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北區實驗小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青島市北區實驗小學,2023年10月

青島市北區實驗小學,原稱青島丹東路小學,是坐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丹東路17號的一所實驗小學,其歷史可追溯到1932年6月建校的青島黃台路小學,詩人王亞平袁勃,音樂家劫夫等人都曾在該校任教。 座標36°04′26″N 120°19′58″E / 36.07389°N 120.33278°E / 36.07389; 120.33278

歷史

黃台路小學時期

建於1932年的黃台路小學舊教學樓(已不存)

黃台路小學的原址是德占青島時期建於1906年的軍用物資倉庫,中國政府1922年從日本手中收回青島後成了港務局貨場,1932年興建教學樓和操場成立了黃台路小學。建校之初,該校有一至五年級12個班,學生601人,教職員22人,附設幼稚園1個班,幼兒57人[1][2]。黃台路小學由於學校校門位於黃台路,地處黃台路5號(後改為無棣二路2號)而得名,後來雖將校門改到了大連路,但校名一直沿用。由於該校擁有很大的田徑場、球場,體育運動成績很好,全市小學生田徑運動會、足球賽中奪得冠軍。

1936年,該校有17個班,學生881人,附設幼稚園一個班。同年,由於該校中國學生與日本學生打架,第一任校長崔登貴被撤調。其後,該校教務主任、左翼詩人王亞平繼任校長。王亞平自1934年開始在該校任教,同時在該校任教的左翼詩人還有袁勃,劫夫也曾被王亞平找來教音樂美術,劫夫後來成為了著名的音樂家。王亞平任校長時,黃台路小學的校長辦公室成了中國詩歌會青島分會的活動地點。[3][4][5]

1937年,日本全面侵略中國,該校被迫停辦,王亞平、袁勃等人離開。1938年3月,日本侵略者強令黃台路小學等5所市立小學複課,同時侵略統治機構興亞院青島出張所向該校派出兩名顧問,設立日籍「教育指導官」,實際掌握學校實權,推行奴化教育,宣揚「中日親善」。[2]1940年,日偽教育局將私立承德小學併入該校。[2]

1945年9月,國民黨青島市政府接管青島各級各類學校。1946年,校長因入選市議員新派康清江任校長,行政上設有教務主任、訓育主任、事務主任。並按高、中、低年級設級部主任3人。1947年,中國共產黨地下黨員馬緒登曾出任黃台路小學訓育主任[6]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青島市軍管會接管青島全市公辦學校,該校被市文教局定為市北區中心小學,由中心小學校長兼任教育輔導員及中共黨支部書記。1953年,該校被定為市重點小學[1]

丹東路小學

1959年,青島市教育局在安東路與大連路交匯處原來的一露天倉庫位置處興建了新的小學校舍。1960年,黃台路小學遷校,並改名安東路小學,原大連路舊校址劃歸青島第十三中學[3][7]1965年,隨路名改為丹東路小學[1]。1978年,該校被定為市北區重點小學。

1985年後,該校制定「校訓」、「校規」、「校歌」。1986年開始,該校開設了計算機課(後改稱信息技術課)。1987年,該校有學生17個班,757人,學前班4班,幼兒200人;教職工52人。[1]1992年,據省教育廳部署,該校校園改造,新建了教學樓等。1994年,該校被市政府定為「青島市規範化學校」。[2]

市北區實驗小學

1997年,丹東路小學更名為市北區實驗小學,由原市北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張偉任校長。2000年,學校被授予全國創造教育先進單位、山東省創造教育先進單位、山東省藝術示範學校、青島市藝術示範學校、青島市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和青島市德育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01年,該校被授予山東省電化教育先進單位的榮譽稱號。[2]

參考

  1. ^ 1.0 1.1 1.2 1.3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第四篇 普通初等教育,附:小学选介,青岛丹东路小学. 《青岛市志·教育志》. 北京: 新華出版社. 1994 [2023-04-13]. ISBN 7-5011-2608-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9). 
  2. ^ 2.0 2.1 2.2 2.3 2.4 第二十六篇 教育[永久失效連結]
  3. ^ 3.0 3.1 於向陽. 青岛名家专栏于向阳:从黄台路小学到第十三中学. 搜狐青島. 2013-03-01. 
  4. ^ 魯海 魯勇. 《青岛老校故事》.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52-1803-6. 
  5. ^ 教育界-王亞平[永久失效連結]
  6. ^ 教育界-馬緒登[永久失效連結]
  7. ^ 周相如. 梦中的黄台路小学. 青島日報. 2003-10-10 [2015-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