援他。69集中重複的「固定」部下也不是沒有。 [18]
- 常見的3位分別是:認真的Kramer警長(Bruce Kirby 飾)、曾替可倫坡去射擊場練習的Burke警長(Jerome Guardino 飾)、崇拜可倫坡的Wilson警長(鮑勃·迪西 飾)。
辦案方式
- 可倫坡在破案過程中,時不時會說出一些虛無縹緲的話,其目的主要是分散嫌疑犯及其關係人的警戒心,來套出一些破綻。常說的都包括: "Just one more thing..."(還有件事)、 "One more question..."(還有個問題)、 " My wife..."(我太太)、"There's something that bothers me"(有件事一直困擾著我)。
- 可倫坡從不帶槍,因為他說他從來不能打中目標。在「Forgotten Lady」這集中,他被查出已經違規10年沒去射擊場練習了。沒有信心通過連射擊測試的他甚至叫同事替他代考。
- 有時還會布局、比如用假證物讓犯人上鉤。(根據美國洛杉磯的法庭制度,他只需能把犯人送上法庭給陪審團決定。)
老爺車
可倫坡開的是法國產的1959年標緻403敞篷車(附帶了個無線電), 而不是洛杉磯警察局(LAPD)的警車辦案。雖然他有蝸牛警示燈,但他從來沒用過。事實上,1959年產的標緻403一共只有504輛 [19],而劇中更稱是全美只有3輛的稀有車種。[20]
最終篇
早在2007年,彼得·福克選中劇本Hear No Evil(後來改名為Columbo's Last Case),並同意把該劇本當成該系列的第70集,40周年紀念完結篇。雖然該劇本有個非常妙的逆轉(twist)結局,然而之前一直播放可倫坡系列的ABC美國廣播公司卻認為80歲高齡的彼得·福克若擔任主演會沒有收視,因此並沒有購買該集。為此,NBC環球重新推出了可倫坡的DVD集做為宣傳,並希望該最終篇可以被其它國家的電視台買下。同年底,主角Peter Falk因為牙科手術而患上阿茲海默病,該計劃因而暫停。[21][22]
演員彼得·福克在2009年時已經記不得可倫坡這個角色[23] ,他於2011年6月23日去世,享年83歲[24] [25] [26] 至此該計劃徹底告吹。
發行與播放資料
DVD發行
- 環球影業家庭娛樂從2004年開始在全球範圍發行可倫坡的DVD集。ABC神秘之夜節目結束後播放的特別篇通常歸類到第10季(2區/4區)。
- 而同在2區的法國/荷蘭版從第6季開始為了加速發行,把2季並套發行,卻最終分成了12季。
- 1區版為了區分NBC國家廣播公司與ABC美國廣播公司播放的集數,從第8季開始以The Mystery Movie Collection的方式按播放年度發行,收錄的集數並不對應2區/4區。
- 個別非官方網站(如IMDb則分為13季、影迷站分為11/18季),然而並沒有任何官方證據支持此觀點。
- 為避免誤導公眾,本條目將使用最普遍的方式分成10季。
名稱 | 集數 | DVD 發行日 | ||
---|---|---|---|---|
1區 | 2區 | 4區 | ||
第一季&試播片 The Complete First Season | 第1~9集 | 2004年9月7日 | 2004年9月13日 | 2004年12月3日 |
第二季 The Complete Second Season | 第10~17集 | 2005年3月8日 | 2005年7月18日 | 2005年7月13日 |
第三季 The Complete Third Season | 第18~25集 | 2005年8月9日 | 2005年11月14日 | 2006年7月20日 |
第四季 The Complete Fourth Season | 第26~31集 | 2006年3月14日 | 2006年9月18日 | 2006年9月19日 |
第五季 The Complete Fifth Season | 第32~37集 | 2006年6月27日 | 2007年2月12日 | 2007年 |
第六&七季 The Complete Sixth & Seventh Seasons |
第38~45集 | 2006年11月21日 | 2007年4月30日 | 2007年5月2日 |
第八季 The Complete Eighth Season (2區) | 第46~49集 | N/A | 2008年3月31日 | N/A |
第九季 The Complete Ninth Season (2區/4區) | 第50~55集 | N/A | 2009年3月30日 | 2009年5月6日 |
第十季(特別篇) The Tenth Season – Volume 1 (2區/4區) The Tenth Season – Volume 2 (2區/4區) |
第56~63集 第64~69集 |
N/A | 2009年6月15日 2009年7月27日 |
2009年7月28日 2009年11月10日 |
The Mystery Movie Collection 1989 (1區/4區) | 第46~50集 | 2007年4月24日 | N/A | 2008年6月4日 |
The Mystery Movie Collection 1990 | 第51~56集 | 2009年2月3日 | N/A | N/A |
The Mystery Movie Collection 1991–1993 | 第57~62集 | 2011年2月8日 | N/A | N/A |
The Mystery Movie Collection 1994–2003 | 第63~69集 | 2012年1月10日 | N/A | N/A |
完全版 Columbo: The Complete Series | 69集 | 2012年10月16日 | 2009年10月19日 | N/A |
Columbo Season 6 and 7 | ? | N/A | 2007年3月27日 | N/A |
Columbo Season 8 and 9 | ? | N/A | 2007年7月24日 | N/A |
Columbo Season 10 and 11 | ? | N/A | 2007年8月23日 | N/A |
Columbo season 12 | ? | N/A | 2009年12月4日 | N/A |
藍光發行
為紀念於2011年6月23日去世的彼得·福克,沒能發行完全套DVD的日本,於2011年12月2日成為了首個發行《神探可倫坡藍光完全版》的國家(日語:刑事コロンボ コンプリート ブルーレイBOX)。[27]德國則於2013年6月28日發售「By Dawn's Early Light」這集的藍光版。[28]
獎項與提名
從1971年至2005年,本片獲得多次獎項與提名,其中更是包括獲得了13個艾美獎, 3個金球獎, 2個TP de Oro獎,和2個愛倫·坡獎 。[29][30]
黃金時段艾美獎 | |||
年份 | 類別 | 被提名者 | 結果 |
---|---|---|---|
1971 | Outstanding Single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 Lee Grant "Ransom for a Dead Man" |
提名 |
1972 | Outstanding Writing Achievement in Drama | Jackson Gillis "Suitable for Framing" |
提名 |
Outstanding Writing Achievement in Drama | Steven Bochco "Murder by the Book" |
提名 | |
Outstanding Series - Drama | Richard Levinson, William Link, Everett Chambers |
提名 | |
Outstanding New Series | Richard Levinson, William Link, Everett Chambers |
提名 | |
Outstanding Directorial Achievement in Drama - A Single Program of a Series with Continuing Characters and/or Theme |
Edward M. Abroms "Short Fuse" |
提名 | |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Music Composition - a Series or a Single Program of a Series |
Billy Goldenberg "Lady in Waiting" |
提名 | |
Outstanding Continued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in a Dramatic Series | 彼得·福克 | 獲獎 | |
Outstanding Writing Achievement in Drama | Richard Levinson, William Link "Death Lends a Hand" |
獲獎 | |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Film Editing Entertainment Programming - a Series or a Single Program of a Series |
Edward M. Abroms "Death Lends a Hand" |
獲獎 | |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Cinematography Entertainment Programming - a Series or a Single Program of a Series |
Lloyd Ahern "Blueprint for Murder" |
獲獎 | |
1973 | Outstanding Writing Achievement in Drama | Steven Bochco "Étude in Black" |
提名 |
Outstanding Drama Series | Dean Hargrove | 提名 | |
Outstanding Directorial Achievement in Drama - A Single Program of a Series with Continuing Characters and/or Theme |
Edward M. Abroms "The Most Dangerous Match" |
提名 | |
Outstanding Continued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 彼得·福克 | 提名 | |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Costume Design | Grady Hunt "Dagger of the Mind" |
提名 | |
1974 | Best Lead Actor in a Limited Series | 彼得·福克 | 提名 |
Outstanding Limited Series | Dean Hargrove, Roland Kibbee, Douglas Benton, Robert F. O'Neill, Edward K. Dodds |
獲獎 | |
Best Cinematography Entertainment Programming - a Series or a Single Program of a Series |
Harry L. Wolf "Any Old Port in a Storm" |
獲獎 | |
1975 | Outstanding Limited Series | Dean Hargrove, Roland Kibbee, Douglas Benton, Everett Chambers, Edward K. Dodds |
提名 |
Outstanding Individual Achievement in Art Direction or Scenic Design - a Single Episode of a Comedy, Drama or Limited Series |
Michael Baugh, Jerry Adams "Playback" |
提名 | |
Outstanding Lead Actor in a Limited Series | 彼得·福克 | 獲獎 | |
Outstanding Single Performance by a Supporting Actor in a Comedy or Drama Series]] | Patrick McGoohan "By Dawn's Early Light" |
獲獎 | |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Cinematography Entertainment Programming a Series | Richard C. Glouner "Playback" |
獲獎 | |
1976 | Outstanding Drama Series | Everett Chambers | 提名 |
Outstanding Lead Actor in a Drama Series | 彼得·福克 | 獲獎 | |
1977 | Outstanding Drama Series | Everett Chambers | 提名 |
Outstanding Lead Actor in a Drama Series | 彼得·福克 | 提名 | |
1978 |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Music Composition a Series | Patrick Williams "Try and Catch Me" |
提名 |
Outstanding Lead Actor in a Drama Series | 彼得·福克 | 提名 | |
Outstanding Drama Series | Richard Alan Simmons | 提名 | |
Outstanding Film Editing in a Drama Series | Robert Watts "How to Dial a Murder" |
提名 | |
1989 |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Music Composition a Series | Patrick Williams "Murder, Smoke and Shadows" |
提名 |
1990 | 劇情類劇集最佳客串男演員 | Patrick McGoohan "Agenda Murder" |
獲獎 |
Outstanding Lead Actor in a Drama Series | 彼得·福克 | 獲獎 | |
1991 | 劇情類劇集最佳客串男演員 | Dabney Coleman "Columbo and the Murder of a Rock Star" |
提名 |
Outstanding Lead Actor in a Drama Series | 彼得·福克 | 提名 | |
1994 | 劇情類劇集最佳客串女演員 | 費·唐娜薇 "It's All in the Game" |
獲獎 |
Outstanding Lead Actor in a Drama Series | 彼得·福克 | 提名 |
愛倫·坡獎 | |||
年份 | 類別 | 被提名者 | 結果 |
---|---|---|---|
1972 | 最佳電視劇集 | Steven Bochco "Murder by the Book" |
提名 |
1974 | 最佳電視劇集 | Jackson Gillis "Requiem a Falling Star" |
提名 |
1979 | 最佳電視劇集 | Robert Van Scoyk "Murder Under Glass" |
獲獎 |
愛倫坡特別獎 | Richard Levinson, William Link 「神探可倫坡」和「艾勒里昆恩」電視劇 |
獲獎 |
金球獎 | |||
年份 | 類別 | 被提名者 | 結果 |
---|---|---|---|
1972 | BEST TELEVISION SHOW, DRAMA | William Link | 獲獎 |
劇情類最佳男演員 | 彼得·福克 | 提名 | |
1973 | 最佳戲劇類影集 | 獲獎 | |
劇情類最佳男演員 | 彼得·福克 | 獲獎 | |
1974 | 最佳戲劇類影集 | 提名 | |
劇情類最佳男演員 | 彼得·福克 | 提名 | |
1975 | 最佳戲劇類影集 | 提名 | |
劇情類最佳男演員 | 彼得·福克 | 提名 | |
1976 | 劇情類最佳男演員 | 彼得·福克 | 提名 |
1978 | 最佳戲劇類影集 | 提名 | |
劇情類最佳男演員 | 彼得·福克 | 提名 | |
1991 | 劇情類最佳男演員 | 彼得·福克 | 提名 |
1992 | 連續短劇與電視電影最佳男主角 | 彼得·福克 | 提名 |
1994 | 最佳連續短劇或電視電影 | "It's All in the Game" | 提名 |
連續短劇與電視電影最佳男演員 | 彼得·福克 "It's All in the Game" |
提名 | |
連續短劇與電視電影最佳男演員 | 費·唐娜薇 "It's All in the Game" |
提名 |
TP de Oro獎 | |||
年份 | 類別 | 被提名者 | 結果 |
---|---|---|---|
1975 | 最佳外國男演員 | 彼得·福克 | 獲獎 |
1978 | 最佳外國男演員 | 彼得·福克 | 獲獎 |
衍生作品
小說
MCA於1972年出版了一系列由Alfred Lawrence, Henry Clement 以及Lee Hays等人創作的小說,其中一些改編自可倫坡的電視電影。另外也有直接改編自原電視電影的小說版。
此外從1994至1999年,William Harrington也寫了數本可倫坡的小說。
原作者之一的William Link曾在2010年出版了一本可倫坡的短篇故事集《The Columbo Collection》,並在2012年出版了一篇短篇《Death Leaves a Bookmark》。
此外,日本方面則全部出版了以上小說的日譯版。
台灣的「世行出版社」則在1982年(民國71年)期間出版了幾本神探可倫坡系列小說,並無再版。其中包括: 構想的死角、消失的證據、雨夜謀殺案等。
可倫坡夫人
當NBC神秘之夜節目在1977年結束後,電視台希望借可倫坡的名氣再賺一筆的衍生作品。因此在1979~1980年間播放了13集由Kate Mulgrew主演的《Mrs. Columbo》(可倫坡夫人)電視劇。本劇雖然也試圖走可倫坡的倒敘推理模式,但是風格卻不同;幾乎所有可倫坡迷和原作者都拒絕承認這位夫人。
為提高收視率,播出期間曾多次傳出彼得·福克會出演的謠言。雖然可倫坡從未在本劇中出現,但卻被重複暗指。包括每集片頭曲中出現的狗,吸剩的雪茄,老爺車。以及劇中提及女主角的丈夫是LAPD的警督。
後來劇組更是一度把片名從《Mrs. Columbo》(可倫坡夫人)更換為《Kate Columbo》 (凱特科倫坡)再更換為《Kate the Detective》(凱特偵探), 最後改成《Kate Loves a Mystery》(喜歡謎團的凱特);倒敘推理模式變成whodunit模式,女主人公甚至也被安排與丈夫離婚,因而改名成毫無關聯的"Kate Callahan",以撇清與本劇的關係。[31]
《可倫坡夫人》也曾在台灣台視播出,個別劇集以特別收錄的形式收錄於《神探可倫坡》的DVD中。
其他
荒木飛呂彥的JOJO的奇妙冒險,第三部的主角-空條承太郎,在奈亞婆面前表示自己很喜歡神探可倫坡,而在旅館的訪客登記簿裡寫下空條Q太郎,因此拆穿奈亞婆是假扮的旅館主人,實為DIO的替身使者。
參考資料
- ^ 原文:「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perfect murder」
- ^ 在每個星期的節目中輪流播放一集與上周不同的電視電影。
- ^ 玻璃墊上 黃金時間犯罪. 聯合報. 1977-05-26 [2015-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4).(付費限閱)
- ^ 美國電視動態集錦 西部歡笑史 收視率排名第十. 民生報. 1979-07-23 [2015-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3).(付費限閱)
- ^ 10年前演可倫坡﹐是個大帥哥. 聯合晚報. [1992-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7). (付費限閱)
- ^ Columbo: Murder, Smoke And Shadows. cinemaxasia.com. [June 27, 2002].[失效連結]
- ^ Columbo: Murder With Too Many Notes. cinemaxasia.com. [2013-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2-06-02).
- ^ 譯自日本版片名「刑事コロン」,常出現於譯自日文的作品中
- ^ 9.0 9.1 9.2 Dawidziak, Mark. The Columbo phile : a casebook. New York: Mysterious P. 1989: 20-23. ISBN 0-89296-376-X.
- ^ Dawidziak, Mark. The Columbo phile : a casebook. New York: Mysterious P. 1989. ISBN 0-89296-376-X.
- ^ Falk, Peter. Just one more thing. New York: Carroll & Graf. 2006: 138-140. ISBN 978-0786717958.
- ^ Columbo - Series History. [2005-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1-19).
- ^ Super! drama TV 刑事コロンボ. superdramatv.com. [June 7,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4).
- ^ 彼得福不願演哥倫布. 工商日報. 1977-07-30: 9 [2015-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 ^ 麗的電視片集神秘之夜,主角高倫布演出最精彩. 華僑日報. 1974-10-11: 8 [2015-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5).
- ^ 彼得福流浪街頭,尋找失落的愛情. 工商日報. 1977-07-17: 9 [2015-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 ^ 存档副本. [2020-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4).
- ^ 存档副本. [2012-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0).
- ^ Classic Cars: Peugeot 403. independent.co.uk. [June 27, 2011].
- ^ 「Identity Crisis」中的原文:「There are only three like it in the country」
- ^ With aging Falk, 'Columbo' looks like a closed case. Daily News. New York. March 27, 2007 [June 27,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21).
- ^ A mystery Columbo can't seem to crack. Cleveland.com. [June 27,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6月7日).
- ^ 'Peter Falk's dementia means he no longer remembers Columbo. Daily Mail, UK. June 2, 2009 [January 2,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0). 參數
|newspaper=
與模板{{cite web}}
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news}}
或|website=
) (幫助) - ^ 神探可倫坡成絕響 彼得福克去世享年83. [2012-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0).
- ^ 《哥倫布探長》彼得福克逝世. [2012-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0).
- ^ 83歲影星彼得-法爾克辭世 曾演《神探可倫坡》[永久失效連結]
- ^ 刑事コロンボ コンプリート ブルーレイBOX [Blu-ray]. Amazon.co.jp. Amazon. [10 February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6).
- ^ Columbo: Des Teufels Corporal. kochmedia.com. kochmedia. [10 Ma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1).
- ^ 存档副本. [2011-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06).
- ^ WILLIAM LINK - Awards. [10 May 2013].[失效連結]
- ^ Dawidziak, Mark. The Columbo phile : a casebook. New York: Mysterious P. 1989: 134-135. ISBN 0-89296-376-X.
參考文獻
- 《The Columbo phile : a casebook》,Mark Dawidziak著,1989年,ISBN 978-0-89296-984-5
- 《Just one more thing》,彼得·福克著,2006年,ISBN 978-0-7867-1795-8
- 《The Columbo collection》,William Link著,2010年,ISBN 978-1-932009-94-1
外部連結
- (英文) 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英文) 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神探可倫坡》的資料(英文)
- (英文) The Ultimate Lieutenant Columbo Sit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日語) 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日語) 安葉巻の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