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薩爾毛派叛亂
納薩爾毛派叛亂 Naxalite–Maoist insurgency | |||||||
---|---|---|---|---|---|---|---|
2018年納薩爾派主要活動的地區 | |||||||
| |||||||
參戰方 | |||||||
若干本地民兵組織 |
支持: 那加蘭民族社會主義委員會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賈納帕蒂 阿南德 科薩 † 基申吉 † 安傑·潘地 普拉尚·博斯(被俘) 納爾默達·阿卡 † 沙舍·辛格·謝里 † | |||||||
兵力 | |||||||
中央後備警察部隊:80,000(2013年) | 6,500 - 9,500(2013年) | ||||||
傷亡與損失 | |||||||
軍警:2,691陣亡(1999 - 2018年5月15日) | 3,274陣亡(1999 - 2018年5月15日)[4] | ||||||
平民:7,869遇害(1999 - 2018年5月15日) |
納薩爾毛派叛亂(英語:Naxalite–Maoist insurgency)是印度毛主義者(統稱「納薩爾派」)自1967年起在印度東南一帶發動的武裝叛亂,毛派及其同情者也稱為印度人民戰爭(People's War in India)。
概述
1946年至1947年的特倫甘納叛亂給印度的共產主義運動留下了深刻印象。隨後發生了內部辯論,「安得拉命題」(Andhra Thesis)被提出,安得拉邦的共產主義者敦促印度革命必須遵循中國的方式。1948年6月,「安得拉信」(Andra Letter)發表,強調以毛澤東思想為基礎的人民戰爭和新民主主義的戰略。[5]
1967年,西孟加拉邦納薩爾巴里爆發納薩爾巴里起義,起義激勵了隨後的斯里卡庫蘭農民起義。由此開始的納薩爾巴里運動導致了1969年印度共產黨(馬列)的誕生。其靈魂人物查魯·馬宗達1972年被捕,死於獄中,此後納薩爾巴里運動步入低潮,印共(馬列)陷入一系列衝突、分裂和合併,其中最重要的是1980年成立的印度共產黨(馬列)人民戰爭(通常稱為人民戰爭集團),發源於安得拉邦和坦米爾納德邦。另一支毛派政黨是1969年成立的毛主義共產主義中心,發源於西孟加拉邦。「人民戰爭集團」和「毛主義共產主義中心」各自吸收和團結了大量印度革命者和革命團體,最終於2004年9月21日合併為印度共產黨(毛主義)。
1980年代後,毛主義者在印度農村發展,印度政府則進行了節節升級的圍剿,從1991年「一月覺醒計劃」,2005年「和平行動」,到2009年11月開始的「綠色狩獵行動」,動用軍事和準軍事力量,製造「假遭遇戰」、出資誘降等,配合以信息心理戰、情報戰、經濟戰,力求鎮壓毛派的叛亂。
影響範圍
叛亂問題以印度中部的切蒂斯格爾邦,及東部的賈坎德邦、比哈爾邦、奧里薩邦最為嚴重。毛派影響地區被稱為紅色走廊,是現代印度最大的文盲、貧困和人口過剩地區。
人員傷亡
年份 | 平民 | 安全部隊 | 叛亂者 | 總數 |
---|---|---|---|---|
1996 | N/A | N/A | N/A | 156 |
1997 | 202 | 44 | 102 | 348 |
1998 | 118 | 42 | 110 | 270 |
1999 | 502 | 96 | 261 | 859 |
2000 | 452 | 98 | 254 | 804 |
2001 | 439 | 125 | 182 | 746 |
2002 | 382 | 100 | 141 | 623 |
2003 | 410 | 105 | 216 | 731 |
2004 | 466 | 100 | 87 | 653 |
2005 | 281-524 | 150-153 | 225-286 | 717-902 |
2006 | 266-521 | 128-157 | 274-343 | 737-952 |
2007 | 240-460 | 218-236 | 141-192 | 650-837 |
2008 | 220-490 | 214-231 | 199-214 | 648-920 |
2009 | 391-591 | 312-317 | 220-294 | 997-1,128 |
2010 | 626-720 | 277-285 | 172-277 | 1,177-1,180 |
2011 | 275-469 | 128-142 | 99-199 | 602-710 |
2012 | 146-301 | 104-114 | 74-117 | 367-489 |
2013 | 159-282 | 111-115 | 100-151 | 421-497 |
2014 | 128-222 | 87-88 | 63-99 | 314-373 |
2015 | 93-171 | 57-58 | 89-101 | 251-318 |
2016 | 123-213 | 65-66 | 222-244 | 433-500 |
2017 | 109 | 74 | 150 | 333[6] |
2018 | 7 | 12 | 21 | 40[7] |
總數 | 6,035-8,051 | 2,277-3,440 | 3,402-4,041 | 12,877-14,369[8][9][7] |
外國勢力的介入
《今日印度》報導指出,印度境內的毛派團體在中國的協助下建立武器工廠,並在印度東北部的那加蘭邦接受中國提供的訓練。[1]《印度時報》報導指出,巴基斯坦情報機構「三軍情報局」(ISI)與納薩爾派合作。[3]另篇報導指出,印度警方聲稱,中國為納薩爾派領導人提供庇護,並指控ISI提供毛派份子武器與彈藥。[2]
參考文獻
- ^ 1.0 1.1 Maoists building weapons factories in India with help from Chin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INDIA TODAY,2018/09/23
- ^ 2.0 2.1 2.2 Cops nail China link with Naxals,TOI,2018/09/25
- ^ 3.0 3.1 ISI-Naxal alliance to spell troub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OI,2018/09/25
- ^ Fatalities in Left-wing Extremism: 1999-2018* (MHA). [2018-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8).
- ^ History of Naxalism. The Hindustan Times. 2003-05-09 [2016-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9).
- ^ Fatalities in Left-wing Extremism: 2017. South Asian Terrorism Portal. [2 Jan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4 January 2018).
- ^ 7.0 7.1 Fatalities in Left-wing Extremism: 2018. South Asian Terrorism Portal. [10 January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3).
- ^ Fatalities in Left-wing Extremism: 1999-2016* (MHA). [26 Octo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1 October 2017).
- ^ Armed Conflicts Report – India-Andhra Pradesh (PDF). Ploughshares. [2009-03-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18 March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