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裴德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托爾斯滕·于爾根·帕特伯格 (德語:Thorsten Jürgen Pattberg),漢名裴德思,1977年6月20日生於德國哈姆,是中國北京大學前研究者,作家和文化評論家。 他是東西方二分法(The East-West Dichotomy) 的作者。

生平

裴德思完成了司法書記員的學徒生涯,並在哈姆市的司法部門工作,後來在明斯特市工作至2001年。 他在愛丁堡大學學習亞洲研究和梵語,在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學習比較文學。 裴德思曾在日本東京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擔任訪問研究者。 2012年,他在中國北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師於季羨林杜維明[1] 裴博士的作品涉及東西方文化的比較問題。[2] 除其他外,他還考慮了語言帝國主義、術語競爭[3],以及由此產生的西方在解釋中國方面的主權,特別是通過將東亞術語系統地翻譯成聖經或哲學術語。

例如,他認為關於文化霸權意圖的文化相關術語的翻譯從根本上值得懷疑。在專著《聖人》中,裴德思將儒家的聖人概念描述為西方不存在的亞洲智慧原型,類似於佛教中的「菩薩」和「佛」。由此可見,裴博士的核心要求不是翻譯最重要的東亞術語,尤其是中華文明核心詞,而是將它們整合到全球詞彙表中。[4]

中華文明的核心詞問題

在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和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贊助下,裴德思作為《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的作者,在中國官方媒體北京電視台BTV播出。 [5][6] 根據中國國務院官方網站,其目的是通過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等出版傳播中國理念和政治學說。[7] 裴德思為中國日報、[8] 北京評論、環球時報和其他中國媒體撰寫專欄,聲稱,除其他外,「歷史上沒有任何強國通過成為民主國家而變得偉大」。[9]

著作

專著

  • Shengren: Beyond Philosophy and Above Religion. LoD Press, New York 2011. ISBN 978-0984209118. (中文: 德國語境中的中國」聖人「概念. 博士論文, 北京2011.)
  • The East-West Dichotomy: The Conceptual Contrast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Foreign Language Press, Peking 2013. ISBN 9787119085821. (中文: 東風與西風:一個德國人眼中的中西方文化. 外文出版社,北京 2013.)
  • 多語的知識 (Englisch: Knowledge is a Polyglot), Foreign Language Press, Peking 2021. ISBN 979-8477465415.
  • Shove Your Democracy... With an Essay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Germany, LoD Press, New York, 2022. ISBN 979-8490638957.

小說

  • Die Lehre vom Unterschied. Erzählung. 1. Auflage. Brighton Verlag, Framersheim 2019, ISBN 978-3958766761.

文章

採訪

記錄

專欄

注釋與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1. ^ 裴德思在北京大学的高等人文研究所. [2013-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2). . Peking University.
  2. ^ Martina Oeter: Die Suche nach Differenz. Denkmalpflege im Spannungsfeld globaler Kulturerbepolitik. transcript, Bielefeld 2021, ISBN 9783839456866, S. 42.
  3. ^ Helena Motoh: Peace as Evenness? Reflections on the Peaceful Development Doctrine and Their Classical Refenrences. In: Jana S. Rošker und Nataša Visočnik (Hrsg.). Contemporary East Asia and the Confucian Revival.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Newcastle-upon-Tyne 2015, ISBN 9781443885607, S. 99–112, hier S. 102.
  4. ^ China.org: Language hegemony: It's shengren, stupi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hina.org. Beijing. Nov 25, 2011.
  5. ^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al Terminology: Inheriting Culture, Connecting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and Communicating the Worl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eijing. Sept 05, 2022.
  6. ^ Beijing TV: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承文化 聯通中外 溝通世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nglish: Key Terminologie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hought: Inheriting Culture, Connecting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Communicating with the World. Beijing Television. Beijing. Jun 26, 2022.
  7. ^ Beijing Review: Decoding Chin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eijing. Aug 18, 2016.
  8. ^ China Daily: Arrangement, dissemination and databas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terms u.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eijing. Dec 29, 2020.
  9. ^ SCMP: Chinese are not so foolish as to worship at the church of Western valu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Hong Kong. Feb 23,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