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彙集雅俗通十五音全本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閩南語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閩南語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閩南語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方音問題

從擊木知音原書中無法確定io/ie,iau/iou類字母的具體發音,在韻母表中是否有合適的處理方法--KaraageTimer留言2023年6月28日 (三) 12:42 (UTC)[回覆]

林倫倫提及的就是此書

@白布飄揚我於23年6月中補充的資料來源中,林倫倫於該節標題中明確指出,他描述的是「江夏懋亭氏的《匯集雅俗通十五音》」,請問如何描述的不是本書,又請問閣下描寫的音系出處為何?--KaraageTimer留言2024年2月9日 (五) 20:26 (UTC)[回覆]

我看的是江夏懋亭氏《匯集雅俗通十五音全本》1915年版,書中的干/江、堅/姜、關/光都是分開的,所收的字也不相同,但可看到一些字兩邊都有出現(比如「貫」和「冠」在關部和光部都有出現,但調不同,可見當時還能區分),無論如何,作者並沒有如您所說的將它們合併起來,所以我不清楚林倫倫說的是哪個版或者是你誤會了林倫倫的原意。--白布飄揚留言2024年2月10日 (六) 02:39 (UTC)[回覆]
林倫倫先生曾多次以1913年張世珍《潮州十五音》及1915年江夏懋亭氏的《匯集雅俗通十五音》來介紹「山、臻」攝與「曾梗宕」的混合(見此),以我的理解,他是說兩書的收字展現了這些韻出現混合(比如原屬于堅部的扁、變、卞、傑等字同時出現在姜部),來說明-n,-t的漸漸併入-ng,-k,並不是說這兩本書將兩種韻直接合併了。——白布飄揚留言2024年2月10日 (六) 04:55 (UTC)[回覆]
既然轄字已經出現混合,自然說明兩韻很大程度上已不能區分,在我提供的資料中,林倫倫也認為各個韻母已經合併入相應的ng/k尾中。我個人的觀點,仍分立兩韻是沿襲泉漳十五音字書體例的緣故,畢竟也不能說當時不分n/l,ng/g而後來反而能分了吧--KaraageTimer留言2024年2月10日 (六) 08:01 (UTC)[回覆]
@白布飄揚 林倫倫稱「由於『干江』、『堅姜』、『關光』收字合一,少了3個韻母,得37韻」(p124)。吳芳(2013)也認為「an,ian韻母已完全與ang,iang相混,uan也有不少與uang相混」。當然馬重奇認為不混,但是他的擬音過於怪異,若出於中立性,似也應當考量(笑)。另姜堅相混即說明不是府城音,今日的府城音兩韻轄字與書中不同。又另斤韻轄字亦有問題,存在很多ing、eng韻字,揭陽特徵很重,林倫倫亦持此觀點--KaraageTimer留言2024年2月10日 (六) 09:56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