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方索·德·阿爾布克爾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阿方索·德·阿爾布克爾克
Afonso de Albuquerque
葡屬印度總督英語List of governors of Portuguese India
任期
1509年11月4日—1515年9月
君主曼努埃爾一世
前任法蘭西斯科·德·亞美達
繼任羅波·蘇雷斯·德·阿爾伯加里亞英語Lopo Soares de Albergaria
個人資料
出生Afonso de Albuquerque
約1453年
 葡萄牙王國阿蘭德拉
逝世1515年12月16日(約62歲)
葡萄牙 葡屬印度果亞舊城
國籍葡萄牙
兒女布拉斯·德·阿爾布克爾克
職業海軍上將
印度總督英語List of governors of Portuguese India
簽名

阿方索·德·阿爾布克爾克(葡萄牙語:Afonso de Albuquerque葡萄牙語發音:[ɐˈfõsu ði alβuˈkɛɾkɨ];1453年—1515年12月16日),有時稱為「東方凱撒」、「海上雄獅」和「葡萄牙戰神」,是一位葡萄牙貴族,海軍將領,其軍事和政治活動形成了在印度洋葡萄牙殖民帝國。通常認為他是依靠成功的策略征服世界的軍事天才。他在去世前不久被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授予第一位「果亞公爵」的稱號,成為第一位並非出身王室的葡萄牙公爵,和第一個葡萄牙海外領地的貴族頭銜。他試圖控制所有從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紅海波斯灣太平洋的海軍航線,將其由土耳其帝國及其穆斯林與印度人盟友的「內海」,變成葡萄牙人的「內海」(拉丁語:Mare Nostrum[1]

家族名

其家族名「德·阿爾布克爾克」(de Albuquerque)來自西班牙埃斯特雷馬杜拉巴達霍斯省的小村莊阿爾武爾克爾克Alburquerque),距葡萄牙邊境僅24km。在拼寫上「阿爾布克爾克」(Albuquerque)要少一個「r」,歷史學家一般認為這是因為這樣發音更方便。[2]該名字來自拉丁語alba quercus(「白櫟樹」),即西班牙栓皮櫟,因為剝下樹皮後是白色。[3]

早年

1453年,阿爾布克爾克生於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附近的阿爾漢德拉[4]。他的父親具有葡萄牙王室的遠支私生子的血統,在葡萄牙宮廷中謀得一個重要職位。阿爾布克爾克在宮廷里接受數學和古典拉丁文的教育,在國王阿方索五世去世後,前往摩洛哥西北角的艾西拉任職一段時間。回國以後被任命為若昂二世的首席侍從官(estribeiro-mor)。

到東方探險

第一次探險,1503-1504年

1503年,年已半百的阿爾布克爾克開始了他的第一次東方探險航行,他和堂兄弗朗西斯科·德·阿爾布克爾克一起,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他由於幫助柯欽國王穩定了政權,而獲准在當地建立一個葡萄牙堡壘(貿易站),奠定了葡萄牙東方帝國的基礎。

在波斯灣和馬拉巴爾的軍事行動,1504-1508年

1504年7月,阿爾布克爾克回到葡萄牙,受到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的款待,並且在1506年派遣特里斯唐·達·庫尼亞指揮的16艘戰艦的艦隊前往印度時,任命他擔任其中5艘戰艦的指揮。他們對非洲東海岸的阿拉伯城市進行了一系列成功的襲擊,後來阿爾布克爾克與特里斯唐分開,帶領他的艦隊前往當時東方主要的商業中心之一,波斯灣中的荷姆茲島。1507年9月25日,他們到達那裡,迅速地獲得了島嶼的所有權,不過未能長期占有。但是他在荷姆茲島上建起了葡萄牙城堡[5]

他的艦隊又增加了3艘船,最後在1508年末到達馬拉巴爾海岸。立刻,他就獲悉國王已經授權他取代總督法蘭西斯科·德·亞美達的任命。不過,後者拒絕承認他的委任狀,並將他投入獄中。在被監禁3個月後,1509年11月,葡萄牙元帥堂費爾南多·科蒂尼奧率領龐大艦隊來到時,才被釋放[6]

法蘭西斯科·德·亞美達卸任以後,阿爾布克爾克迅速顯示出他的能力和果斷的性格。從這時起,他一直占據第二任「印度地方總督」的職位,直到去世為止[7]

在果亞和麻六甲的軍事行動,1510-1511年

阿爾布克爾克

阿爾布克爾克打算支配穆斯林世界,並控制香料貿易網[7]。1510年1月,他對卡利卡特(今科澤科德)的進攻遭到失敗,總司令也身負重傷,於是轉而投資並奪取果亞。在第一次占領果亞時,阿爾布克爾克發現自己無法控制該城,於是在8月將其放棄,但是在11月得到增援後,他獲得了對該城無可置疑的占有。

1511年4月,他率領1200人,17或18艘船的兵力,從果亞航行前往麻六甲[8]。經過整個7月的激烈戰鬥,在1511年8月24日,他征服了麻六甲滿剌加蘇丹國),於此處建立了法摩沙城堡。阿爾布克爾克在麻六甲一直逗留到1511年11月,防備馬來人的反擊[8]。他下令屠殺所有的穆斯林以減少宗教分歧,以此迫使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皈依基督教[9]。他還下令第一艘葡萄牙船隻向東航行尋找馬魯古群島的「香料群島[8]

多方面的軍事行動,1512-1515年

1512年,阿爾布克爾克沿著馬拉巴爾海岸航行時,途中遇到暴風襲擊,用來運送他所聚斂的戰利品財寶的「海洋之花」號失事,他本人也僅僅得以逃生[8]。同年9月他抵達果亞,在那裡他迅速地鎮壓了Idalcan的嚴重叛亂,並採取措施保證該城的安全與和平,使其成為印度最為繁榮的一個葡萄牙殖民地。有一段時間,阿爾布克爾克根據本國政府的命令到紅海進行一次遠征,以確保交通路線專屬於葡萄牙。因此他在1513年圍攻亞丁,但是被擊退了;因此歐洲艦隊第一次的紅海航行未能取得實質性的成果。為了摧毀埃及的力量,據說他設想要改變尼羅河的流向,以使該國變為不毛之地。他採取的最後一個好戰行動是在1515年第二次襲擊荷姆茲。該島未經抵抗就向他屈服,並且一直被葡萄牙占領,直到1622年。也許最有趣的是,他計劃偷走穆罕默德的屍體,以迫使所有穆斯林離開巴勒斯坦

中國探險,1513年

1511年,阿爾布克爾克征服麻六甲王國的藝術畫作

1513年初,阿爾布克爾克派遣歐維士的航行,發現了華南珠江三角洲伶仃島(Lintin Island ),不久後阿爾布克爾克派遣拉斐爾·佩雷斯特雷洛到華南,尋求與明朝建立貿易關係。在1513年和1515–1516年,拉斐爾·佩雷斯特雷洛兩度從葡屬麻六甲航行到廣州,與中國商人進行貿易。這些冒險,連同皮萊資Tomé Pires)和費爾南·安德拉德的冒險,是歐洲與中國第一次直接的外交和商業聯繫。不過,1521年4月19日,正德帝駕崩,朝廷里的保守派尋求限制宦官的影響,拒絕了新來的葡萄牙使節,與葡萄牙人在屯門附近進行海戰,被中國扣留的皮萊資被迫寫信到麻六甲說,除非葡萄牙人放棄對麻六甲的控制,交還給被廢黜的國王(從前明朝的藩屬國),他和其他使節才會從中國監獄釋放出來。[10] 不過,到1540年代,中葡關係再度正常化,並且在1557年,得到明朝朝廷的許可,在華南的澳門建立起一個永久性基地。

晚年失勢

阿方索芒果

阿爾布克爾克一生的結局是悲劇性的。他在葡萄牙宮廷里的幾個敵人不失時機地激起國王曼努埃爾一世對他的嫉妒,而他本人在一些場合的不明智和武斷的行為更加深了這一點。在他從荷姆茲返航時,在果亞海港的入口處,他遇見一艘來自葡萄牙的船隻,宣布他的總督職位已被自己的敵人洛波·蘇亞雷斯·德·阿爾貝加里亞所取代。這個打擊對他實在太大,1515年12月16日,他在海上憤然離世[11],然而就在1516年三月,在阿爾布克爾克死訊送回印度前,曼努埃爾一世致信阿爾布克爾克,希望他留任印度總督,可這封信來得太遲了。

在去世前,他用莊重感人的詞句寫了一封信給國王曼努埃爾一世,為他的行為辯護,並要求將應歸於他的爵位和賞金傳給他的兒子。他的遺體被安葬在果亞的聖母教堂。葡萄牙國王后來確信他的忠誠,於是為過去的忘恩負義盡力償還,將許多榮譽賜給他的私生子布拉斯·德·阿爾布克爾克(Brás de Albuquerque) (1500—1580)[12]。1576年,後者將他父親的作品出版了選集,標題為「Commentarios do Grande Affonso d'Alboquerque」[13]

他曾將一種名貴的芒果品種帶到印度,並以他命名為阿方索芒果;今天在全世界出售[14]

參考文獻

  1. ^ ALBUQUERQUE, ALPHONSO.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911 (Net Industries). [2006-05-10]. (原始內容 (HTML)存檔於2006-05-09). 
  2. ^ Eddie Pells, If in Doubt, You Can Just Call It Albuquirk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Los Angeles Times, May 21, 1995.
  3. ^ Brochure "Alburquerque: Villa Medieval" Excmo. Ayuntamiento de Alburquerque and Banco Bilbao Vizcaya. 2006
  4. ^ Robert Crowley; Geoffrey Parker. Albuquerque, Afonso de. The Reader's Companion to Military History (Houghton Mifflin). December 1, 1996 (英語). 
  5. ^ Carter, Laraine Newhouse. Persian Gulf States: Chapter 1B. The Gulf During the Medieval Period. Countries of the World (Bureau Development, Inc.). January 1, 1991 (英語). 
  6. ^ Neto, Ricardo Bonalume. Lightning rod of Portuguese India. MHQ: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Military History (Cowles Enthusiast Media Spring). 2002-04-01: 68 (英語). 
  7. ^ 7.0 7.1 Andaya, Barbara Watson and Leonard Y. Andaya. (1984) A History of Malaysia "Palgrave" 376 pages. ISBN 978-0-312-38121-9.
  8. ^ 8.0 8.1 8.2 8.3 Ricklefs, M.C. A History of Modern Indonesia Since c.1300, 2nd Edition. London: MacMillan. 1991: p.23. ISBN 978-0-333-57689-2. 
  9. ^ Benton, Lauren. (2001) Law and Colonial Cultur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00 pages. ISBN 978-0-521-00926-3.
  10. ^ Mote, Frederick W. and Denis Twitchett. (1998).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ume 7–8.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24333-9 (Hardback edition). Page 340.
  11. ^ Rinehart, Robert. Portugal: Chapter 2B. The Expansion of Portugal. Countries of the World (Bureau Development, Inc.). 1991-01-01 (英語). 
  12. ^ Stier, Hans Erich (1942) Die Welt als Geschichte: Zeitschrift für Universalgeschichte "W. Kohlhammer".
  13. ^ Forbes, Jack D. (1993) Africans and Native American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344 pages. ISBN 978-0-252-06321-3.
  14. ^ Alphonso mangoes. Savani Farms. [2006-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1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