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中喙鯨
秘魯中喙鯨 | |
---|---|
與人的大小比較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哺乳綱 Mammalia |
目: | 偶蹄目 Artiodactyla |
下目: | 鯨下目 Cetacea |
科: | 喙鯨科 Ziphiidae |
屬: | 中喙鯨屬 Mesoplodon |
種: | 秘魯中喙鯨 M. peruvianus
|
二名法 | |
Mesoplodon peruvianus Reyes, Mead & Van Waerebeek, 1991
| |
已知的分布範圍 |
祕魯中喙鯨(學名Mesoplodon peruvianus)舊稱秘魯喙鯨,是相當晚期才被發現的喙鯨。1976年,科學家在祕魯的魚市場中發現不知名的喙鯨頭骨,鑑定後認為是中喙鯨屬喙鯨,但物種不明;直到1985年才在祕魯另一處魚市場發現完整樣本。原先認為牠們僅分布於南太平洋東部,但是在1990年時,有2頭個體在下加利尼福亞(Baja California)南端擱淺,其中1頭尚存腐爛屍肉,另1頭僅存骨骸;另外在紐西蘭的凱古拉(Kaikoura)附近也曾發現擱淺個體。牠們是迄今發現體型最小的喙鯨,一般較常用的俗名是小喙鯨(Pygmy Beaked Whale)和小中喙鯨。
基本資料
其他俗名:
- 英:Lesser Beaked Whale、Bandolero beaked whale或Peruvian beaked whale
- 法:MÉSOPLODON PYGMÉE
出生時身長體重:1.6m,體重未知
最大身長體重紀錄:3.9m,體重未知
壽命:未知
外型特徵
祕魯中喙鯨的體型與其他中喙鯨屬喙鯨相近,呈紡錘狀,身體橫切面周長最大的區域在胸鰭與背鰭之間。背鰭小而呈三角形,略呈鐮刀狀,大約在背部2/3的位置。尾柄粗厚,尾鰭很寬(相當於全長的1/4)。額隆在噴氣孔前方鼓起,以相當陡的角度與短嘴喙連接,嘴部曲線朝後方彎曲上翹。成年雄鯨下顎有2顆牙齒,位於嘴喙尖端後方,僅稍微突出下顎骨,當牠們閉上嘴巴時便看不見。成鯨背部與側面普遍為暗灰色,腹面則淺得多,特別是在下顎、喉嚨與肚臍前方。背鰭、胸鰭、尾鰭皆呈暗灰色。
分布
祕魯中喙鯨已知棲息於祕魯與智利外海、約南緯11度至29度15分的海域,以及加利福尼亞灣(Gulf of California)西南部、墨西哥西部海岸與美國加州南部外海。在約北緯11度、西經98度處曾目擊到由3頭個體組成的小群體,在墨西哥拉巴斯的目擊記錄則尚未證實。由紐西蘭的擱淺記錄顯示,牠們在南太平洋西部可能亦有分布。
習性、生殖、食性
對於祕魯中喙鯨的社會結構、習性或生殖狀況幾乎一無所知。在中美洲西部外海曾目擊到由2頭成鯨與1頭雌鯨組成的群體。由1頭未成年雄鯨胃內容物發現幾乎全為魚類殘骸,顯示牠們以此為主食,可能也包含魷魚。
現狀
在1980年代最初發現的10頭個體中,至少有6頭死於祕魯外海的流刺網。由於科學家取得的樣本只是祕魯捕獲的一小部分,被捕殺總量可能相當多。其數量不明,無法判斷該物種是否受威脅而有滅絕危險。
參考書目
- Pieter A. Folken, Randall R. Reeves, etc. / illustrated by Pieter A. Folkens, 《Guide to MARINE MAMMALS of the World》,Alfred A. Knopf, 2002: p284-285. ISBN 0-375-41141-0
- Mark Carwardine / illustrated by Martin CammDorling, 《DORLING KINDERSLEY HANDBOOKS: WHALES, DOLPHINS AND PORPOISES》, Dorling Kindersley, 1995: p136-137. ISBN 0-7513-27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