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齊亞·哈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齊亞·哈克
محمد ضیاءالحق
第6任巴基斯坦總統
任期
1978年9月16日—1988年8月17日
前任法扎勒·伊拉希·喬杜里英語Fazal Ilahi Chaudhry
繼任古拉姆·依薩克·汗
個人資料
出生1924年8月12日
 英屬印度北方邦賈朗達爾
逝世1988年8月17日(1988歲—08—17)(64歲)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巴哈瓦爾布爾
死因空難
墓地 巴基斯坦伊斯蘭瑪巴德費薩爾清真寺齊亞·哈克陵墓
政黨獨立人士
專業陸軍將領
宗教信仰伊斯蘭教

穆罕默德·齊亞·哈克烏爾都語محمد ضیاءالحق‎‎,1924年8月12日—1988年8月17日)巴基斯坦前軍政府領導人、曾任巴基斯坦總統

生平

早年生活

齊亞·哈克生於英屬印度北方邦,後隨家庭遷往旁遮普賈朗達爾,1945年畢業於台拉登印度皇家軍事學院,二戰末期在英國部隊中服役,於東南亞作戰。印巴分治後,齊亞·哈克在巴基斯坦奎達任指揮官和軍校教官。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前往美國裝甲兵軍官進修學校和參謀軍官進修學校進修。1969年,被派往約旦援助其選練軍隊。回國後於1972年升為巴基斯坦第三軍軍長,受命審判當年針對阿里·布托政府發動未遂政變的軍官,同時被授予少將軍階。哈克於1975年晉升中將,次年3月1日越級出任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晉升上將,被認為是布托的親信之一。

發動軍事政變奪取政權

1977年7月5日,哈克突然發動政變,推翻阿里·布托,自任軍事管制執行長。哈克很快釋放了布托,並承諾在三個月後舉行大選。但是,隨著布托很快恢復聲望,哈克開始採取各種手段阻止其再度當選,於9月再次逮捕布托,並於10月1日宣布取消大選。在法茲爾·伊拉希·喬德里次年任滿後,哈克接任總統,並於次年不顧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將布托以謀殺未遂的罪名處死。哈克當政初期,巴基斯坦實施黨禁,工人禁止罷工,媒體也受到嚴格控制。

總統

齊亞·哈克在位期間,繼承之前的政府政策,巴基斯坦均同中國美國保持著緊密的關係,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後,哈克向美國靠攏,在其支持下加強軍事力量,反對蘇聯的擴張。在他的領導下,巴基斯坦接納了300萬阿富汗難民,美國和阿拉伯國家對聖戰者組織支援源源不斷地通過巴基斯坦進入阿富汗。這些政策扭轉了西方和阿拉伯社會對其的態度,使其走出執政後的困難時期。在美國的經濟援助下,巴基斯坦保持了穩定的經濟增長,實現了糧食自給。在伊斯蘭神學協會支持下,哈克在巴基斯坦社會推行伊斯蘭教思想,鞏固統治基礎。1984年,齊亞·哈克舉行公民投票,在充滿舞弊的情況下,宣稱獲得大部分選民支持,於次年正式連任總統。此後,齊亞·哈克宣布取消軍法管制,把行政權力移交給新組建的文官政府,開始民主化進程。

死亡

1988年8月17日,其C-130座機在巴哈瓦爾普爾上空突然爆炸,哈克和包括美國駐巴大使在內的30人當場死亡。[1][2]死後,以伊莎克汗代總統為首的巴基斯坦政府為其舉行了國葬,將其葬於費薩爾清真寺南側。美國、蘇聯等國領導人均發唁電,印度為其哀悼三天,聯合國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也予以其高度評價,8月19日吳學謙副總理代表中國政府參加其葬禮。

死後,巴基斯坦舉行十多年來的自由民主選舉,被齊亞·哈克軍事政變趕下台及整肅的布托家族及巴基斯坦人民黨重掌政權。而齊亞·哈克的死,亦為之後繼承其政治地位的納瓦茲·謝里夫鋪平了道路。

參考資料

  1. ^ Sciolino, Elaine. Zia of Pakistan Killed as Blast Downs Plane - U.S. Envoy, 28 Others Die. 紐約時報. 1988-08-18 [2017-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7). 
  2. ^ 任毓駿. 哈克总统罹难记. 人民日報. 1988-08-18: 1. 

外部連結


前任:
法茲爾·伊拉希·喬杜里
巴基斯坦總統
1978年 - 1988年
繼任:
吳拉姆·伊沙克·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