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 | |
---|---|
类型 | 被動元件 |
工作原理 | 電阻 |
电路符号 | |
热敏电阻(英語:thermistor)是一种传感器电阻,电阻值隨着溫度的变化而改变,且体积隨溫度的变化較一般的固定电阻要大很多。热敏电阻的英文「thermistor」是由Thermal(熱)及resistor(电阻)兩詞組成的混成詞。热敏电阻属可变電阻的一类,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元件中,例如湧浪電流限制器、溫度傳感器、可復式保險絲、及自動調節的加熱器等。
不同於電阻溫度計使用純金屬,在熱敏電阻器中使用的材料通常是陶瓷或聚合物。兩者也有不同的溫度響應性質,電阻溫度計適用於較大的溫度範圍;而熱敏電阻通常在有限的溫度範圍內實現較高的精度,通常是-90℃〜130℃。[1]
基本特性
热敏电阻最基本的特性是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有极为显著的变化,以及伏安曲线呈非线性。若电子和空穴的浓度分别为、,迁移率分别为、,则半导体的电导为:
因为、、、都是依赖温度T的函数,所以电导是温度的函数,因此可由测量电导而推算出温度的高低,并能做出电阻-温度特性曲线。这就是半导体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
假設,電阻和溫度之間的關係是線性的,則:
- = 電阻變化
- = 溫度變化
- = 一階的電阻溫度係數
熱敏電阻可以依值大致分為兩類:
- 為正值,電阻隨溫度上昇而增加,稱為正溫度係數(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熱敏電阻。
- 為負值,電阻隨溫度上昇而減少,稱為負溫度係數(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熱敏電阻。
此外還有一種临界温度热敏电阻(CTR,Critical Temperature Resistance),在一定溫度範圍內,其電阻會有大幅的變化[2]。
非熱敏電阻的一般電阻,其一般都相當接近零,因此在一定的溫度範圍內其電阻值可以接近一定值。
有時熱敏電阻不用溫度係數k來描述,而是用電阻溫度係數來描述,其定義為[3]
此處的係數和以下的參數是不同的。
斯坦哈特-哈特公式
在實務上,上述的線性近似只在很小溫度範圍下適用,若要考慮精密的溫度量測,需要更詳細的描述溫度-電阻曲線。斯坦哈特-哈特公式是廣為使用的三階近似式:
其中a、b和c稱為斯坦哈特-哈特參數,每個熱敏電阻有不同的參數,T是以開爾文表示的溫度,R是電阻,單位是歐姆,若要電阻以溫度的函數表示,可以整理為下式:
其中
在二百度的範圍內,斯坦哈特-哈特公式的誤差多半小於0.02 °C[4]。例如,室溫下(25 °C = 298.15 K)電阻值為3000 Ω的熱敏電阻,其參數為
NTC熱敏電阻的參數
NTC熱敏電阻的電阻值隨溫度的上昇而下降,也可以用B(或β)參數來描述其特性,其實就是參數為, 及的斯坦哈特-哈特公式。
其中
- T:溫度,單位為K
- R0:為溫度T0 (25 °C = 298.15 K)時的電阻
求解R可得
或者
其中.
因此可以求解溫度為
B參數的方程也可以表示為,可以得熱敏電阻溫度及電阻的方程式轉換為和的線性方程式。由其平均斜率可以得到B參數的估計值。
歷史
第一個NTC熱敏電阻是法拉第在1833年研究硫化銀的半導體特性時發現的。法拉第注意到硫化銀的阻值隨著溫度上昇而大幅下降(這也是第一次對於半導體材料特性的記錄) [5]。
早期因為熱敏電阻不易生產,且應用的技術受限,商業化的使用一直到1930年代才開始[6]。第一個在商業應用上可行的熱敏電阻是由Samuel Ruben在1930年發明[7]。
應用領域
- 溫度偵測
- 電路開關
- 湧流抑制
- 马达延时启动
- 过热保护
相關條目
参考文献
- ^ "NTC Thermisto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icro-chip Technologies. 2010.
- ^ 李宏. 神奇的新材料(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青苹果数据中心. 11 December 2013: 167–. GGKEY:JUBFQGAWFWC.
- ^ Thermistor Terminolog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S. Sensor
- ^ "Practical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08-24.. Agilent Application Note. Agilent Semiconductor.
- ^ 1833 - First Semiconductor Effect is Recorded. Computer History Museum. [24 June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1).
- ^ McGee, Thomas. Chapter 9.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John Wiley & Sons. 1988: 203 [2015-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3).
- ^ Jones, Deric P. (编). Biomedical Sensors. Momentum Press. 2009: 12 [2015-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