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巫永福
本條目必須遵守維基百科生者傳記方針。缺乏來源或來源不可靠的負面內容必須立即移除,尤其是可能造成當事人名譽損害的内容。在移除這些資料時不受到回退不过三原则的規範。 如果您是本條目的主角,請參見關於您本人的條目及自傳。如發現條目主角編輯條目時,請參見處理條目主角所作的編輯。 |
本條目與高風險主題在世人物传记相關,故適用高風險主題流程及相關規範。持續或嚴重牴觸維基百科五大支柱或方針指引的編者可被管理員封鎖或實施編輯限制。用戶在編輯本頁面前應先參閱高風險主題相關規範。 |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標準評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延伸閱讀
- 自條目內文移動,提供有興趣的讀者深入研究。默然(留言) 2018年6月28日 (四) 02:48 (UTC)
碩博士論文
資料列表
使用「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查詢,至2011年10月3日已知的有:
- 許惠玟,〈巫永福生平及其新詩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
論文集論文
資料列表
使用「台灣文史哲論文篇目索引系統」查詢,至2011年10月3日已知的有:
- 金尚浩,〈「內心」的獨白,「外界」的故事—論巫永福詩中的節制與觀照〉,《戰後台灣現代詩研究論集》。
- 李魁賢,〈論巫永福的詩〉,《台灣詩人作品論》。
- 巫永福,〈巫永福詩中的祖國意識和自由意識〉,《文學的道路》。
- 葉寄民,〈巫永福的文學軌跡〉,《台灣文學巡禮》。
- 彭瑞金,〈從政治派到文藝派-巫永福青年時期的小說創作〉,《驅除迷霧 找回祖靈:台灣文學論文集》。
- 王曉波,〈臺灣最後的河洛人-巫著《風雨中的長青樹》讀後感〉,《臺灣史與臺灣人》。
- 陳建忠,〈困惑者-巫永福小說〈首與體〉中的留學生形象〉,《日據時期台灣作家論:現代性、本土性、殖民性》。
- 私立淡水工商管理學院臺灣文學系主辦; 巫永福文化基金會等協辦,「福爾摩莎的桂冠 : 巫永福文學會議 : 資料彙集」,私立淡水工商管理學院臺灣文學系,1997年。
期刊論文
資料列表
使用「台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查詢,至2011年10月8日已知的有:
- 岩上,〈見證與認同--簡論巫永福文學意向〉,2011年8月《笠詩刊》。
- 趙天儀,〈巫永福詩作賞析--從自我覺醒傾聽解凍的聲音〉,2009年7月《台灣文學評論》。
- 蔡雨杉,〈巫永福--自由戀愛很摩登的東京〉,2009年2月《聯合文學》。
- 劉思坊,〈站在流行線上的留日文藝青年--論《福爾摩沙》的流行感及巫永福的「新感覺」書寫〉,2009年1月《台灣文學評論》。
- 橫路啟子,〈混成する身体--『フォルモサ』時代の巫永福をめぐって〉,2008年12月《台大日本語文研究》。
- 莫渝,〈散發靜光的銀杏--懷思巫永福先生的「文學之路」〉,2008年11月《台灣文學館通訊》。
- 文學台灣,〈巫永福先生簡介〉,2008年10月《文學台灣》。
- 趙天儀,〈台灣文學評論的推手--巫永福的生平及文藝生涯〉,2008年10月《文訊》。
- 趙天儀,〈從自我的覺醒傾聽解凍的聲音--巫永福詩作解析〉,2006年3月《台灣現代詩》。
- 趙迺定,〈祖國.戒嚴.臺灣--巫永福作品之賞析(上)(下)〉,2006年2月《笠詩刊》。
- 台灣文學館,〈作家身影--巫永福.周夢蝶.胡品清 〉,2005年12月《台灣文學館通訊》。
- 陳文芳,〈家在臺北,巫永福〉,2005年10月《印刻文學生活誌》。
- 林政華,〈《巫永福全集》評介〉,2004年9月《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
- 游勝冠,〈不矛盾的雙鄉意象:巫永福的「春秋臺語俳句集」〉,2004年7月《台灣文學館通訊》。
- 李宗慈,〈巫永福--創辦文學獎推動臺灣文學〉,2004年6月《文訊》。
- 莫素微,〈巫永福 為臺灣文學寫歷史〉,2003年9月《書香遠傳》。
- 葉笛,〈呼喚祖靈和土地的詩人巫永福〉,2003年9月《創世紀詩雜誌》。
- 王灝,〈詩情中的鄉情--巫永福詩中的鄉土情懷〉,2002年10月《台灣月刊》。
- 許惠玟,〈巫永福戰前小說分析〉,2002年2月《中國文化月刊》。
- 林亨泰,〈現代詩的光芒--巫永福的「枕詩」〉,2000年2月《笠》。
- 王灝,〈巫永福先生詩中的埔里經驗及埔里風土〉,1998年7月《水沙連》。
- 陳明台,〈強靭的精神--試論巫永福詩的主題和表現〉,1998年2月《笠》。
- 杜文靖,〈用「全集」寫歷史的巫永福〉,1995年7月《文訊》。
- 邱秀年,〈從不說國語的副總經理--巫永福流連古詩詞〉,1990年8月《拾穗》。
- 陳千武,〈臺灣人的唐山觀--兼論巫永福「祖國」一詩「座談會」〉,1989年2月《笠》。
- 杜文靖,〈老而彌堅的前輩詩人巫永福〉 ,1987年4月《文訊》。
- 劉靜娟,〈訪文藝先進作家專輯:父母的愛--訪詩人巫永福先生〉,1982年5月《中央月刊》。
- 李敏勇,〈評巫永福的「泥土」與吳晟的「泥土」〉,1981年8月《笠》。
- 李敏勇,〈巫永福的詩〉,1981年4月《笠》。
- 拾虹,〈歷史的脈搏 時代的影像--詩人巫永福訪問記〉,1981年4月《笠》。
- 李魁賢,〈巫永福詩中的祖國意識和自由意識〉,1978年10月《笠》。
- 周伯陽,〈愛國詩人巫永福〉,1978年10月《笠》。
書籍
資料列表
使用「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查詢,至2011年10月8日已知的有:
- 井東襄/著,《「巫永福と花岡兄弟」顚末記》,大阪府高槻市 : 井東襄,1997年。台灣大學圖書館收藏該書。
相關影音、影像
資料列表
使用「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和「台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查詢,至2011年10月8日已知的有:
- 黃明川等人企劃製作,〈巫永福〉,臺北市 : 黃明川電影視訊公司,2001年。
- 陳文發攝影,〈向歲月致敬臺灣前輩詩人攝影集--從巫永福到涂靜怡計五十一位〉,2001年9月《聯合文學》。
- 淡水管理學院,〈歷史鏡頭--「臺灣文學家牛津獎」第一屆得獎人巫永福先生〉,1999年1月《淡水牛津文藝》。
- 徐躍導演、廖秋美執行製作,〈智慧的薪傳50:台灣文藝的護持者〉,台北市: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會,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