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葛希姆地震

典範條目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05年葛希姆地震
位於葛希姆葡萄牙堡壘在地震中受損
2005年葛希姆地震在伊朗的位置
2005年葛希姆地震
震央在伊朗的位置
日期2005年11月27日 (2005-11-27)
規模MW 5.8
震源深度10公里(6英里)
震央26°50′20″N 55°55′48″E / 26.839°N 55.930°E / 26.839; 55.930座標26°50′20″N 55°55′48″E / 26.839°N 55.930°E / 26.839; 55.930[1]:186
影響地區伊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海嘯
傷亡13人死亡,100人受傷

2005年葛希姆地震伊朗標準時間2005年11月27日下午13點52分(世界協調時間10點22分)發生在伊朗南部葛希姆島的一場強烈地震。雖然當地人口稀少,但地震還是造成13人死亡,並使13個村莊受到毀滅性打擊。這是該國繼2005年2月的扎蘭德地震以來遭受的又一場重大地震震央位於德黑蘭以南約1500公里,接近伊朗南部邊境。初步測量結果表明地震的地震矩規模為6.0,不過在進一步分析後調低至5.8。主震後還發生了約400次輕度餘震,其中36次的地震矩規模在2.5以上。地震發生在偏遠地區,時間又是中午,所以死亡人數較少。伊朗的救援工作卓有成效,各種抗震資源準備充足,伊朗得以直接開展自救,無需依賴他國和國際組織援助。

葛希姆島是扎格羅斯簡單褶皺帶的組成部分,後者是扎格羅斯褶皺沖斷帶Zagros fold and thrust belt)中地震活動最活躍的地區。與當地大部分地震類似,2005年這場地震也是逆滑斷層的產物。由於所處位置地震活動頻繁,伊朗遇到破壞性地震的風險也很高,進入20世紀以來,平均每3,000名伊朗人中就有1人死於地震相關事件。某地球物理學家認為,伊朗的建築施工標準和品質也存在嚴重問題。這些都是伊朗地震頻發並且造成慘重人員傷亡的原因。

背景

伊朗平均每天都會經歷至少一次輕度地震[2],而扎格羅斯地區的地震活動更是特別頻繁[3]。從1913至2012這100年間,伊朗共計發生了超過130次規模在5以上的地震活動[4],其中最強烈的兩場分別發生在1972年和1977年,地震矩規模均為6.7[1]:193,葛希姆島附近地區在1360年、1703年、1884年、1897年、1902年和1905年都記錄發生過破壞性的地震[1]:184。伊朗的地震大部分發生在上層地殼,與地表接近[5],這意味著地震可能更具破壞性[6]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地球物理學家羅傑·比爾漢姆(Roger Bilham)教授曾於2004年表示,伊朗是在地震防護方面上「最嚴重的違例者」[7]。比爾漢姆是一位地球物理學家,也是地震導致形變和危害領域的專家,他批評了伊朗的建築施工標準,指出事實上自進入20世紀以來,每3000名伊朗人中就有一人死於地震相關事件[7]。聯合國已經為伊朗準備了一份共同國家評估,其中同樣指出,「雖然大城市中有著足夠的建築法規,但人們普遍認為這些法規沒有在……遭受最近大地震打擊的小鎮或鄉村得到嚴格執行。抗震建築在這些地區非常罕見,可見建築法規並未得到有效的落實。」[8]伊朗的地震是一個民眾非常關心的問題並且阻礙著經濟的發展。整個20世紀該國一共發生了12起里式規模在7以上的強烈地震,全國四分之三的主要城市位於地震多發地區。1990年曼吉爾-魯德巴地震奪去了至少42000條生命,伊朗當年的國民生產總值也因此而損失了約7.2個百分點,兩年的經濟增長化為烏有[8]

地質環境

葛希姆島核心部門的主要褶皺構造,以及地震的震央和隆起區

伊朗地處阿拉伯板塊歐亞大陸板塊之間的複雜碰撞地帶[3],葛希姆附近地區的收斂速率約為每年25公釐[9]:2。這種收斂部分由扎格羅斯褶皺和沖斷帶的地殼縮短和增厚所容納,餘下的則在伊朗高原北部出現。扎格羅斯地區最活躍的部分是簡單褶皺帶(Simply Folded Belt),其特點是在一層新元古代荷姆茲海上形成的大型褶皺,局部可以觸及一些背斜鹽底辟的波峰[3]。鹽層上的沉積岩序列包含一層從古生代晚白堊紀時期形成的厚石灰岩層,其下方是寒武紀礫岩,這些岩層結合在一起擁有相對較高的機械強度,其上覆蓋有一層從白堊紀末期到中新世早期形成的機械強度較弱的泥灰岩,最上方則是新近紀砂岩和礫岩。有證據顯示,這些地層一些機械強度較弱的中間層出現脫離,這意味著不同層級的地層褶皺可能會有不同的位置、方向和波長[1]:183。對地震震源機制和震源深度的測量顯示,無論是沉積在最下面的地層,還是荷姆茲海峽鹽層下方的基底,地殼的縮短都已由高角度和低角度混合的逆衝斷層所容納[3]

葛希姆是一個西南偏西到東北偏東走向的狹長小島,與海岸線和地區主褶皺線走勢基本平行。新近紀沉積岩在整個小島表面露出來,與貫通該島西部末端,歷史更久遠的荷姆茲海峽鹽層分隔。沉積岩受到一系列以背斜為主的大型褶皺影響,這些褶皺顯示出島嶼中部的各種發展趨勢。葛希姆島拉夫特(Laft)村背斜的軸心主要為西北到東南走向,而薩拉卡(Salakh)村的背斜發展趨勢大致為從東到西,蘇扎(Suza)的背斜和蘭姆坎(Ramkan)的向斜發展趨勢為西南到東北。葛希姆島上有明顯證據顯示有近期隆起的海洋階地形成,其中所識別最高的階地高於海平面220公尺。根據鈾系定年法(230Th/234U)估算,來自階地上珊瑚霰石抬升速率約為每年0.2公釐[10]

地震性質

地震的初步測量結果表明其地震矩規模為6.0,不過之後經過分析調整為5.8[1]:186。震央接近葛希姆中部的格瓦金村(Gavarzin[9]:3震源深度估計為10公里[1]:186。推導出的地震震源機制表明這次地震是斷層面浸漬逆向斷層的結果,這個斷層面的坡度有可能是向北面50°,或者是東南偏南方向40°[1]:186。沒有發現任何證據顯示地表破裂,但蘭姆坎向斜層的西北側翼觀測到了一條長3公里,與地床平行的裂紋,科學家認為這可能代表沿層滑,這可能是因為該褶皺將來會有所收緊而引起的。其他沿向斜更偏西南方向觀測到的西北到東南走向張性裂縫更可能是由深度鹽層運動引起的[9]:3-4

地震期間,科學家用干涉合成孔徑雷達對地表位移進行了測量。計算的隆起面積從西到東拉長,最大值約為20公分,集中在拉蒂夫的背斜東端[9]:11。隆起區域的南端觀測到一片較小的沉降區域,兩者之間沒有尖銳的界限,這表明斷層沒有到達地表。位移的模式與從8公里到4公里深處的北傾斷層破裂一致,這也與使用實體波進行的地震模擬的結果相符[9]:8,不過還是有可能存在一個東南偏南方向的浸漬平面[1]:188。這一深度範圍有力地表明,斷層對沉積蓋層的下部產生了影響,不過還不足以排除一些基底與此有關的可能[9]:12。導致這場地震的斷層面朝向和觀測到的表面褶皺不一致,這表明兩個層次的形變因存在脫離而解耦,有可能位於泥灰岩層中[1]:193

大部分餘震發生的震源深度明顯大於主震,並且以走滑震源機制為主。這表明主震在基底內一組複雜的左右橫向平移斷層上觸發了之後的地質運動,並且一起容納了荷姆茲海鹽層下從北向南走向的縮短。[11]

2008年9月10日,葛希姆地區又發生了一起強烈地震,地震矩規模為5.9,震源深度8公里。從這次地震中觀測到的隆起模式也與低層沉積岩系中的斷裂一致,但有一個分兩個區段的斷層整體浸漬到東南方向。2005和2008年的這兩場地震中,同一條東南走向浸漬的相鄰節段逆斷層可能已經斷裂。2008年的這場地震一共報告有7人喪生[1]:192

損失和人員傷亡

地震發生在伊朗標準時間下午13點52分19秒(UTC上午10點22分19秒)[9]:1,持續時間在10到30秒之間[2][12][13]。地震在葛希姆島上奪去了了13人的生命,並導致100人受傷。葛希姆的一個名叫茲朗納格(Ziranag)的村莊中80%的建築物被毀。七個村莊經受了大面積破壞[14],包括茲朗納格在內的13個村莊被摧毀[15][16]

阿巴斯港阿布達比阿吉曼杜拜富吉拉拉斯海瑪有受到麥卡利地震震度III度影響的報告,夏爾迦則達到了IV度。麥卡利地震震度也是一種表示地震強度的方式,主要根據地震造成的破壞程度和對周邊地區造成的影響來判斷[17]阿曼也感覺到了這次地震的震動[14]。震央沒有直接出現重大損害[18]葛希姆地區居民報告稱震動導致窗戶的玻璃破碎,市民因為擔心房屋倒塌而被迫疏散[13],共計有超過2000人受到影響[19]

一家主要醫院因地震受損,大量傷者無法得到治療和所需的醫療用品。位於震央所在島嶼上的一個機場也受到損害,島上的供電線路也被切斷[13]。德黑蘭抗震建築主任駁斥了人們對地震引發海嘯的擔憂,稱波斯灣的水深還不足以產生海嘯[20]。一間學校里有人因建築物倒塌而導致腿部骨折,不過沒有人喪生[21]。杜拜包括阿聯大廈在內的多幢建築因擔心出現倒塌而對人群進行了疏散,幸運的是最後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故。一位女性描述當地人「驚慌失措」[21]。伊朗全國的電視台都公布了地震造成損壞和受傷居民被送往醫院的片段[22]

地震後又發生了一次山崩[12]和36次地震矩規模在2.5以上的餘震,總計餘震數則有約400次[15]。一座由阿方索·德·阿爾布克爾克上將下令所建的前葡萄牙堡壘東面城牆受到嚴重而永久性的破壞,但其它部分仍然完好[23]

如果這場地震不是在接近中午(當地時間13點52分)時發生,而是在居民們大多入睡的深夜[9]:1,那麼考慮到震央地區的房屋主要由泥和磚建成,抗震能力較差,將會有更多的居民因此喪生[12]

救援工作和善後

來自伊朗國內的援助人員開始運送救災物資,如食品、毛毯和帳篷等[20]伊朗紅新月會分發了約74151罐鮪魚、40920公斤稻米、46700罐豆類、10445公斤食糖、16836公斤食用油、5986公斤豆類和1133公斤茶葉,還有4696套救災帳篷、5677套毯子、10689套被子、2169套廚具、1477個烤爐、1250套燈籠和4001箱衛生包裹[24]。有101名救災傭工、40名伊朗紅新月會工作人員以及4位來自全球救援網公關部門的人員也參與到救助倖存者的工作中。此外還派出了3輛救護車、46輛卡車、3架直升機、12輛貨車、9輛汽車、兩輛小巴和2條嗅探犬,幫助地震受災地區的公民[24]

受傷的居民被直升機送到了阿巴斯港[25]。一位伊朗警察官員由於擔心地震後有人趁亂進行哄搶,要求所有人進出受損房屋前必須事先獲得警察、總督辦公室或該島突發事件委員會的批准[26]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向伊朗提議加以援助,負責響應的官員表示:「只要有需要,我們就會準備作出回應。」[27]他們表明伊朗當局「看起來已經控制住了局面。」[27]

2007年,亞洲減少地震風險中心成立,來對南亞、西南亞、中亞地區經歷的常規地震作出反應。該組織存在的目標是「鼓勵區域和跨區域網絡和夥伴關係以減少地震損害」。在這些地區,因地震死亡的人數占到所有自然災難死亡人數的73個百分點[28]

參考資料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Nissen, E., Yamini-Fard, F., Tatar, M., Gholamzadeh, A., Bergman, E., and Elliott, J.R. The vertical separation of mainshock rupture and microseismicity at Qeshm Island in the Zagros Fold-and-Thrust Belt, Iran (PD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10-06, 296 (3-4): 181–194 [2013-11-19]. Bibcode:2010E&PSL.296..181N. doi:10.1016/j.epsl.2010.04.04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11-19). 
  2. ^ 2.0 2.1 Earthquake jolts southern Iran, killing 5. China Daily (China Daily Group). 2005-11-27 [201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3). 
  3. ^ 3.0 3.1 3.2 3.3 Talebian, M. and Jackson, J. A reappraisal of 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s and active shortening in the Zagros mountains of Iran (PDF). Geophysics Journal International. 2004, 156 (3): 506–526 [2013-11-19]. Bibcode:2004GeoJI.156..506T. doi:10.1111/j.1365-246X.2004.02092.x.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2-02). 
  4. ^ National Geophysical Data Center. 133 Significant Earthquakes where (Year <= 2013 and Year >= 1912) and Primary Magnitude >= 5.1 and Country = Iran. [201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1). 
  5. ^ Engdahl, E.R., Bergman, E.A. Meyers, S.C., Jackson, J.A., and Priestly, K.; Bergman; Myers; Jackson; Priestley. Relo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Seismicity in the Iran Region.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2005-12, 51: 1352. Bibcode:2005AGUFM.T51C1352E. 
  6. ^ Reger, J.P. Earthquakes and Maryland. Maryland Geological Survey. 2011-08-24 [201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6). 
  7. ^ 7.0 7.1 Contractor Ignorance Kills Earthquake Victims In Sesmic Zones, Says U. Of Colorado Professor. LiveScience. 2004-12-28 [2013-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5). 
  8. ^ 8.0 8.1 United Nations Common Country Assessment for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PDF). United Nations. 2003-08 [2013-07-1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3-13). 
  9.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Nissen, E., Ghorashi, M., Jackson, J., Parsons, B., and Talebian, M. The 2005 Qeshm Island Earthquake (Iran)—A link between buried reverse faulting and surface folding in the Zagros Simply Folded Belt? (PD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07-05, 171 (1) [2013-11-19]. Bibcode:2007GeoJI.171..326N. doi:10.1111/j.1365-246X.2007.03514.x.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3-20). 
  10. ^ Preusser, F., Radtke, U., Fontugne, M., Haghipour, A., Hilgers, A., Kasper, H.U., Nazari, H. & Pirazzoli, P.A. ESR dating of raised coral reefs from Kish Island, Persian Gulf.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2003-05, 22 (10-13): 1317–1322. Bibcode:2003QSRv...22.1317P. doi:10.1016/S0277-3791(03)00038-6. 
  11. ^ Yaminifard, F., Tatar, M., Hessami, K., Gholamzadeh, A., and Bergman, E.A. Aftershock analysis of the 2005 November 27 (Mw 5.8) Qeshm Island earthquake (Zagros-Iran): Triggering of strike-slip faults at the basement. Journal of Geodynamics. 2012, 61: 138–147 [2013-11-20]. Bibcode:2012JGeo...61..138Y. doi:10.1016/j.jog.2012.04.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需付費查閱
  12. ^ 12.0 12.1 12.2 Strong earthquake kills 10 in Iran. CNN (Turner Broadcasting System). 2005-11-27 [201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27). 
  13. ^ 13.0 13.1 13.2 Iran: Qeshm Earthquake Information Bulletin No. 1. 全球救援網英語ReliefWeb. 2005-11-28 [201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9). 
  14. ^ 14.0 14.1 Summary: Magnitude 6.0 South Iran.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08-07-16 [201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5). 
  15. ^ 15.0 15.1 Earthquake Report for November 27, 2005: West of Qeshm (Persian Gulf).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eismology (IIEES). [2009-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19). 
  16. ^ Earthquake kills 10 in Iran. The Guardian (Guardian Media Group). 2005-11-28 [201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9). 
  17. ^ The Modified Mercalli Intensity Scale.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13-01-09 [201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8). 
  18. ^ Strong quake kills 10 in southern Iran. Xinhua News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5-11-28 [201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3). 
  19. ^ Iran: Year in Review 2005. ReliefWeb. 2006-01-13 [201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9). 
  20. ^ 20.0 20.1 Fathi, Nazila. Powerful Earthquake Strikes Iran, Killing 10.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05-11-27 [201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9). 
  21. ^ 21.0 21.1 Ten dead in southern Iran quake. BBC News Online (BBC). 2005-11-28 [2013-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19). 
  22. ^ 10 killed as quake razes seven villages in Iran. The Boston Globe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05-11-28 [2013-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2). 
  23. ^ Qeshm's Earthquake Damaged Historical Portuguese Fortress. Payvand (NetNative). 2005-11-30 [2013-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6). 
  24. ^ 24.0 24.1 Iran: Humanitarian aids to affected people of Qeshm Island. ReliefWeb. 2005-12-11 [2013-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20). 
  25. ^ Villages Flattened In Iran Quake. CBS (CBS Corporation). 2005-11-27 [2013-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3). 
  26. ^ Iran Earthquake Levels Seven Villages. 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5-11-28 [2013-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8). 
  27. ^ 27.0 27.1 UNICEF ready to assist Qeshm quake victims. IRIN News. 2005-11-28 [2013-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2). 
  28. ^ Iran, UN agencies launch first regional seismic risk reduction centre. United Nations. 2007-05-09 [2013-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