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普法戰爭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基礎條目 普法戰爭屬於維基百科歷史主題的基礎條目擴展。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歐洲歷史專題 (獲評丙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歐洲歷史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歐洲歷史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德國專題 (獲評丙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德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德國相關主題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法國專題 (獲評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法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法國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普法戰爭?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

2007.01.30 中國時報
陳儀深:換個角度詮釋 思考可更多元
朱立群/台北報導
... 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余文堂也表示,歷史詮釋權操在「作者」手中,人文學者主觀性較強,但還是必須追求客觀。以德國史為例,以前稱「普法戰爭」,後來改稱「德法戰爭」,因為史實是參與戰爭的不只普魯士,還有德意志其他小國。余文堂強調,即便要改變過去的史觀,也必須回過頭來,先討論先前那個史觀的適當性。

是叫「普法戰爭」還是「德法戰爭」?從開戰與迎戰的主體看,我認為叫「普法戰爭」或是「法普戰爭」比較合適。因為道理很簡單,幾乎每場戰爭都會有些小角色捲進去。有些是當地人被抓去參戰,也有些是當地人因利益而加入。通常只有在小角色也很大的時候,才會把「小角色」也放進名字裡。像是:en:French and Indian War,就是北美殖民的時候,英國(英國自己省略)、法國、印第安各族的多邊戰爭。像是美西戰爭en:Spanish-American War),裡面就有一大堆西班牙的殖民地跟著打。英文跟很多語言並不用廣稱西班牙的 Hispanic 這個字,只有西班牙文跟法文用 Hispanic (es:Guerra Hispano-Estadounidense)。

In France and Germany the war is known as the Franco-German War (French: Guerre franco-allemande de 1870 German: Deutsch-Französischer Krieg), which perhaps more accurately describes the combatants rather than simply France and Prussia alone.

以下是很多種語言的「普法戰爭」:

  • 普法戰爭
  1. cs:Prusko-francouzská válka
  2. ja:普仏戦爭
  3. ko:프로이센-프랑스 전쟁
  4. zh:普法戰爭
  • 法普戰爭
  1. bs:Francusko-pruski rat
  2. ca:Guerra franco-prussiana
  3. da:Den fransk-preussiske krig
  4. el:Γάλλοπρωσικός Πόλεμος
  5. en::Franco-Prussian War
  6. es:Guerra Franco-prusiana
  7. gl:Guerra franco-prusiana
  8. hr:Francusko-pruski rat
  9. id:Perang Perancis-Prusia
  10. it:Guerra franco-prussiana
  11. no:Den fransk-preussiske krig
  12. pl:Wojna francusko-pruska
  13. pt:Guerra franco-prussiana
  14. ru:Франко-прусская война
  15. sr:Француско-пруски рат
  16. sh:Francusko-pruski rat
  17. fi:Ranskan-Preussin sota
  • 德法戰爭
  1. de:Deutsch-Französischer Krieg
  2. nds:Düütsch-Franzöösch Orlog
  • 法德戰爭
  1. fr:Guerre franco-allemande de 1870 加上 1870 是因為法國把第一、二次世界大戰都算在法德戰爭裡面。
  2. nl:Frans-Duitse Oorlog
  3. sv:Fransk-tyska kriget

換個角度看,我覺得台灣的人文學者主觀性很強,程度很草包。 -- Toytoy 00:21 2007年1月30日 (UTC)

戰爭(不是單純的戰役)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命名法。有參戰雙方(太多了)、地點(海灣戰爭長平之戰)、時間(1812年戰爭甲午戰爭)、只講被侵略的倒楣鬼(en:Iraq War布匿戰爭)、時間(百年戰爭八年抗戰)、目的(美國獨立戰爭)、最熱心人士(拿破崙戰爭) ... 說也說不完。
所以很簡單:戰爭的命名是照習慣。至於習慣背後有沒有政治跟種族的意識,除非真的很過分,大概沒有改的必要。有些「學者」的「多元思考」其實跟幻想也差不多。 -- Toytoy 00:47 2007年1月30日 (UTC)
普法戰爭是比較主流的,不過德法戰爭(在英語維基有重定向,不妨也留意其他維基)也可接受。原因是當時普魯士已經主導了(北德聯盟)整個德意志的北方(普魯士又佔最大領土),南方的邦國又跟她定了軍事結盟(還有一些對普魯士有利的條件,忘了),所以這場戰爭可說是全德跟法國開戰。而最後的結果,又的確令Deutschland首次成為國家。

說到這裡,我想起普丹戰爭的命名問題……這個明顯是有問題的,因為奧地利也有份兒打仗。普法、普奧戰爭都有些小角色(小邦國)參戰,全部都沒有納入名稱。可是呢,奧地利是大國……--Xieza 01:08 2007年1月30日 (UTC)

普丹戰爭里,奧地利只是俾斯麥推行「北海政策」的一桿槍。英法百年戰爭里也有勃艮第這樣的大號跟班角色。--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11:23 2007年1月30日 (UTC)
另外,英語中一般表示兩國關係的複合詞中,都是Franco-、Anglo-、Austro-、Russo-、Sino-這樣的詞放在前面,比如中日戰爭說成「Sino-Japanese War」而非「Japanese-Chinese War」,俄土戰爭是「Russo-Turkish War」,中法戰爭是「Sino-French War」。 --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11:30 2007年1月30日 (UTC)
前綴是否用來遷就較短的名?意阿戰爭叫做Italo-Abyssinian War..--Xieza 13:41 2007年1月30日 (UTC)
我也有同感--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16:51 2007年1月31日 (UTC)

德語普法戰爭條目里說,英語國家一般按照先進攻者後被攻者的順序給戰爭命名,所以在英語裡叫法普戰爭。我於是產生疑問,中文給戰爭命名是按照什麼順序?是剛好反過來呢,還是沒有規則隨便呢?當然我的疑問僅指交戰雙方不包括中國的情況。--Mukdener|留言 19:05 2007年1月30日 (UTC)

對大陸來說,有很多並不是自己譯名的。當時從蘇聯引進大批教材,於是一些譯名實際上是根據俄語的習慣。我想,有可能也有從日語引進的譯名吧。--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1:52 2007年1月31日 (UTC)
我等了一天,你們都沒發現嗎?叫普法戰爭的是中日韓難兄難弟耶。我猜是一百多年前日本從普魯士得到資訊,然後中韓再從日本得到資訊。 -- Toytoy 02:15 2007年1月31日 (UTC)
「英語國家一般按照先進攻者後被攻者的順序給戰爭命名」,Sino-Japanese War和Russo-Japanese War裡面,排在前面的都是被攻擊者吧?中文的戰爭命名中似乎有「勝者在前」的意思。 --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16:51 2007年1月31日 (UTC)
確實值得研究,不過勝者在前我看也未必,楚漢相爭就是楚在前,還有南北戰爭。--Mukdener|留言 21:18 2007年1月31日 (UTC)
平音在前,仄音在後?還是重音在後?67.103.245.50 01:51 2007年2月2日 (UTC)

我覺得應該叫普法戰爭

第一叫慣了 第二德國還未成立 第三,普魯士是帶一幫小弟去打的 就像抗美援朝時期土耳其法國都跟在美國的領導下 所以不叫抗聯叫抗美 那麼普魯士不也是嗎? 他要跟法國打,北方聯盟里哪個敢唱反調呀 抗日的時候,蔣手下的軍閥們都不聽話呢,但是也是以國民黨的名義打的 大陸的教書,不談了 Hachiya 2007年9月30日 (日) 08:09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