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穿山橋
穿山橋
承載灕江路
跨越小東江
地點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七星區
設計參數
全長113公尺(371英尺)
寬度46公尺(151英尺)
歷史
完工日2009年12月30日

穿山橋位於中國廣西桂林市七星區灕江路西段,跨小東江處,因位於穿山附近得名。現在的橋梁通車於2009年。

歷史

穿山橋在1960年代原為石墩木面橋。1971年至1972年,由桂林市解放橋工程指揮部設計、桂林市市政工程處施工,建成鋼筋混凝土雙曲拱橋,橋長66米,寬18米,荷載汽—13。後因設計上計算不當,發生橋台位移、下沉,又於1974年秋加固,次年3月交付使用。[1]

因穿山橋橋面狹窄,已成為灕江路交通瓶頸。2008年桂林市決定重建該橋,原計劃採用先建南北兩幅的橋梁,再重建中間橋梁,不必封橋,但其後受地質條件影響,決定封橋,三幅橋體同時施工。[2]2009年2月23日,位於該橋下游80米處的人行便橋投入使用。[3]當年12月30日,穿山橋建成通車。新橋主橋為三跨連續梁橋,長113米,寬46米;匝道長404米,寬22米;引道長263米,寬18至50米不等;橋西船山路立交下穿通道長396米,寬30米,東端穿山小街下穿人行通道長156米,寬5米。橋面設雙向六車道,總耗資約1.1億元。該橋大致與位於同一主幹線上的雉山橋同時通車,有效緩解了上海路、灕江路的擁堵現象。[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