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同行評審/Template:豬籠草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Template:豬籠草屬

說明:豬籠草屬全部原種和自然雜交種大功告成,請大家對模板內所有條目進行評議。—烏拉跨氪 2011年11月7日 (一) 15:00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11月7日 15:00 (UTC) 至2011年12月7日 15:00 (UTC)


內容與遣詞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1. 「阿根」十之八九是參考阿根廷,雖然發音都很接近,但不能照搬,台灣媒體跟政府機構才不會這樣譯。
  2. 「便史東」,史東(stone)是對的,但「便」是錯的,「Benjamin」台灣也是班傑明。
  3. 「邦蘇山」,「Bungsu」是指Youngest,為什麼後面加個山?可能以為「Putri」是山,但「Putri」是女兒。「Merapi」台灣有三種「麥拉匹」、「麥瑞比」、「梅拉比」。「"邦蘇山" -豬籠草 -猪笼草」看google可以查到什麼,我只看到「生活花卉園藝論壇」提到。
  4. 「包希」是啥?「布凱」是啥?這些都是亂譯的,如果有對照IPA,至少是同音字。
  5. 「丹舍」台灣沒這種的,查「"丹舍" "dancer" site:tw」或「「"丹舍" "Danser" site:tw」。Danser照《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是歸在Dancer,是「丹瑟」沒錯。
  6. 「迪恩」有可能。但「Dean 狄恩 site:tw」比「Dean 迪恩 site:tw」筆數多,中央社譯名檔是收錄「狄恩」。
  7. 「庸忽」發明這種譯名的是天才,不但發音錯得離譜,譯音字也用得超冷門。
  8. 「東巴」?「東巴島」Google才8筆…。台灣官方是用「都峇島」,「峇」在馬來華人唸「巴」。
  9. 「羅威那」Goggle第一筆查到「Lovina」(位於峇里島),「那」的發音是根據rowanae,而不是Rowan吧?Rowan台灣是譯「羅旺」或「羅文」(早期)。
  10. 「Low」很早以前台灣就譯「羅」了,並不是「勞」。查「"Low" "羅氏" site:tw」跟「"Low" "勞氏" site:tw」看差多少。

--Mihara57 (留言) 2011年11月9日 (三) 02:40 (UTC)[回覆]

(:)回應,其實不知道這問題(寬度設置無效)是因為表格的問題,還是用戶設置的問題。。因為大部分用戶並沒有反應說模板對其存在問題。使用表格做的話,如果以後需要添加或刪減內容的時候就會很麻煩。烏拉跨氪 2011年11月13日 (日) 03:13 (UTC)[回覆]
(:)回應,很顯然它的IE,會讓width變回預設值100%,原因不明。而我的情況是,width設定950px,對我來說還不夠,至少要1050px。否則中文字與英文字會自動斷行,字尾會有一個字詞跑到第二行。這樣子,中文字跟後面的學名會有一兩個無法對攏。(1024x768,Firefox)--Mihara57 (留言) 2011年11月25日 (五) 19:25 (UTC)[回覆]
(:)回應:先草草留言給兩位一下,因為最近我在外面有很多活動,所以比較無法抽空詳談一些我很有興趣的事。這篇同行評審的討論我有稍微讀過,我覺得兩位討論的很好。夏洛特的譯名的確是值得再論的,一部分中譯是來自台灣趣味玩家之間流通的稱呼,某種程度上已是公認中文名(雖然跟種小名會比較有落差);另一類則是由夏氏和他的友人研議出來的。像是 Utricularia humboldtii 譯作「遜氏狸藻」,個人就認為不太合適。而夏氏的專長領域其實是在熱帶植物的野外調查、原生地探險,因此中文名有疏漏也算是在合情合理之內。總之,目前的情況是,除了陸、港、台有原生的食蟲植物會有出版品介紹,其餘種類的中名,目前只有該書有訂出一部分。你跟我在維基上自行擬定的中名其實不能算做是可靠名稱,因為沒有任何出版品(也就是可靠來源)記載這些中名。像是Mihara57提到的「庸忽豬籠草」那就是我自己亂定的,似乎造成了各位的困擾。但是那時我才剛讀大學,那時還沒讀過植物學。一直到前年才我才有機會到園藝系去修一些相關課程,覺得植物博大精深。我的結論是,希望兩岸學術單位有機會能擬定一些規範的中名,如此就能解決目前的中名窘境。(P.S.我對狸藻被喚作「挖耳草」不太滿意,這個中名草率的包含全部陸生種,也就意味著狸藻屬下的200多種,只有約20種是「狸藻」,其餘180多種被稱作「挖耳草」,我覺得聽起來很怪。)--章·安德魯 (留言) 2011年11月25日 (五) 18:06 (UTC)[回覆]
我後來看書序想想,夏洛特平時應該是記它原本的學名,對他來說中文譯名並非必要。但是當時出書若沒有中文譯名是不利讀者理解的,因此暫時訂出譯名也情有可原。「庸忽豬籠草」我一兩個禮拜前對照書末,已注意到沒有,那麼這部分修正好就沒事了,請不要介意我的胡言亂語。其他中譯名稱,我想問題在於是否要規範化?以及夏洛特的翻譯標準在哪?比如「羅威那」是少數對學名音譯的,但其他都是對人名跟地名的音譯,所以「羅威那」可能是他當初不知是地名。還有部分意譯也有少數疑點,例如泉氏豬籠草,我想不是指姓氏(雖然日本有這姓氏),其他條目我就不多說了。也許將來有機會整理後,再反映給夏洛特知道,讓他仔細想一想,解決這些問題,再版的書中若能修正會更好。若不能,就只能等兩岸看誰先擬定規範化的中文譯名。--Mihara57 (留言) 2011年11月25日 (五) 18:59 (UTC)[回覆]
(:)回應:其實夏洛特書中給出的存在爭議的譯名並不多,僅為「邦蘇山豬籠草」、「包希豬籠草」、「布凱豬籠草」、「盾葉豬籠草」、「克羅斯豬籠草」、「羅威那豬籠草」、「東巴豬籠草」、「多摩利豬籠草」,這8個,如章·安德魯考慮到,這些名稱是有可靠來源支持的,雖然其本事並不是那麼的正確;另一方面,相對正確的名稱又沒有可靠的來源。所以我選擇還是使用這些有可靠來源的名稱。之外存在爭議的名稱,一律按照正確的譯法進行命名。烏拉跨氪 2011年11月26日 (六) 04:37 (UTC)[回覆]
(:)回應:我之前看到的似乎還不只這些,等以後有空再說吧。另容洪豬籠草的地區轉換我刪去了,那可能在參考Template:德語譯音表時,譯者對Junghuhn有不同解讀造成的(huhn合起來是洪,但huh+n卻是胡恩),一般印象是《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的「容洪」會較權威。台灣「中央社譯名檔」可能是參考到中國大陸「容胡恩」的這一版本,例如《世界科技人名辭典》(廣東教育出版社,2001-10)便是解讀成「容胡恩」(另可參考forvo的Junghuhn發音)。--Mihara57 (留言) 2011年11月27日 (日) 11:46 (UTC)[回覆]
夏洛特書上寫的就這8個存在差異。huhn的發音類似於兩者之間,那就按容洪吧。烏拉跨氪 2011年11月27日 (日) 12:13 (UTC)[回覆]
是這樣的,罗恩猪笼草(Nepenthes rowanae)的命名是根據艾利斯·罗恩(Ellis Rowan)這個人名,所以烏拉跨氪便一起音譯為「罗恩」。夏洛特原本也是這麼音譯,除了罗恩猪笼草(Nepenthes rowanae)這少數的例外,它直接對學名rowanae音譯「羅威那」,有點不尋常。另一方面,也可能會跟Lovina(無論是羅威那或羅威娜)這個地名產生混淆,所以我當然不建議了。--Mihara57 (留言) 2011年12月4日 (日) 04:05 (UTC)[回覆]
「羅威那」是來源於夏洛特的,他根據的是種加詞英譯,而不是詞根,所以會出現這個問題。烏拉跨氪 2011年12月4日 (日) 04:09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