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1936年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大起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36–1939年巴勒斯坦阿拉伯大起義
巴勒斯坦託管地的種族衝突的一部分

裝甲車上的英國士兵,兩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質被當作人盾
日期1936年4月-1939年8月
地點
結果 起義被鎮壓
參戰方

英國 英國
英國軍隊
巴勒斯坦警察部隊
猶太定居地警察
猶太編外警察
夜間特種部隊


猶太民族委員會 依舒夫


  • 國防黨 (自1937年起)
    • 阿拉伯 "和平隊"

阿拉伯高級委員會(1936-1937年10月)

  • 地方叛亂( fasa'il
  • 來自阿拉伯世界的志願軍

巴勒斯坦民族聖戰中央委員會 (1937年10月-1939年)

  • 巴勒斯坦阿拉伯起義局(1938年底-1939年)

捍衛巴勒斯坦協會


資金援助

指揮官與領導者

英屬巴勒斯坦託管地 General Arthur Grenfell Wauchope英語Arthur Grenfell Wauchope
High Commissioners for Palestine and Transjordan英語High Commissioners for Palestine and Transjordan and 總司令
(1932–1938)
英屬巴勒斯坦託管地 麥邁克爵士
High Commissioner
(1938–1944)
Lt.-General 約翰·迪爾
General Officer Commanding英語General Officer Commanding (1936–37)
Lt.-General 第一代韋維爾伯爵阿奇博爾德·韋維爾
GOC (1937–38)
Lt.-General Robert Haining英語Robert Haining
GOC (1938–39)
Major-General 伯納德·蒙哥馬利
Commander, 8th Infantry Division (United Kingdom)英語8th Infantry Division (United Kingdom), 1938–39
Air Commodore英語Air Commodore Roderic Hill英語Roderic Hill
Air Officer Commanding英語Air Officer Commanding, Palestine and Transjordan
(1936–1938)
Air Commodore 第一代從男爵亞瑟·哈里斯爵士
AOC, Palestine and Transjordan
(1938–39)
海軍上將 Dudley Pound英語Dudley Pound
Commander-in-Chief, British 地中海艦隊
(1936–1939)



Raghib al-Nashashibi英語Raghib al-Nashashibi (from 1937)

Political leadership
阿明·侯賽尼 (流亡)
拉吉布·納沙什比(叛逃)
伊扎特·達爾瓦扎(流放)

地方叛軍指揮官
Abd al-Rahim al-Hajj Muhammad英語Abd al-Rahim al-Hajj Muhammad
(General Commander) 
Arif Abd al-Raziq英語Arif Abd al-Raziq Regional Commander (exiled)
Abu Ibrahim al-Kabir英語Abu Ibrahim al-Kabir (Regional Commander)
Yusuf Abu Durra英語Yusuf Abu Durra Regional Commander) 處決
Fakhri 'Abd al-Hadi (defected)
Abdallah al-Asbah英語Abdallah al-Asbah  
Issa Battat英語Issa Battat 
Mohammed Saleh al-Hamad 
Yusuf Hamdan英語Yusuf Hamdan 
Ahmad Mohamad Hasan英語Ahmad Mohamad Hasan  
Abd al-Qadir al-Husayni英語Abd al-Qadir al-Husayni (exiled)
Wasif Kamal
Abdul Khallik  
Hamid Suleiman Mardawi  
Ibrahim Nassar英語Ibrahim Nassar
Mustafa Osta  
Mohammad Mahmoud Rana'an
Farhan al-Sa'di英語Farhan al-Sa'di  處決
Hasan Salama英語Hasan Salama

Arab volunteer commanders:
Fawzi al-Qawuqji英語Fawzi al-Qawuqji (expelled)
Sa'id al-'As英語Sa'id al-'As 

Muhammad al-Ashmar英語Muhammad al-Ashmar
兵力
25,000[1] to 50,000[2] British soldiers
20,000 Jewish policemen, supernumeraries and settlement guards[3]
15,000 Haganah fighters[4]
2,883 Palestine Police Force, all ranks (1936)[5]
2,000 Irgun militants[6]
1,000–3,000 in 1936–37
between 2,500 and 7,500 in 1938
(plus an additional 6,000 to 15,000 part-timers)[7]
傷亡與損失
British Security Forces:
262 killed
c. 550 wounded[8]
Jews:
c. 500 killed[9]
4 executed[8]
Arabs:
c. 5,000 killed[1]
c. 15,000 wounded[1]
108 executed [8]
12,622 detained [8]
5 exiled [8]

1936-1939年巴勒斯坦阿拉伯起義,又稱為大起義(al-Thawra al-Kubra),[10] 巴勒斯坦大起義(Thawrat Filastin al-Kubra)[11],是1936年到1939年期間因巴勒斯坦託管地阿拉伯人為了反對英國對巴勒斯坦的託管統治而爆發的民族主義起義。起義目的要求阿拉伯獨立,減少猶太人移民與土地購買政策。[12] 起義爆發時,正值猶太人移民湧入巴勒斯坦的高峰期,這一年約有6萬猶太移民在英國的支持下移民巴勒斯坦,而當地的猶太人口也從原先的57,000人增長到1935年的320,000人。[13] 而且因為農村之中的陷入困境的法拉欣被迫搬到城市以期望擺脫赤貧時卻發現自己被社會邊緣化,而他們的處境也變得越來越艱難。[14]

自1920年以來,巴勒斯坦猶太人與阿拉伯人衝突不斷,而起義的直接導火索便是卡薩姆組織殺害了兩名猶太人,以及猶太槍手作為報復殺害了兩名阿拉伯勞工,這些衝突事件令巴勒斯坦陷入暴力衝突之中。[15] 騷亂爆發一個月後,1936年5月16日,阿明·侯賽尼宣布當天為「巴勒斯坦日」,並呼籲在此日舉行大罷工。

依舒夫的許多人將這次巴勒斯坦起義稱為「不道德的、恐怖的」,並經常將此與法西斯主義和納粹主義相提並論。[16]戴維·本-古里安將此次阿拉伯人起義的原因歸於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對巴勒斯坦日益增長的猶太經濟力量的恐懼、和反對大量猶太移民巴勒斯坦,以及對英國同情猶太復國主義的恐懼。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Hughes 2009a.
  2. ^ Black 2006,第128頁.
  3. ^ Swedenburg 2003,第220頁.
  4. ^ Kimmerling & Migdal 2003,第103頁.
  5. ^ Millman 1998,第22頁.
  6. ^ Bowyer Bell 1996,第44頁.
  7. ^ Morris 1999,第145頁.
  8. ^ 8.0 8.1 8.2 8.3 8.4 Levenberg 1993,第74–76頁.
  9. ^ A Survey of Palestine (PDF). Jerusalem: Government of Palestine. 1946: 38-49 [2022-02-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5-13). 
  10. ^ Hughes 2019,第1頁.
  11. ^ Kabahā 2014,第9頁.
  12. ^ Kelly 2017,第2頁.
  13. ^ Sanagan 2013,第333頁.
  14. ^ Yazbak 2000,第93–113頁.
  15. ^ Hughes 2019,第1–3頁.
  16. ^ Morris 1999,第1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