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奉圣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奉圣寺山门,原晋祠景清门

奉圣寺,全名“十方奉圣禅寺”,位于太原市晋祠南端。

历史

奉圣寺本是唐朝开国功臣鄂国公尉迟敬德的别墅,唐高祖李渊武德五年(622年)奉敕舍宅创建为寺,赐额“十方奉圣禅寺”。1213年,蒙古兵攻太原时毁于战火。元代由高僧洪智重建[1]。1950年,占据奉圣寺的一所疗养院拆除寺院的全部建筑。1979年,根据山西副省长兼太原市委书记岳维藩提议,在晋祠内奉圣寺原址重修奉圣寺,从各处搬迁来元、明建筑精品,分别迁建为中轴线上的大雄宝殿、过殿、山门。

建筑

原奉圣寺规模宏大,前后三进,东西中轴线长126米,面积4158平方米。现存建筑系1980年前后迁建[2]

  • 山门:由景清门(晋祠早期山门)迁建于此。创建于元代,单檐歇山顶,高10.5米。面阔五间,进深四椽。殿顶精美的琉璃为明代烧制。
  • 过殿:由汾阳二郎庙迁来,建于元至元十七年(1280)。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四椽。
  • 大雄宝殿:由太原东山马庄芳林寺迁来,创建于宋熙宁二年(1069年),明代重修[3]。大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八椽,高13.5米。斗拱粗大,出檐达两米。殿内两山及后檐墙壁画36幅。
  • 前院:前院南北两侧碑廊中,陈列唐圣历二年(699年),高僧什刹难陀所译八十卷《华严经》。武则天为之作序。抗日战争时期曾藏于八里外的风峪石洞。

参考

  1. ^ 元皇庆二年(1313)王居实所撰《重修奉圣寺记》碑
  2. ^ 奉圣寺. 晋祠博物馆. 
  3. ^ 清咸丰六年《阳曲县志》《重修芳林寺碑记》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