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良
金史良 | |
諺文 | 김사량 |
---|---|
漢字 | 金史良 |
文觀部式 | Gim Sa-ryang |
馬-賴式 | Kim Sa-ryang |
金史良(韓語:김사량,1914年3月3日—1950年)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小說家,本名金時昌(김시창)。他是日朝雙語作家。
生平
金史良原名金時昌,1914年3月3日出生於日治朝鮮的平壤,其母曾留學美國,母及其姐均為虔誠的基督徒,家庭屬於平壤的兩班階層,家境十分富裕,其兄金時明後來成為了日本朝鮮總督府的首任朝鮮人專賣局長。[1][2]
1932年冬,因在中學三年級時捲入日本人及朝鮮人的衝突事件,他前往日本留學,1933年進入兄長所讀的佐賀高等學校(現佐賀大學),就讀文科乙類。其後開始用日語寫作,首次公開發表的作品是登載在其畢業紀念志上的《荷》。1935年,升入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專業為德國文學。畢業後,開始在同人雜誌《文藝首都》上發表作品,同時也在朝鮮發行的雜誌上用韓語發表文章。[1][2]其在《文藝首都》上用日語發表的作品《走向光明》[3][4](光の中に,一譯《光之中》[1])曾在1940年入圍第十屆芥川獎候選,是首位獲提名芥川獎的朝鮮人作家。[3][5][1]其後用日語在數個重要的日本文學雜誌上發表了小說,表現日本殖民下朝鮮人的悲慘現實。[5]其中1941年發表的短篇小說《Q伯爵》是受到魯迅《阿Q正傳》的影響而創作的(原用韓語創作,名為《我在拘留所里遇見的男人》(유치장에서 만난 사나이),1941年2月發表於《文章》(문장)期刊,1942年用日語發表於其作品集《故鄉》,日語版與韓語版相比有一些改動,如韓語本「王伯爵」日語版改為「Q伯爵」等等[6][7]),其主人公Q伯爵是「親日派」朝鮮人之子,因對其父的怨恨,故意自稱是無政府主義者而屢次被抓進看守所,最後在和流民、難民的接觸中「覺得自己好像得到了拯救一樣」,這個如阿Q一般「具有零餘者特徵的殖民地知識分子」因此而獲得了新生。[3][8][9]
其後由於日本政府逼迫朝鮮人作家鼓吹「內鮮一體」,金史良在1941年12月9日被檢舉,次年1月份被釋放。當年二月他回到朝鮮,1943年用日語發表了長篇小說《太白山脈》,這也是他最後一篇日語作品。[5][2]在日本政府的壓力下,他被迫用韓語在朝鮮總督府官方發行的《每日新報》上發表了《海軍行》、《海軍之歌》等「宣傳小說」。[2][4]由於被迫寫作親日文章,1944年他不再進行寫作,而在大同工業專門學校教授德語。[2]1945年2月,金史良被日本政府的「國民總力朝鮮聯盟士兵後援部」作為「在支朝鮮出身學徒兵慰問團」的成員派遣至北京,宿於北京飯店的236號房,他抓住此次機會逃亡到抗日解放區。5月29日上午他乘火車從北京站出發,30日下午4點15分他在順德站(即今邢臺站)下車,由地下工作者帶領、以徒步及人力車的方式突破日軍封鎖,31日凌晨3點15分到達華北朝鮮獨立同盟的聯絡站,6月2日抵達朝鮮義勇軍的太行山根據地參加作戰,6月末7月初到達華北朝鮮獨立同盟總部所在的涉縣南莊村。[2][10]其後他將這段逃亡經歷寫成小說《延安亡命記》(연안망명기)在《民生報》上連載,1946年3月將其改名為《駑馬萬里》(노마만리)。[10]
日本戰敗後金史良回到了朝鮮。韓戰開始時,他於1950年6月參加了朝鮮人民軍並隨之南下,期間發表《英勇戰鬥的朝鮮人民》、《隊伍向著太陽》、《同志們,看見海了!》等作品,均在20世紀50年代出版過漢譯本。1950年10月左右他在江原道原州附近落伍失蹤,被認定死亡,時年36歲。[11][2]
紀念
2005年8月5日,在河北省元氏縣黑水河鄉胡家莊村南,元氏縣人民政府、吉林延邊作家協會及韓國實踐文學社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建立了三通抗日文學碑,其中右邊一通為金史良抗日文學碑。[12]
2013年6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追贈金史良共和國英雄稱號,但漢字被寫成了「金思良」。[13]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王惠珍. 帝國讀者對被殖民者文學的閱讀與想像:以同人雜誌《文藝首都》為例 (PDF). 台灣文學研究集刊. 2012, (11): 1–34 [2022-02-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2-08).
- ^ 2.0 2.1 2.2 2.3 2.4 2.5 2.6 安宇植. 金史良―その抵抗の生涯. 東京: 岩波新書. 1972.
- ^ 3.0 3.1 3.2 藤井省三. 鲁迅. 北京: 新星出版社. 2019-12: 246. ISBN 978-7-5133-3732-8.
- ^ 4.0 4.1 金在湧:金史良和中國,載李海英,金在湧 (編). 韩国近代文学与中国.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7-09: 3–17. ISBN 978-7-313-17156-6.
- ^ 5.0 5.1 5.2 金史良. コトバンク. [2022-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8).
- ^ 橋本悟 文,袁麗梅 譯. 跨族寓言:金史良、龍瑛宗殖民後期創作與魯迅作品的互文性探索,載陳思和,王德威 (編). 文学 2013秋冬卷. 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14-02: 213–226. ISBN 978-7-5321-5137-0.
- ^ 高橋梓. 金史良の二言語作品における表現の差異をめぐる考察 : 「留置場에서만난사나이〔留置場で会った男〕」(朝鮮語)、「Q伯爵」(日本語)を中心に (PDF). 言語・地域文化研究. 2014-01-31, (20): 291–308 [2022-02-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2-09).
- ^ 朴宰雨. 海外知识分子接受鲁迅影响的类型――以韩国为例. 文藝報 (2013.09.11(第五版)).
- ^ 任明信. 韓国近代精神史における魯迅 : 「阿Q正伝」の韓国的受容(学位論文要旨) (PDF). 2001 [2022-02-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2-08).
- ^ 10.0 10.1 劉順利. 中外文学交流史 中国-朝韩卷. 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 2015-12: 289. ISBN 978-7-5328-8496-4.
- ^ 川村湊. 生まれたらそこがふるさと 在日朝鮮人文学論. 平凡社. 1999. ISBN 4-582-84195-3.
- ^ 元氏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元氏县志 1986-2005.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5-06: 321–322. ISBN 978-7-202-08488-5.
- ^ 存档副本. [2022-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6).
外部連結
- 作家別作品リスト:No.252 金史良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青空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