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自由意志論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自由意志論證,也被稱為自由意志悖論神學宿命論英語Theological determinism,這爭論主要探討全知自由意志是否相容,因此任何關於上帝的這兩種特性是否相容都有爭議。[1][2]

全知與自由意志

如果上帝創造了遊戲、遊戲規則和玩家,那麼任何玩家都可以自由嗎?

有關神的存在性的論點,這個論點都關注在人類是否擁有自由意志和上帝是否全知的關聯性,這些論點和預定論都有密切的相關。

摩西·邁蒙尼德斯用傳統的善惡行為就人的自由意志提出了一種論點,內容如下:

… "Does God know or does He not know that a certain individual will be good or bad? If thou sayest 'He knows', then it necessarily follows that the man is compelled to act as God knew beforehand how he would act, otherwise, God's knowledge would be imperfect.…"[3]

(翻譯:上帝知道某個人的好壞嗎?如果您說'他知道',那麼必然有引力強制他按照上帝所事先知道的方式行事,否則,上帝不是全知。)

這個論點的邏輯表述如下: [1]

  1. 上帝知道人類會「自由做出」的選擇「 C」。
  2. 現在有必要做C。
  3. 如果現在需要C,則C不能排除(這是「必需」的定義)。這是由於預定目的而沒有實際的「可能性」。
  4. 如果您在採取行動時無法採取其他行動,那麼您將無法自由行動(替代可能性原則)
  5. 因此,當您做某件事時,您不會自由地做。

但是,諾曼·斯沃茲認為上述論點構成了模態謬論。他認為如果假設C為真,有必要使C為真,這是不正確的。因為C只是偶然發生的(請參見模態邏輯)。否則,人們可以說,無論他採取何種行動,都已經確定了未來。 [2]

然而,亦有人提出了使上帝的全知和人類自由意志相協調的論據。他們都在嘗試重新定義自由意志:

  • 上帝可以事先知道我會做什麼,因為自由意志只能被理解為免於約制,任何進一步的幻想都是幻覺,這是從相容論的方式理解
  • 上帝的主權存在於自由意志當中,它為行動和選擇權提供了內在的推動力。因此,一個人的行為是由上帝和周圍的環境和他們相對選擇的能力來決定。 [4]

波愛修斯[5]最初提出了一個有關時間的問題,後來托馬斯·阿奎那C·S·路易斯都提出了相關命題,他們都表明上帝對時間的理解是不同的,這亦與我們對自由意志的理解相關。路易斯在他的《純粹的基督教》一書中指出,上帝實際是在時間之外,因此不會「預見」事件,而是一次觀察所有事件。他解釋說:

But suppose God is outside and above the Time-line. In that case, what we call "tomorrow" is visible to Him in just the same way as what we call "today". All the days are "Now" for Him. He does not remember you doing things yesterday, He simply sees you doing them: because, though you have lost yesterday, He has not. He does not "foresee" you doing things tomorrow, He simply sees you doing them: because, though tomorrow is not yet there for you, it is for Him. You never supposed that your actions at this moment were any less free because God knows what you are doing. Well, He knows your tomorrow's actions in just the same way—because He is already in tomorrow and can simply watch you. In a sense, He does not know your action till you have done it: but then the moment at which you have done it is already "Now" for Him.[6]

(翻譯:但是,假設上帝在時間軸之外。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所謂的「明天」對祂來說是可見的,與我們所謂的「今天」一樣。所有的日子對祂來說都是「現在」。祂不用記得您昨天做的事,只需看見您現在做的事。因為,儘管您遺忘了昨天,但祂卻不存在是否忘記。祂不須「預測」您明天做的事,祂只需觀察您正在做的事情。因為儘管明天還沒有到您那裡,但對祂來說已經在「明天」。您從來沒有想過,此時此刻的您減少了自由,因為上帝知道您在做什麼。好吧,祂以同樣的方式知道您明天的行為,因為祂已經在明天並且可以看著您。從某種意義上說,祂不需要知道你的行動,只需靜靜的看著你完成為止。對於祂來說,你每一刻都處於「現在」。)

莫連拿主義普遍反對這種主張,他們認為上帝可以違反事實地了解祂的創造行為。 Alvin Plantinga和William Lane Craig等人已將其用作論據。

自由意志論證神的不存在

丹·巴克認為,自由意志論可能成為「對上帝不存在的論證」 ,理由是上帝的全知與擁有自由意志的上帝不相容,並且如果上帝沒有自由意志,上帝就不是個體[7]

有神論者普遍認為神是一個個體,神是全知的。但是對於「全知」的含義有些分歧:

  1. 「知道上帝選擇知道的一切,並且在邏輯上是可能知道的」或者
  2. 「知道在邏輯上可能知道的一切」

然而,這兩個論證都稱為全知[7]

參看

參考文獻

  1. ^ 1.0 1.1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Foreknowledge and Free Wil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stanford」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2. ^ 2.0 2.1 Swartz, Norman. Foreknowledge and Free Will.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26 August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0).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iep」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3. ^ The Eight Chapters of Maimonides on Ethics (Semonah Perakhim), edited, annotated, and transla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Joseph I. Gorfinkle, pp. 99–100. (New York: AMS Press), 1966.
  4. ^ The Philosopher's Handbook, Stanley Rosen, ed., Random House Reference, New York, 2000.
  5. ^ Consolatio Philosophiae, Boethius, book 5:4
  6. ^ C. S. Lewis Mere Christianity Touchstone:New York, 1980 p.149
  7. ^ 7.0 7.1 The Free will Argument for the Nonexistence of God by Dan Barker, Freedom From Religion Foundation [1]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