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家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沿革
1949年12月,罈同區人民政府即建立了牟家鄉公所。1951年6月9日,牟家鄉公所劃歸新成立的第三區(合流區)公所管轄。1953年4月24日,牟家鄉公所改稱牟家鄉人民政府。1956年1月16日,牟家鄉人民政府改稱牟家鄉人民委員會。1958年9月22日,牟家鄉人委改稱牟家人民公社。1966年5月「文革」開始後,牟家人民公社工作受到干擾。1967年1月,為了破四舊,牟家人民公社改稱光輝人民公社。3月,由公社武裝幹部和群眾代表主持成立了光輝人民公社生產辦公室,負責公社日常工作。1993年改置牟家鎮[1]。
參考資料
- ^ 雷志遠主編;中共四川省鄰水縣委組織部等編.《中國共產黨四川省鄰水縣組織史資料 1926-1987》.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08.第244、390頁
这是一篇關於四川行政区划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
邻水县行政區劃(1951年6月9日至1952年7月17日) | |
---|---|
十區一鎮 | 鄉(34個鄉) |
鼎屏鎮 | 12個段 |
第一區(城北區)(4) | |
第二區(城南區)(3) | |
第三區(合流區)(3) | |
第四區(罈同區)(2) | |
第五區(九龍區)(2) | |
第六區(袁市區)(4) | |
第七區(豐禾區)(4) | |
第八區(石永區)(4) | |
第九區(興仁區)(5) | |
第十區(柑子區)(3) | |
邻水县行政區劃(1952年7月17日至1953年4月24日) | |
---|---|
十二區 | 鄉(34個鄉) |
城關區 | 14個段 |
第一區(城北區)(4) | |
第二區(城南區)(3) | |
第三區(合流區)(3) | |
第四區(罈同區)(2) | |
第五區(幺灘區)(2) | |
第六區(九龍區)(2) | |
第七區(袁市區)(3) | |
第八區(豐禾區)(4) | |
第九區(石永區)(4) | |
第十區(興仁區)(5) | |
第十一區(柑子區)(3) | |
邻水县行政區劃(1953年4月24日至1953年9月4日) | |
---|---|
十二區 | 鄉(62個鄉) |
城關區 | 7個居委會 |
第一區(城北區)(8) | |
第二區(城南區)(6) | |
第三區(合流區)(4) | |
第四區(罈同區)(8) | |
第五區(幺灘區)(5) | |
第六區(九龍區)(4) | |
第七區(袁市區)(5) | |
第八區(豐禾區)(5) | |
第九區(石永區)(5) | |
第十區(興仁區)(7) | |
第十一區(柑子區)(5) | |
邻水县行政區劃(1953年9月4日至1955年3月5日) | |
---|---|
十二區 | 鄉(96個鄉) |
城關區 | 7個居委會 |
第一區(城北區)(11) | |
第二區(城南區)(9) | |
第三區(合流區)(7) | |
第四區(罈同區)(11) | |
第五區(幺灘區)(9) | |
第六區(九龍區)(8) | |
第七區(袁市區)(8) | |
第八區(豐禾區)(10) | |
第九區(石永區)(8) | |
第十區(興仁區)(9) | |
第十一區(柑子區)(7) | |
邻水县行政區劃(1955年3月5日至1956年1月24日) | |
---|---|
十一區 | 鄉(96個鄉) |
城關區 | 7個居委會 |
第一區(城北區)(11) | |
第二區(城南區)(9) | |
第三區(合流區)(8) | |
第四區(罈同區)(11) | |
第五區(柑子區)(7) | |
第六區(九龍區)(13) | |
第七區(袁市區)(10) | |
第八區(豐禾區)(10) | |
第九區(石永區)(8) | |
第十區(興仁區)(9) | |
邻水县行政區劃(1956年1月24日至1963年5月25日) | |
---|---|
九區 | 鄉(50個鄉) |
城關區(城關鎮) | 3個居委會 |
柑子區(8) | |
城北區(6) | |
合流區(4) | |
罈同區(8) | |
九龍區(6) | |
豐禾區(4) | |
石永區(5) | |
興仁區(5) | |
縣直屬 | |
邻水县行政區劃(1963年5月25日至1993年12月31日) | |
---|---|
區 | |
鼎屏鎮(城關鎮🦀) | 北街、中街、西街居委會 |
柑子區🦀 | |
城北區 | |
城南區🦀 | |
合流區🦀 | |
罈同區 | |
九龍區(東升區) | |
袁市區🦀(向陽區) | |
豐禾區🦀 | |
石永區🦀 | |
興仁區(春雷區) | |
邻水县行政區劃 | ||
---|---|---|
鄉鎮 | 行政隸屬:四川省 | |
鎮 | ||
已撤併鎮 | ||
已撤併鄉 |
| |
舊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