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蘇聯駐長春總領事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蘇聯駐長春總領事館蘇聯外交部駐在長春市的領事機構。[1]

歷史

1945年蘇聯紅軍駐中國東北時,在大連哈爾濱瀋陽、長春設立了總領事館。隨後東北戰場國共內戰激烈,駐瀋陽、長春的總領事館人員撤走。[2]

蘇聯駐長春總領館館址以前是關東軍司令官官邸。總領館內沒有住房,僅有總領事的1套住宅。在1945-1946年間,在距總領館主樓100-200米的地方,為總領館的其他官員修建了住房。

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10月22日,蘇聯駐長春副總領事波格丹諾夫、總領館秘書羅滿寧、總領館司機烏格留莫夫(當地的蘇聯公民)來到長春市。與總領館的工作人員一起來的還有蘇聯駐哈爾濱總領館的譯員薩茨、秋林公司分管幹部的副董事長克賴涅夫(蘇聯外貿機構資產調查委員會負責人),以及商務代表處、全蘇糧食出口聯合公司、蘇聯影片出口公司、遠東銀行、國際旅行社和遠東對外運輸公司的代表,一行共計14人與長春市市委書記朱光等一起從哈爾濱抵達長春。[3]總領館館址以前是關東軍司令官官邸在國軍占領期間為新七軍軍長使用,戰後發現所有地下室和部分副樓堆滿了炮彈和其他彈藥,要運走這些彈藥,需要上百輛汽車;大樓里一片狼藉,所有房間都塞滿了雜物、武器、文件、裝備、砂土等,不少房間的玻璃都被打碎,門窗受到破壞;有些地方用固定的隔牆或臨時的隔板作了改造。大樓的外表依舊。總領館的院子很大,堆滿了雜物,儘管有些地方遭到破壞,但總體上說依然完整。總領館內部的建築(值班亭和兩個警衛室)全被破壞,車庫已被改建,需要重新修建。副總領事波格丹諾夫向長春市人民政府提出要1945-1946年間中長鐵路副董事長卡爾金居住過的那幢別墅作為臨時館址。[4]

參見

參考文獻

  1. ^ 齊赫文斯基:「1948~1949年的蘇中關係蘇聯駐北平總領事的回顧」,《當代中國史研究》,2004年第6期第20-26頁。
  2. ^ 刘双义:“长春历史上的七个‘使领馆’”,来源:《长春日报》,2020-07-03. [2022-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4). 
  3. ^ 郝江东:“中苏两党互动与苏联对华政策的调整(1948-1949)”,《中共党史研究》,2017年第2期。. [2022-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4). 
  4. ^ 《波格丹諾夫致外交部報告:解放軍進入長春的情況》(1948年11月18日),沈志華主編:《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中蘇關係(1945.1-1949.2)》(壹),第294-2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