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Yexiaoxing/workspace/非洲錐蟲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非洲錐體蟲病
血液塗片英語Blood film中的椎體蟲形態
分類和外部資源
ICD-10B56
ICD-9-CM086.5
DiseasesDB29277 13400
MedlinePlus001362
eMedicinemed/2140
MeSHD014353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非洲椎體蟲病昏睡病[1] 是一種由布氏錐蟲英語Trypanosoma brucei[2]引起的寄生蟲疾病 ,在人類或其他動物中均有發生。有兩種寄生蟲可感染人類,布氏甘比亞錐蟲英語Trypanosoma brucei gambiense (Trypanosoma brucei gambiense,T.b.g.)。與布氏羅得西亞錐蟲英語Trypanosoma brucei rhodesiense (Trypanosoma brucei rhodesiense,T.b.r.)。[1] 在昏睡病報告病例中,布氏甘比亞錐蟲引起的病例占98%。[1]這兩種寄生蟲都是由采采蠅傳播的,在農村地區最為常見。[1]

起初,在疾病發展的第一階段,會有發熱、頭痛、發癢與關節痛的症狀。[1] 這是從被咬後的一到兩周開始的。[3] 幾周或是幾個月之後,疾病的第二階段開始,這一階段伴有意志模糊、協調性變差、身體麻木與入眠困難。[1][3] 診斷是通過在血液塗片英語Blood film中或是淋巴結液中找到寄生蟲做出的。[3] 通常需要腰椎穿刺來辨別疾病是處於第一階段還是第二階段。[3]

為預防嚴重疾病的發生,通常要將處於患病危險的人群使用 T.b.g 血液測試進行篩選。[1] 若能在疾病早期,即在神經性症狀發生之前進行診斷,治療較為容易。[1] 使用噴他脒蘇拉明英語Suramin在疾病的第一階段進行治療。[1] 對第二階段的治療,應使用 二氟甲基鳥氨酸 或結合使用 硝呋噻氧英語nifurtimox二氟甲基鳥氨酸 以治療 T.b.g。[3] 雖然 美拉胂醇英語melarsoprol 對兩種寄生蟲都有效果,因其嚴重的副作用,通常只被用於 T.b.r. 。[1]

該疾病常發生於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部分地區,該地區的36個國家中,有七千萬人有著感染風險。[4] 在 2010年,它造成了 9,000 例死亡,與1990年的 34,000 例死亡相比,有所下降。[5] 據猜測,現有的感染人數為 30,000 人,2012年的新的感染人數為 7,000 人。 [1] 多於 80% 的新的感染病例發生在 剛果民主共和國[1] 在近代史中,該疾病共爆發了三次:一次是從 1896 年至 1906 年,發生在烏干達剛果盆地的爆發,另外兩次發生在 1920 和 1970 年,發生於多個非洲國家。[1] 其他動物,例如牛,也可能攜帶該寄生蟲並且被感染。[1]

參考文獻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世界衛生組織媒體中心. 非洲人类锥虫病(昏睡病). 2014年3月. 
  2. ^ MedlinePlus百科全書 Sleeping sickness
  3. ^ 3.0 3.1 3.2 3.3 3.4 Kennedy, PG. 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uman African trypanosomiasis (sleeping sickness).. Lancet neurology. 2013 Feb, 12 (2): 186–94. PMID 23260189. 
  4. ^ Simarro PP, Cecchi G, Franco JR, Paone M, Diarra A, Ruiz-Postigo JA, Fèvre EM, Mattioli RC, Jannin JG. Estimating and Mapping the Population at Risk of Sleeping Sickness. PLoS Negl Trop Dis. 2012, 6 (10): e1859. doi:10.1371/journal.pntd.0001859. 
  5. ^ Lozano, R. Global and regional mortality from 235 causes of death for 20 age groups in 1990 and 2010: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 Lancet. Dec 15, 2012, 380 (9859): 2095–128. PMID 23245604. doi:10.1016/S0140-6736(12)61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