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CandyDada/临川县

坐标27°56′27″N 116°17′42″E / 27.94090°N 116.29491°E / 27.94090; 116.29491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临川县
 中国江西省抚州专区抚州地区
1949年—1995年
坐标:27°56′27″N 116°17′42″E / 27.94090°N 116.29491°E / 27.94090; 116.29491
首府抚州镇(1969年前)
上顿渡镇
建设路19号
面积
 • 19851989.57 平方千米
人口
 • 195344.63 万人
 • 196447.43 万人
 • 198262.02 万人
 • 198966.02 万人
歷史
地位已撤销
行政区划代码
邮政编码
362521
344100
歷史時期20世纪
• 临川县设立
1949年5月
• 抚州镇划入专署直管
1954年4月
• 抚州市并入设抚州镇
(名义上)
1963年10月
• 县治迁往上顿渡镇
1969年3月
• 抚州镇划出设抚州市
1969年10月
• 与抚州市合并为临川市
(名义上)
1987年8月
• 与抚州市合并为临川市
(实际上)
1995年4月
前身
继承
临川县
临川市
上顿渡辖区

临川县、589年前称临汝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抚州地区(今江西省抚州市)下辖的一个已撤销的,在今江西省东部。临川县是原抚州府治、临川郡治。自原县城抚州镇划为专署管辖以前,一直是抚州的行政中心。1987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临川县与抚州市,设立临川市,但未执行。1995年4月,与抚州市正式合并,设立临川市。原临川县管辖区域设上顿渡辖区,后撤销,如今所辖辖区基本等同于除开抚州市中心城区后的临川区。

地名由来

临川县的地名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永元八年(96年),将豫章郡南城县西北境划出设立临汝县,在当时因为境内有临水与汝水流经而得名。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豫章郡东部析置临川郡,临汝县属之。隋开皇九年(589年),总管杨武通奉使安抚,将临川郡改为抚州,其下辖的临汝县则改名临川县,为现名最早可考区划。[1]

地理

临川县位于江西省东部,处于抚河中游地带。东邻东乡县金溪县,西接崇仁县丰城市,南接南城县,北毗进贤县,中裹抚州市。根据当局1985年的统计,临川县总土地面积1989.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比26.4%、山地占比51.4%、水域占比7.4%、道路和村庄占比14.8%。临川县政府、县委驻上顿渡镇[1][註 1]

行政区划沿革

1912年以前

东汉永元八年(96年),豫章郡南城县西北境划出设立临汝县,属豫章郡。吴太平二年(257年),豫章郡东部析置临川郡,属扬州,郡治设在临汝县。南朝齐建元元年,临川郡治迁往南城。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年),临川郡治迁回临汝县。普通元年,临汝县的一部分被划出建定川县。[2]

开皇九年(589年),随着隋师平定南朝陈临川郡改为抚州。抚州下辖的西川县与定川县并入临汝县,临汝县更名为临川县。大业三年(607年),抚州复改为临川郡,临川县亦属之。[2]

唐武德五年(622年),临川郡再度改为抚州,临川县亦然属之。天宝元年(742年),抚州又改为临川郡,到了乾元元年(758年),临川郡又再次改为抚州。宝应元年(762年),时任抚州刺史王园以赤岗交通不便为由将抚州州治与临川县治迁至樊水西陲(今抚州市城西街道)。中和五年(885年),时任抚州刺史危全讽又以樊水西陲地势低洼为由再度将抚州州治与临川县治从樊水西陲迁至羊角山(今抚州市六水桥街道抚州一中校址内)。光启三年(887年),修城墙,内建子城,外建罗城。[1][2][3]

五代十国后梁龙德元年(921年)。抚州改为昭武军,抚州刺史升为昭武军节度使。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昭武军改为抚州。南唐昇元五年(940年),抚州太守周守祚扩建州城(罗城),设13门,城门上各建有楼、疏通护城河,河道深度达到一丈。后周显德五年(958年),临川县的归政乡被划出设立金溪场。[2][3]

宋淳化五年(994年),临川县的归德乡、顺德乡、顺政乡与先前被划出设立金溪场的归政乡合并组建金溪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抚州改为抚州路。至正十八年(1361年),陈汉攻克抚州城。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正月,朱元璋改抚州路为临川府,但在不久后复改为抚州路。[2][3]

明洪武元年(1368年),抚州路改为抚州府。正德七年(1512年),临川县的安宁乡、长寿乡、移风乡和遵化乡以及延寿乡的4都、崇德乡的1都组建东乡县,县治设在孝岗。[2]

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进入临川县城,曾享应、揭重熙先后举兵,互相策应但兵败。顺治三年(1646年)八月,揭重熙攻克抚州,但随后退驻至王洞。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军攻陷抚州城。咸丰八年(1858年),清军重新攻占抚州城。咸丰十一年,二月十一日太平军反攻抚州城,占领了青云峰;十二日进攻南门和清风门,兵败;七月再度攻城,依旧兵败。宣统二年(1910年),临川县议事会、参事会成立。[2][3]

中华民国时期[註 2]

元年(1912年),撤抚州府,临川县属江西省、县署改为县公署。三年(1914年),江西省设4道,临川县属豫章道。[3]

十五年(1926年),废道,临川县再度属江西省。十六年(1927年),县公署改为县政府。[2][3]

二十一年(1932年),开始推行保甲制度,同年江西省设置了13个行政督察区,临川属第七行政督察区,区治设在临川。[2][3]

二十二年(1933年),抚州城设羊城镇与东外镇。二十三年(1934年),全县分为8个区,区下设68个联保办事处,共辖729个保。二十四年(1935年),四月二十四日,全省13个行政督察区并为8个行政督察区,临川属第七行政督察区,第七行政督察区机构搬迁至南城县[2][3]

三十二年(1943年)夏,调整乡镇,将61乡7镇调整为39乡5镇。三十三年(1944年),六月二十一日临川县临时参议会成立,七月一日临川县国民兵团成立。三十七年(1948年),全县8个区并为6个区,共辖39个乡5个镇。[2]

三十八年(1949年),五月九日,中共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十四军在在县城行易桥东与国民党守军战斗1小时后入城,当天第二野战军十四军政治部主任荆克洲宣布临川解放,同月十三日中共临川县委员会、临川县人民政府成立,随后区级人民政府相继成立,七月,羊城镇与东外镇从临川县划出,设立临川市,临川县治设上顿渡镇[2]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10月,全县划为8个区,共辖39个乡3个镇。

1950年4月16日,临川市并入临川县并改设城关区,为县治所在地,7月,全县划为13个区,共辖128个乡3个镇。1951年6月,城关区改为抚州市,为县辖市。1953年2月,抚州市改称抚州镇,为县辖区级镇,9月增设水上区,至此全县有14个区、1个区级镇,共辖202个乡和3个镇。1954年4月15日,抚州镇升为县级镇,划归抚州专区行政公署管辖,从此临川县与抚州镇(市)分治,县治仍设在此。

1956年3月,撤销区委,改设8个区工作队,全县202个乡并为80个乡、3个区级镇。1957年3月,撤销区工作队,恢复区工委,增设泽泉乡,同月小港桥、李四村等11个村划归东乡县管辖。1958年12月,国营长岭垦殖场划归抚州市管辖。

1960年,抚州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与太阳畜牧场、山口农场合并建立太阳垦殖场,归临川县管辖。1962年6月,长岭人民公社从抚州市划回临川县,9月,撤销温圳、唱凯、湖南、展坪4区,增设孝桥区。1963年6月,箭港人民公社分别划入南昌县和丰城县管辖,10月1日,抚州专区抚州市改为临川县抚州镇,仍为县级镇,但名义属临川县,11月,丰城县株山人民公社城坊等6个大队划归临川县管辖,并成立魏坊人民公社。

1965年4月,撤销桂花、龙桥、北堡、南头、鄢坊人民公社,7月,全县改设7个区工委,共辖63个农村人民公社,3个镇人民公社和2个国营垦殖场。1966年3月,撤销圹湾、安岗、玉湖、新坪、安全人民公社。1968年4月30日,临川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各公社革命委员会相继成立。10月,7个区被撤销,将55个农村人民公社和3个镇调整为30个人民公社和3个国营垦殖场。1969年3月3日,临川县迁治上顿渡镇,同月23日,孝桥、钟岭、金坪划归抚州市管辖,李渡、长山晏、前途、文港、温圳划归进贤县管辖,崇仁县的秋溪人民公社划入临川县管辖。10月10日名义属临川县的抚州镇再度升为县级市,由抚州专区行政公署管辖。

1980年10月12日,“临川县革命委员会”印章作废,启用“临川县人民政府”印章。

1987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抚州地区将临川县与抚州市合并为临川市,为县级市[4],但未执行。

1995年4月20日,中共临川市委员会、临川市人民政府挂牌成立,原临川县管辖区域设副县级区上顿渡辖区。

行政区划

至1989年,全县辖6个镇、26个乡、2个垦殖场,共计下辖37个居民委员会,401个村民委员会、3033个村民小组和2479个自然村。

临川县行政区划表(1989年)
行政隶属:江西省抚州地区 县政府驻地:上顿渡镇
乡/镇/垦殖场 下辖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备注
上顿渡镇 罗家巷、针巷口、外河街居民委员会;城关、城东、杨林村民委员会 临川县人民政府所在地
腾桥镇 腾桥、焦坑、潭下、石池、新扬、石塘、四游、皇溪、松岗、陈家、白沙、集源村民委员会
龙溪镇 龙溪、易家、金坑、陈元、廖坊、司尧、梅溪、竹叶、山下、汤家、雷李、栖源村民委员会
红桥镇
该表尚未完成

交通

主要对外交通铁路:

途径以及曾经临川县的铁路与设站[5][6]
向乐线 浙赣线
前一站 临川县 抚州市 临川县 后一站 前一站 临川县 后一站
王家洲站 大岗站 桐源站 抚州北站 临川站 白露渡站 张王庙站 温圳站 梁家渡站

相关条目

注释

  1. ^ 自中共控制临川县起至1969年3月止,临川县治实际驻抚州镇
  2. ^ 若无特殊说明,本段县城皆指临川县下辖的羊城镇与东外镇,又或被称为抚州。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江西省临川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临川县志 地理志 第一篇 建置. 新华出版社. 1993: 51,67–68. ISBN 7-5011-1882-5.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江西省临川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临川县志 大事记. 新华出版社. 1993: 14–43. ISBN 7-5011-1882-5.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抚州市志编纂委员会, 编. 抚州市志 大事记.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3: 7–38. ISBN 7-5035-0250-9.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链接至维基文库 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西省撤销临川县、抚州市设立临川市给江西省人民政府的批复. 维基文库. 1987-08-22 (简体中文). 你省1987年5月16日《关于临川县与抚州市合并设立临川市建制的请示》收悉。同意撤销临川县和抚州市。设立临川市(县级),以原临川县和抚州市的行政区域为临川市的行政区域,市人民政府驻原抚州市赣东大道。  公有领域 本文含有此來源中屬於公有领域的内容。
  5. ^ 5.0 5.1 5.2 江西省临川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临川县志 经济志 第七篇 交通 邮电. 新华出版社. 1993: 385. ISBN 7-5011-1882-5. 
  6. ^ 抚州市志编纂委员会, 编. 抚州市志 卷十 工业·交通·邮电.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3: 256–257. ISBN 7-5035-02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