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螺龍屬
竊螺龍屬 化石時期:上白堊紀,
| |
---|---|
竊螺龍全身骨架 | |
無效狀況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亞目: | 獸腳亞目 Theropoda |
科: | †偷蛋龍科 Oviraptoridae |
亞科: | †河源龍亞科 Heyunanniinae |
屬: | †竊螺龍屬 Conchoraptor Barsbold, 1986 |
模式種 | |
纖弱竊螺龍 Conchoraptor gracilis Barsbold, 1986
|
竊螺龍屬(學名:Conchoraptor)是偷蛋龍科的一屬恐龍,生存於上白堊紀的亞洲。牠們的屬名意為「海螺偷竊者」,反映了竊蛋龍科並非以蛋為食,而有可能是專門吃軟體動物的假說[1]。
敘述
竊螺龍是種小型恐龍,身長約1到2公尺[1]。不像其他偷蛋龍科,竊螺龍沒有頭冠。但竊螺龍缺乏牙齒,這是典型的偷蛋龍類特徵[1]。偷蛋龍類雖然沒有牙齒,但具有堅硬的喙狀嘴,被認為適合咬碎軟體動物的外殼[1]。竊螺龍的頭顱骨有許多洞孔、中空空間[2]。耳部區域的骨頭連接處,被認為是共鳴腔,可協助聽覺[3]。
發現與命名
在1971年,一群波蘭與蒙古的聯合挖掘團隊在蒙古的耐梅蓋特組(Nemegt Formation)發現這些化石,地質年代為坎潘階晚期[1]。最初科學家認為竊螺龍是偷蛋龍的幼年個體,因此缺乏頭冠,而在性成熟的過程中,會長出頭冠[1]。但更多的研究顯示竊螺龍與偷蛋龍的手部結構不同,所以認為是一個獨立的屬[1]。在解剖學上,竊螺龍的演化位置似乎是介於雌駝龍及偷蛋龍之間,這使得學界更難研究竊螺龍的分類位置[1]。
模式種是纖弱竊螺龍(C. gracilis),是由瑞欽·巴思缽(Rinchen Barsbold)在1986年所描述、命名[1]。屬名在古希臘文意為「貝殼的盜賊」[4],因為瑞欽·巴思缽認為偷蛋龍類是以軟體動物為食,而非傳統理論所認為的以蛋為食[1];種名在拉丁文意為「纖細的」。正模標本(編號IGM 100/20)是一個部分身體骨骼、頭顱骨。之後發現約20個標本,被編入於竊螺龍。
在1986年,瑞欽·巴思缽將竊螺龍歸類於偷蛋龍科。近年研究顯示牠們屬於偷蛋龍科的雌駝龍亞科。
參考文獻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Conchoraptor." In: Dodson, Peter & Britt, Brooks & Carpenter, Kenneth & Forster, Catherine A. & Gillette, David D. & Norell, Mark A. & Olshevsky, George & Parrish, J. Michael & Weishampel, David B. The Age of Dinosaurs. Publications International, LTD. p. 136. ISBN 0-7853-0443-6.
- ^ Kundrat, M. 2007, "Avian-like attributes of a virtual brain model of the oviraptorid theropod Conchoraptor gracilis", Naturwissenschaften 94: 499-504
- ^ Kundrat M. and Janacek, J., 2007, "Cranial pneumatization and auditory perceptions of the oviraptorid dinosaur Conchoraptor gracilis (Theropoda, Maniraptora)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Mongolia", Naturwissenschaften 94:769–778
- ^ Rinchen Barsbold, 1986, "Raubdinosaurier Oviraptoren". In: Vorobyeva, E. I. (ed.), Herpetologische Untersuchungen in der Mongolischen Volksrepublik. Akademia Nauk SSSR. pp. 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