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胡紘(1137年—1203年),幼度處州遂昌(今浙江慶元)人,南宋官員[1]

生平

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進士。紹熙五年,因刑部尚書京鏜推薦,監都進奏院,遷司農寺主簿、秘書郎。淳熙十五年(1188年)紘嘗拜見朱熹武夷山,熹待學子惟脫粟飯,遇紘不能異也。紘不悅,語人曰:「此非人情。隻雞樽酒,山中未為乏也。」寧宗慶元元年七月,御史中丞何澹上書禁道學,對道學進行猛烈抨擊。十一月,時任監察御史的胡紘在韓侂胄支持下,彈劾宰相趙汝愚,至使趙汝愚被貶,並死於任職途中。慶元二年(1196年)十二月,隨著趙汝愚的去職死亡,沈繼祖聯合胡紘彈劾朱熹,論「不孝其親」、「不敬於君」、「不忠於國」、「玩侮朝廷」、「哭弔汝愚」、「為害風教」等六大罪,第六條又有「誘引尼姑以為寵妾」,「家婦不夫而孕」之言;還主張斬熹之首,以絕朱學,朱熹被打成偽學魁首,並把「逆學」升級為「逆黨」,置《偽學逆黨籍》,入籍者永不錄用,史稱「慶元黨案」[2]。朱熹趕忙上書:「草茅賤士,章句腐儒,唯知偽學之傳,豈適明時之用」,並表示「深省昨非,細尋今是」。後升任太常寺少卿、起居舍人,工部、禮部及吏部侍郎等要職。嘉泰元年(1201年)因「同知貢舉考,宏詞不當」,罷職歸里。嘉泰三年(1203年)十月致仕,同年病故,年六十七。

胡紘夫婦墓葬

2014年3月,胡紘夫婦墓在浙江慶元松源街道和山小學附近工地被發現,隨後進行發掘,出土文物34件套,還出土胡紘墓誌石碑。碑文凡七百餘字,陰刻,書法雋永,典型的宋楷大小歐風格。為胡紘次子胡正卿26歲時書寫。

注釋

  1. ^ 宋通議大夫華文閣待制胡公紘,字幼度,生於紹興丁巳之三月。自上世□□五季亂,為龍泉著籍,至父彥光,始以儒學教公。年未冠,已頭角嶄然,見於□□□。己卯舉鄉書,庚辰入太學,擢癸未進士第,授迪功郎中,丙戌儒學官,分教會(稽),再主金陵學,淳熙戊戌,関陞從事郎,已亥隨使出疆,回授文林郎,繼為楚之錄掾,以慶典循儒林郎邊賞,轉承直郎,丁未用剡薦,改奉議郎,宰饒之鄱陽,以光廟登極恩,轉承議郎磨勘,轉朝奉郎,癸丑秩滿,以縣最除進奏院。 今上登極,轉朝散郎,乙卯遷司農寺簿,越三月,改秘書郎,又二月,除監察御史,排擊奸偽,風望凜然。丙辰春,轉朝請郎,夏,除太常少卿,歷左右史兼玉牒檢討,以忠鯁結知。丁已權工部侍郎兼實錄院修撰。遇郊賜開國食邑,戊午除權禮侍,秋,轉朝奉大夫,冬,試吏部侍郎,賜金帶,已未參典文衡,去浮取實,以言(譣)歸里,冬,奉祠命,庚申起知夔府,改知和州,轉朝散大夫,復帥東廣屬,傜寇猖(獗),公蕩平之,辛酉以功進華文閣待制,壬戌丐祠,得請磨勘,轉朝請大夫,居,無(祗)召赴行在,公自知與時落落,抗章力辭。言者因復排之,由是放意林泉,雖憂時憫俗,不能去懷,然,無復用世之心矣。嘉泰癸亥十月,以微疾請老,轉朝議(大)夫。 夫致仕竟以疾終,享年六十有七。訃聞,天子贈通議大夫。公娶吳氏,封令人。子二人,長紳卿,授承務郎,娶蔡氏,先公而卒;次正卿,魁銓闈,授修職郎,松溪簿,娶何氏;女三人,長適吳元琰,次黃極,季永興主簿項得一;孫女二人,曰院,曰居。初,令人葬釜山,不利,今以開禧乙丑十二月庚申,與公合葬於魏溪之原。 公立朝,大節當在國史,行有述,志有銘文,有集行於世,姑撫其始終之梗概,以納諸土宮。悲夫,銘石之藏,其與天地相為長久也歟! 孤哀子正卿泣謹書。
  2. ^ 宋史》本紀第三十七寧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