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陳詩

大清工部主事
籍貫 湖北蘄春縣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觀民,號愚谷,別號大桴山人
出生 乾隆十三年(1748年)
湖北蘄春縣
逝世 道光六年(1826年)
湖北蘄春縣
出身
  •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戊戌科同進士出身

陳詩(1748年—1826年),字觀民,號愚谷,別號大桴山人,齋號知不足齋湖北省蘄春縣人,清代考據學家、史志學家、教育家。

生平

陳詩是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陳英村八字門壪人。家境清寒,在出生前五個月時,其父陳猷漢病故。從此,「祖母、母親及陳詩,三世相依為命」,主要依靠母親袁氏紡織供其課讀。陳詩幼羸弱多病,雖為母親所珍愛,但家教極嚴,責之勤奮習讀。稍有鬆懈,母即痛切訓誡:「我家三世,命系兒一人,兒再不思上進,娘何所望!」陳詩天資穎異,聰慧懂事,於是學習更為刻苦,夜常「燃葉照讀」,進步很快。後寄居蘄州母家,以養以教,得外祖父袁氏之力甚多,遂成飽學之士。

陳詩科考順暢,屢試屢中。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19歲參加府試取秀才;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26歲參加甲午科鄉試獲第一中解元;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30歲參加戊戌科會試中三甲第84名進士,選工部虞衡清吏司額外主事加一級。然陳詩性質直,寡言笑,處事嚴謹,雖才高學富,但身處朝中,不會融通,不善阿諛,不奉權貴,難適「宦海驚濤」。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32歲的陳詩以侍奉老母為由,主動辭官歸里,從此不再入仕。

自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始,陳詩享譽杏壇數十年。初執教鄉里,以培育後進為己任,稍後於大桴山建「知足」、「知不足」二齋,以作教讀著述之所。乾隆五十年(1785年)之後,先後受聘於鹿門、荊南、江漢書院。其中主講江漢書院達二十年,從學者甚眾,三楚名士多出其門。蘄水(今湖北浠水縣)嘉慶己卯科狀元陳沆、蘄春縣嘉慶庚辰科探花陳鑾,皆為陳詩及門弟子,故其「聲譽遂震一時,雖王公大人莫不動問」,時人以「國士」、「通人通才」、「鄂派考據大師」、「楚之宿學」、「楚北大儒」等相譽之。道光六年(1826年),陳詩病逝,終年79歲。光緒《蘄州志》載:「臨卒之夕,舌端吐香氣,大星落於湖之東南,士類咸悲慕之。」原葬蘄州城東,後遷家鄉檀林鎮朱沖蜈蚣地。其墓已列為蘄春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成就

陳詩畢生勤於治學,博極群書。每日黎明即起,午夜方息,身不離書,手不釋卷,口誦筆錄,寒暑無間,至老不輟。有未見之書,必想法借讀,撮其精華,若見史傳中有斷簡、誤字,必援筆補缺、訂正。其既「無書不窺」又「博聞強記」,學者若問及古籍秘典,其都能概述大意,甚至原原本本地講出,至於辯難析疑,更是令人嘆服。

陳詩於經史子集皆有著作,尤其於「鄉邦文獻,述造甚多」,道光二年(1822年)自江漢書院歸里,仍致力於著述。其一生撰輯之豐,涉及之廣,種類之多,考據之翔,內容之精,質量之高為蘄黃罕見,名冠全楚。《清史稿·文苑》有傳,《湖北通志》、《湖北文征》、《湖北詩征》、《黃州志》、《蘄州志》等或立傳或載其詩文。現存書目近50種,計900餘卷。陳詩著作大部分收錄於《知不足齋集》,其未刊行的正稿,當時付與及門弟子蘄水狀元陳沆,底稿則存於家中,後來大多散佚。

其詩朴茂端正,朗朗上口,可惜的是未加收集,大多丟失。

評價

萬之傑《工部主事陳愚谷先生墓志銘》:「先生無他嗜,惟嗜書。博綜群書,貫穿精義,手纂日萬餘言,不屬草間。未有見者,心婉轉借觀之,撮其精華,累數十年不能忘。為人寡言笑,不偶俗以邀時譽,亦不輕譽人。人有非語相詬病者,往往之不較。與人交,匡困資無,苟相知不易生死。學者有所質,每辯一難,析一疑,令人驚怖其言恍然如有所失,史傳中斷簡脫字掛眼輒訂。其為詩、古文辭,下筆立就。古文愛歐陽公,論詩不為風雲月露之詞,每語傑為文,當如朱子所云,無一語無關係,故所學務,以明道為要,一時名士多出其門。」

《湖北詩征》:「愚谷先生詩,每於平衍處露新警語,人既貞不絕俗,詩亦華而不媚,雖不賴詩以傳而己艷在人口。」

洪良品《大桴山人詩存》序:「愚谷夙以考據名,而其詩所存僅十分之一二,其集中述事之篇,讀之足以祛疑義,徵軼聞焉,是亦考據之一助也。」

夏允升《大桴山人詩存》跋:「先生豈徒以詩傳耶,其豐才碩學融貫古今,以成一家言者,蓋不啻數十百種。」

皮明庥:「陳氏馳騁書海,爬梳史乘,擇精匯要,鑄為體系,分類相從。」

石榮璋題《湖北舊聞錄》云:「大桴古山人,聞名我心寫。廣搜記舊聞,稿本流傳寡。真氣排天閶,文筆殊典雅……」。

劉文嘉題詩:「蘄春愚谷翁,好古殊博雅。齋號知不足,未嘗自滿假。」

著作

已刊行的有:《嘉慶湖北通志》(105卷)、《湖北舊聞錄》(46卷)、《湖北金石存佚考》(32卷)、《乾隆癸丑廣濟縣誌》(12卷)、《江漢書院志略》(6卷)、《周易本義輯解》(12卷)、《春秋世族譜》(2卷)、《春秋比事》(6卷)、《春秋官制略》(1卷)、《春秋後表》(4卷)、《四書類考》(30卷)、《四書人名考》(20卷)、《六律正五音考》(4卷)、《竹書紀年集注》(2卷)、《大桴山人偶存集》(1卷)。

未刊行的有:《湖北方域志》(99卷)、《金石史》、《史外叢談》(1卷)、《蘄州志》(100卷)、《湖北詩文載》(20卷)、《湖北叢載》、《湖北史載》(8卷)、《事類叢抄》(60卷)、《尚齒會(匯)編》(2卷)、《象例、筮例、辭例、義例》(4卷)、《朱子年譜》(2卷)、《諸史地理志匯鈔》(49卷)、《元史帝系表》(1卷)、《元史宗室表》(1卷)、《元史列傳蒙古色目氏族表》(2卷)、《漢人、南人氏族表》(2卷)、《新唐書世系(表)補正》(13卷)、《清爾(正)雅》(18卷)、《春秋諡法考》(1卷)、《歷代紀元朔閏考》(11卷)、《姓氏書》、《紀元韻譜》、《宋韻合鈔》(即《字母分韻類編》5卷)、《古今韻類求》(32卷)、《宋登科記》(3卷)、《唐宋十一家文鈔、集說》(52卷)、《陶靖節集輯注》(10卷)、《尚友山房詩文雜錄》(10卷)、《道聽錄敬遠錄質疑錄》(共11卷)、《考田詩話》數十卷、《集外叢談》、《名物類編》、《韓詩外傳疏證》、《東坡居黃考》(3卷)、《廬山詩選》(10卷)、《聊齋志異批註》(2卷)、《知不足齋四書文》(11卷)。

陳詩生前詩作,其子陳守仕「左右採獲,以其無幾,遂加揀篤,匯而存之,計其遺佚,蓋十之七八矣!」光緒四年(1878年),蘄州後學夏允升予以付印,名為《大桴山人詩存》。2011年3月,蘄春縣司法局陳忠重新將其增訂編輯出版,定名《陳詩詩文集》。

家族

  • 祖父:陳先槃,誥贈「奉直大夫」
  • 父親:陳猷漢,誥贈「奉直大夫」
  • 母袁氏:御封太宜人,御賜建「節孝坊」於檀林河畔麒麟山下,挺立170餘年,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毀。
  • 子:陳守仕,州廩生
  • 孫:陳道喻,太學生

參考資料

  • 《湖北通志》(民國十年版·影印本)第十冊/卷一百三十二/人物誌十/選舉表十:陳詩第3772頁;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影印,湖北長江出版集團、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2010年12月);
  • 《湖北省志·附錄》(下)/湖北古代人物(清朝)/陳詩/第295頁,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
  • 《湖北歷史人物辭典》,皮明庥/主編,陳詩/第207頁,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
  • 《蘄州志》(清·光緒八年刻印本),有陳詩傳略、陳詩詩文、著作目錄等,蘄春縣人民政府主辦,蘄春縣地方志辦公室影印重刊(2009年9月);
  • 《蘄春縣誌》卷三十/著述/陳詩/第890頁,蘄春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1997年1月);
  • 《蘄春縣教育志》第十九章/人物傳/陳詩/第285頁,蘄春縣教育局教育志編纂組(1987年11月);
  • 《湖北歷史名人》,葉賢恩/著,陳詩/第684頁,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
  • 《蘄春文史》第21輯,李弘/主編,「楚北大儒」陳詩/第46頁,湖北蘄春縣政協文史學習教文衛委員會主辦/出版(2007年12月);
  • 《楚北大儒陳詩》,陳忠/主編(2008年6月出版);
  • 《蘄春鄉村地名史話》,李弘/主編,陳詩/第342頁,政協蘄春縣學習文史教衛委員會編,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發行(2009年10月);
  • 《中國名人之市探源:黃岡歷代進士考略》,王楚平/著,「進士之傑」-著述千萬卷的大儒陳詩/第95頁,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年3月);
  • 《陳詩詩文集》,陳詩/原著,陳忠/主編(2011年3月出版);
  • 《工部主事陳愚谷先生墓志銘》,萬之傑/撰(見《陳詩詩文集》第106頁);
  • 《湖北書征存目》(黃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