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V系統
沒有或很少條目連入本條目。 (2020年7月8日) |
汽車內的42V系統是1990年代末期提出的電壓標準,在車內增加42伏特的電壓,目的是讓車內可以有更多的電子驅動裝置,也減輕車內的線束。當時有提出將電動機用在動力轉向或是其他設備,減少安裝需要的體積,也避免傳動皮帶或是大電流導線的重量。傳統的車內輔助電壓是12伏特,42V系統電壓超過原來的三倍。較高的電壓一方式可以在配線及設備上有較大的功率輸出,而且小於50伏特,在避免電擊危害指引的最大電壓以內。歐洲車廠戴姆勒為此標準命名為42V。
雖然許多多的車廠預測會切換到36V(鋰離子電池)/42V(充電用電壓)的電壓系統,不過此一轉換後來沒有發生,此計劃也已經取消[1]。高效率馬達的出現、新的配線技術及數位控制、而且著重使用高壓啟動器/發電機的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已取代了切換車輛輔助電壓的需求[1]。以往認為需要較高電壓的應用(例如動力轉向),已可以用12V的電壓實現其應用。[1]。因為車輛中使用的白熾燈在12V系統下運作良好,要切換到42V系統反而比較難,42V系統只用在少數的車輛應用中[1][2]
在中度混合動力汽車中有配合 48伏特的電壓系統,用電子的方式輔助推進,並且在剎車時可以回生能量,有助於省油[3]
歷史
美國–先進汽車電氣和電子系統聯盟
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SAE)早在1988年就提出了提高汽車電壓的議題[4]。
1994年時在戴姆勒公司的提議下,在美國麻薩諸塞州麻省理工學院的電磁及電子系統實驗室(MIT/LEES)發起了第一屆的汽車配電系統先進體系結構研討會(Workshop on Advanced Architectures for Automotive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Systems),目的是定義未來汽車電力系統的架構。一開始的參與者有車輛配件的供應商,以及戴姆勒、福特汽車及通用汽車等車廠。
1995年9月時,在麻省理工學院利用工具MAESTrO比較了幾種電子系統的架構,同年12月時,研究的結論是定義未來汽車電壓的標準大約會是40 V。
在1996年初,成立了先進汽車電氣和電子系統聯盟(Consortium on Advanced Automotiv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Systems),隨後的研討會中,確定未來的汽車電壓標準是42V。
IEEE Spectrum在1996年8月時[5]有一篇論文《Automotive electrical systems circa 2005》。
1996年10月在,MIT的John G. Kassakian博士在底特律的IEEE汽車電子技術研討會(IEEE Workshop on Automotive Power- Electronics)中,發表了「車用電子系統的未來」(The Future of Automotive Electrical Systems)的演講。
戴姆勒公司在1997年3月24日,在MIT發表了「42V/12V雙電壓車輛電子動力系統的規格草案」(Draft Specification of a Dual Voltage Vehicle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42V/14V)。
歐洲
戴姆勒在1994年時,也有在歐洲提出相同的計劃,之前SICAN GmbH在漢諾威針對德國的車廠舉辦了第一次的Forum Bordnetz(車輛電子系統論壇)。也是邀請汽車零件供應商在很早期就加入,和所有歐洲的車廠一同參與。
1996年2月15日訂定了介紹性論文Bordnetzarchitektur im Jahr 2005(2005年的汽車電子系統架構),BMW在1996年6月4日提出了Tabelle heutiger und zukünftiger Verbraucher im Kfz(電動車輛目前及未來的負載列表)以及42V/14V-Bordnetz(42V/14V PowerNet)。
同年的9月13日在巴登-巴登舉辦了第七屆的國際汽車電子技術會議,MIT的Richard D. Tabors博士提出的論文Neue Bordnetz- Architektur und Konsequenzen(新的汽車電子系統架構及影響),引起了許多的關注。
1997年3月6日BMW在漢諾威發表了Spezifikationsentwurf für das Zwei-Spannungsbordnetz 42V/14V(雙電壓汽車車子動力系統 42V/14V規範草案)。
SICAN GmbH的所作的,對BMW和戴姆勒的合作有正面的影響,由他們聯合定義歐洲的2005年負載列表,以及聯合提出雙電壓汽車車子動力系統 42V/14V規範草案即可看出。
2011年時,不少德國車廠同意在電子車的電壓系統中增加48V的電源系統,輔助現有的12V系統,並且引入Combo plug(一種電動車直流充電的通用電子接頭)[6]。2018年時,許多量產的車輛已使用48V系統,例如保時捷、賓利的SUV,而沃爾沃集團及奧迪計劃在2019年的車輛導入48V的標準[7]
電壓的選擇
6-cell的鉛酸蓄電池在放電時輸出的電壓約是12.6 V,對應的汽車交流發電機在充電時可以輸出13.5 V至14.5 V的電壓[1]。42V的電壓大約近似新標準充電系統的輸出[2]。標稱電壓12 V的車用電池在工作時的輸出電壓約13.8 V,因此用14 V來近似。文獻中42 volt的電力系統常常是指用6 cell鉛酸蓄電池,標稱電壓14V作為能量來源的系統。依運作條件不同,現今車輛電力系統的電壓可能介於6.5 V 至 16 V之間,中間也可能會出現電壓漣波。
在許多的準備工作後(所得結果在《2005年的汽車電子系統架構》中),在1995年麻省理工學院的會議中,透過MAESTrO工具,將各車廠的汽車電力系統在以下幾個規格之間選擇(12 V、12 V/24 V DC、12 V/48 V DC 及12 V/60 V AC)。研究的結論是選擇可行範圍內,最大的直流電壓。
直流電壓的限制因素是60 V電擊保護的限制,就算在極端條件下產生了電壓晃動,其電壓也不能超過此數值。此限制條件讓車用系統的電壓不能是48 V,因為在低溫下充電時,車池電壓可能會超過60 V。而價格、重量以及電池體積也會影響電池數量,因此需將電池數量維持在最小值。
在 42 V/14 V 的powerNet的新電池技術,無法在車用市場上降到一般人可以負擔的價格。鉛酸蓄電池價格很低,其充電放電特性符合規格。因此,鉛酸蓄電池若要針對能量以及使用壽命優化,會將其電壓降低,若要針對的功率優化,需要將其電壓提高。
另外一個新架構的重要準則,是要允許漸進的進行調整,以此例來說,是要漸漸的有需要較高電壓負載的需求。
在42 V/14 V系統中,14 V的電源不會用在大功率的負載上,使用範圍的限制也會比較多。 在汽車領域中,電力電子越來越重要,是未來汽車價格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在選擇最適合的電壓準位時,此一準則特別的重要。
在主要半導體供應商的密集討論後,認為大約40 V的電壓是比較合適的。在《Intelligente Leistungshalbleiter für zukünftige Kfz-Bordnetze》(針對未來車輛電力系統的智能功率半導體)論文中有列出許多的論點[8][9],此論文是由以前的西門子半導體(現在的英飛凌科技)在1997年6月在慕尼黑的第十七屆Elektronik im Kraftfahrzeug會議中所提出的。
其他有關較高電壓的論點包括可以減少線材重量,提昇穩定性,也減少電壓降。電壓變為原來的三倍,電流變為原來的三分之一,導線截面積也可以減為原來的三分之一,而相對的電壓降也可以降到三分之一。因此42 V變成車用電源的第二種選擇。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1.4 Mike Allen. Whatever Happened to the 42-Volt Car?. Popular Mechanics. October 1, 2009 [2010-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2.0 2.1 Holt, D. (編). The Forty-two volt electrical system.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2003. ISBN 0-7680-1297-X.
- ^ Tracy, David.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Upcoming 48-Volt Electrical Revolution In Cars. Jalopnik. January 13, 2017 [2020-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0).
- ^ Randy Rundle. The Coming 42-Volt Electrical System (PDF). Electrical Rebuilder’s Exchange. March 2002 [2010-05-1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0-06-15).
- ^ Automotive Electrical Systems Circa 2005. [2011-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06).
- ^ Hammerschmidt, Christoph. German carmakers agree on 48V on-board supply, charging plug. eeNews Automotive. June 16, 2011 [2020-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7).
- ^ Mayersohn, Norman. To Power the Future, Carmakers Flip on 48-Volt Systems. The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8, 2018 [2020-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 ^ Intelligente Leistungshalbleiter für zukünftige Kfz-Bordnetze (PDF). [2020-07-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8-27).
- ^ Intelligent Power Semiconductors for Future Automotive Electrical Systems (PDF). [2011-12-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8-13).
- Alfons Graf: The New Automotive 42V PowerNet. expert-Verlag, Renningen-Malmsheim 2001, ISBN 3-8169-1992-8.
- Daniel J. Holt: The 42-volt Electrical System.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2003, ISBN 9780768012972.
外部連結
- Paper by Emilian Ceuca: The 42 Volt Power Net Architecture Standards (PDF). [2020-07-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9-17). (65.0 KB)
- Halbleiter im 42V-Bordnetz(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r. Alfons Graf Infineon Technologies, Munich October 2001
- 42V Powernet Report Mike Weighall, Digatron/Firing Circuits, Aachen January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