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專題:傳統百科全書條目/中國佛教
這裡列出了與中國佛教相關的各種主題。
中外佛教關係史略
漢傳佛教儀軌制度
佛教經籍
經
- 華嚴經
- 普賢行願品
- 圓覺經
- 大寶積經
- 大寶積經無邊莊嚴會
- 大寶積經不動如來會
- 勝鬘經
- 無量壽經
- 阿彌陀經
- 觀無量壽佛經
- 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
- 大方等大集經
- 八吉祥經
- 解深密經
- 金光明經
- 央掘魔羅經
- 楞嚴經
- 大日經
- 八大菩薩曼荼羅經
- 甘露陀羅尼
- 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
- 不空羂索神咒心經
- 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
- 不空羂索陀羅尼經
- 大般若經
- 大品般若經
-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妙法蓮華經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 大般涅槃經
- 阿含經
- 增一阿含經
- 中阿含經
- 長阿含經
- 雜阿含經
- 佛本行集經
- 賢愚經
- 梵網經
- 菩薩戒本
- 律經
- 華嚴經疏鈔
- 觀無量壽佛經疏
- 法華經玄義
- 法華經文句
- 三論玄義
- 因明入正理論疏
- 四十二章經
- 百喻經
- 阿育王經
- 造像量度經
- 八支甘露心要秘密教授續
- 淨土慈悲集
- 往生論注
- 安樂集
- 法寶壇經
- 禪源諸詮集都序
- 妄盡還源觀
- 經律異相
- 大乘義章
- 法苑珠林
- 翻譯名義集
- 翻梵語
- 悉曇字記
- 教乘法數
- 釋氏要覽
- 弘明集
- 集古今佛道論衡
- 佛典音義
- 一切經音義
- 經錄
- 出三藏記集
- 開元釋教錄
- 至元法寶勘同總錄
- 閱藏知津
- 優婆塞戒經
律
論
-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 阿毗達磨俱舍論
- 雜阿毗曇心論
- 成實論
- 異部宗輪論
- 原人論
- 成唯識論
- 辯正論
- 瑜伽師地論
- 阿毗達摩集論
- 因明正理門論
- 因明入正理論
- 大乘百法明門論
- 大乘起信論
- 中論
- 十八空論
- 菩薩本生鬘論
- 入菩薩行論
- 摩訶止觀
- 菩提道燈論
- 菩提道次第論
- 密乘道次第廣論章節略錄
- 現觀莊嚴論
- 十地經論
- 佛地經論
- 大智度論
傳記
- 僧傳
- 高僧傳
- 續高僧傳
- 宋高僧傳
- 大明高僧傳
- 比丘尼傳
-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
-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 大宋僧史略
- 釋迦譜
- 付法藏因緣傳
- 七系付法傳
- 佛祖統紀
- 歷代三寶紀
- 居士傳
- 歷遊天竺記傳
- 大唐西域記
- 南海寄歸內法傳
- 宗鏡錄
- 碧岩錄
- 燈錄
- 景德傳燈錄
- 淨土聖賢錄
佛教教理
- 二執
- 三法印
- 三藏
- 三科
- 三惑
- 四諦
- 五明
- 南三北七
- 十二部經
- 十二有支
- 佛性
- 佛土
- 發菩提心
- 教判
- 結使
- 格義
- 言教二諦
- 四重二諦
- 八不中道
- 三宗
- 六家七宗
- 念佛(原始佛教佛隨念在漢地的發展)
- 稱名念佛(淨土宗持名念佛,以及在日本的發展)
- 五會念佛
- 四悉檀
- 十不二門
- 性惡
- 性具
- 別理隨緣
- 看話禪
- 默照禪
- 六相
- 十玄
- 五教十宗
- 性起
- 法界緣起
- 法界觀
- 三時判教
- 三類境
- 唯識四分
- 四智
- 五重唯識觀
- 五種姓
- 南山三觀
- 化制二教
- 三聚淨戒
- 別解脫戒
- 金胎
- 即身成佛
- 大圓滿
佛教與中國文化
- 佛教與中國文化
- 中國佛教與哲學
- 佛教與中國文學
- 俗講和講經文
- 變文,參見變相
- 寶卷
- 佛教與中國繪畫
- 中國佛教造像,參見佛像、佛教藝術
- 夾紵像
- 羅漢、十八羅漢與五百羅漢
- 中國佛教建築
- 中國佛教音樂
- 佛曲
- 中國佛教與醫藥
- 佛經翻譯概況
藏經
- 佛教大藏經
- 漢文大藏經
- 寫經
- 摩崖石經
- 碑版石經
- 經幢石經
- 房山石經
- 宋刻蜀版藏經
- 福州版藏經
- 思溪版藏經
- 磧砂版藏經
- 契丹版藏經
- 金刻藏經
- 元刻普寧版藏經
- 元官藏
- 洪武南藏
- 永樂南藏
- 永樂北藏
- 嘉興藏
- 清藏
- 頻伽藏
- 普慧藏
- 藏文大藏經
- 蒙文大藏經
- 滿文大藏經
- 傣文大藏經
- 西夏文大藏經
石窟
參看
參考文獻
- 《中國佛教》在線版(第一冊-第四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