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典範條目/2005年第25篇特色條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孫中山立像,位於武漢紀念武昌起義的「首義廣場」。背後是武昌起義次日建立的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舊址。該建築原為湖北諮議局,建於1900年,現為辛亥革命博物館。照片中的旗幟為十八星旗,代表十八個行省。
孫中山立像,位於武漢紀念武昌起義的「首義廣場」。背後是武昌起義次日建立的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舊址。該建築原為湖北諮議局,建於1900年,現為辛亥革命博物館。照片中的旗幟為十八星旗,代表十八個行省。

辛亥革命是指一場發生在宣統三年(1911年),旨在推翻清朝君主政體,建立共和政體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滿清政府及中國實行二千餘年的封建皇權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開啟了民主共和新紀元。在中國農曆干支紀年法中,1911年為辛亥年,故稱爲辛亥革命。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由1911年10月10日爆發武昌起義,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一段時間的歷史。辛亥革命另一種廣義的用法,指自清末開始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滿清統治結束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