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栽培
葡萄栽培(英語:Viticulture)是一門專門研究葡萄和生產葡萄的學科,內容包含所有在葡萄園中所進行的園藝工作,為園藝學的一個分支。
葡萄栽培的工作內容為育苗、選地種植、灌溉、施肥、樹冠管理、冬季剪定、病蟲害防治、觀察果實的發育情況以及其中的酒品特色等,並決定採收時機。
葡萄栽培歷史
葡萄栽培最早起源於中亞南部、北非,包含裏海、黑海、北地中海以及南高加索、美索不達米亞等地區,距今已有8000年以上的歷史。[1][2]
西元前1000年左右,葡萄栽培開始在古希臘出現,並隨著羅馬帝國的興起,勢力範圍擴展至東歐、北非埃及等地,同時也將兩地的葡萄栽培技術傳到了義大利、法國以及其他西歐國家,由於地中海沿岸氣候適合葡萄栽培,因此釀酒葡萄和葡萄酒生產便開始在此地區興盛起來,之後並隨著貿易、殖民等活動將葡萄栽培等產業擴展到全世界。[1][2]
目前葡萄栽培遍及世界五大洲,大部分的葡萄園位於北緯20°-52°與南緯30°-45°之間的地區,總栽培面積超過七百萬公頃,年產量逾六千萬噸。[3]
葡萄生物學特性
葡萄形態與特徵
葡萄植株由根、莖、葉、花、果實所構成,以下將葡萄各部份器官及其形態特徵分別作概述:[4]
根
葡萄的根部系統相當發達,屬肉質根,可貯藏大量的有機營養物質,主要由骨幹根與吸收根(幼根)所組成。骨幹根為多年生,呈黑褐色,幼根剛萌發時呈白色或微黃色,之後逐漸木質化外表而轉成褐色。[4][5]
莖
葡萄為藤本植物,因此地上部的莖會攀緣著其他樹木或者物體向上生長,葡萄的莖又稱之為枝蔓,主要由主幹、主蔓、側蔓、結果母枝、新梢或副梢所組成。[4][5]
葉
葡萄的葉為單葉互生,葉柄長而且葉片較大,葉片呈掌狀,有三裂、五裂、全緣三種型態,嫩葉葉片背面絨毛較多,在葡萄品種鑑別上,可依據葉片形態、色澤以及葉背絨毛的多寡來幫助辨別。[4][5]
花絮、花朵、捲鬚
葡萄的花絮為複穗狀的總狀花序或圓錐花絮,花絮由花絮梗、花絮軸、花梗和花蕾所組成。葡萄花有完全花、雌性花及雌性花三種類型。由於完全花具有正常的雌、雄蕊,授粉容易,因此栽植葡萄大多數會選擇完全花品種。[4][5]
葡萄捲鬚與花絮都是莖的變態,兩者為同源器官。在栽培過程中,為了減少養分消耗以及避免管理上的麻煩,通常會將卷鬚摘除。[4][5]
果穗、果實、種子
葡萄的果穗是由花序上的花朵,經授粉受精後結果而來,主要由穗梗、穗軸和果實組成,果穗形狀因品種而有圓錐形、圓柱形、球形等。果穗大小以果穗長度來作區分,長度在10公分以下者為小型,10~15公分為中型,15公分以上為大型,通常果穗大小與果穗上果實著生密度會與品種及栽培過程控制有關。[4][5]
葡萄的形狀、大小、顏色因品種而異。常見的有圓形、扁圓形、長圓形、橢圓形、雞心形、卵形、倒卵形等。果皮的顏色有黃、綠、紅、藍、黑、紫等顏色。 一般果實中含1~4顆種子,種子發育會與果實發育息息相關,內含種子數量多的果實較大、含種子數量少的果實偏小。[4][5]
葡萄生命週期
葡萄的生命周期從種子萌發開始,一直到成年、死亡為止,其間不同的發育階段可分為以下四個時期:[6]
- 胚胎期
- 幼年期
- 結實期
- 衰老死亡期
葡萄年週期
除了葡萄的生命週期以外,每年葡萄還會進行周期性的變化,尤其在溫帶氣候下甚為明顯,分為:[6]
- 休眠期
- 營養生長期
葡萄品種
葡萄是葡萄科葡萄屬的多年生落葉木質藤本植物,全屬共有70多種。而目前在全世界作為栽培用的葡萄品種則有一萬種以上,這些品種主要是來自於歐洲種(歐亞種)、美洲種、東亞種以及歐美雜交種。[7][8]
一般常見的釀酒葡萄原產地最早是從西歐一路到波斯的裏海沿岸,但因為葡萄對環境的的高度適應力,以及偶然發生的突變,加上人類不斷的引進至新環境,直至今日,全世界除了南極洲以外的地區都可以見到葡萄的蹤跡。[9]
葡萄栽培概述
育苗
葡萄的育苗分為三部分:育苗地選擇、適合的繁殖方法、有效的栽培管理。[10]
育苗地選擇
因為葡萄的生長期喜好在溫暖、陽光充足且乾燥的環境中,因此育苗地最好要選在向陽、地勢平坦、土壤深厚、灌溉及排水良好的土地上,低窪地、鹽鹼地、灌溉不便的地方較不適宜。[11]
繁殖方法
葡萄繁殖方法為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兩種,一般在栽培上以無性繁殖為主,分為扦插、壓條、嫁接、莖尖培養四種。[12]
栽培管理
葡萄架式
葡萄是攀緣植物,在適合的生長條件下,生長非常迅速,一年新枝的生長量可達十公尺,因此為了能夠有效利用生長空間,在有限的單位面積下容納更多的枝條來進行結果,以及充分利用日照,獲得高產量與高質量的葡萄,同時降低土地及管理成本,因此需要利用各種架式來進行葡萄栽培,一般架式可分為籬架、棚架、棚籬架三種。[13]
葡萄整枝
葡萄整枝即是配合葡萄架式以及修剪工作,將葡萄樹冠培養成一定的形態,促進各部份枝蔓生長均衡,能夠充分接受到日照,以獲得良好的生產。[14]
參見
參考資料
- 腳註
- ^ 1.0 1.1 翟衡(2001年):《釀酒葡萄栽培及加工技術》,第4頁,北京市:中國農業出版社。
- ^ 2.0 2.1 魏文娜(1984年):《葡萄栽培與加工》,第5頁,中國大陸: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 ^ 董清華(2001年):《葡萄優質高效栽培》,第1頁,北京市:知識產權出版社。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魏文娜(1984年):《葡萄栽培與加工》,第42-44頁,中國大陸: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 ^ 5.0 5.1 5.2 5.3 5.4 5.5 5.6 張國海(2006年):《葡萄栽培技術》,第20-25頁,中國大陸:中原農民出版社。
- ^ 6.0 6.1 董清華(2001年):《葡萄優質高效栽培》,第37-39頁,北京市:知識產權出版社。
- ^ 張國海(2006年):《葡萄栽培技術》,第5-6頁,中國大陸:中原農民出版社。
- ^ 魏文娜(1984年):《葡萄栽培與加工》,第22頁,中國大陸: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 ^ Johnson, H. Vintage: The Story of Wine. Simon and Schuster. 1989: 17–19. ISBN 0-671-68702-6.
- ^ 魏文娜(1984年):《葡萄栽培與加工》,第72頁,中國大陸: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 ^ 董清華(2001年):《葡萄優質高效栽培》,第46頁,北京市:知識產權出版社。
- ^ 董清華(2001年):《葡萄優質高效栽培》,第47-48頁,北京市:知識產權出版社 。
- ^ 魏文娜(1984年):《葡萄栽培與加工》,第93頁,中國大陸: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 ^ 張國海(2006年):《葡萄栽培技術》,第45頁,中國大陸:中原農民出版社。
- 文獻
- 魏文娜. 《葡萄栽培與加工》. 中國大陸: 湖南科學技術. 1984年12月: 223頁 (中文(中国大陆)).
- 董清華、張錫金等. 《葡萄優質高效栽培》. 北京市: 知識產權. 2001年1月: 161頁. ISBN 7-80011-515-1 (中文(中国大陆)).
- 翟衡、杜金華等. 《釀酒葡萄栽培及加工技術》. 北京市: 中國農業. 2001年6月: 508頁. ISBN 7-109-06806-4 (中文(中国大陆)).
- 張國海. 《葡萄栽培技術》. 中國大陸: 中原農民. 2006年2月: 86頁. ISBN 7-80641-926-8 (中文(中国大陆)).
- Francesco Emanuelli, Silvia Lorenzi, Lukasz Grzeskowiak, Valentina Catalano, Marco Stefanini, Michela Troggio, Sean Myles, José M. Martinez-Zapater, Eva Zyprian, Flavia M. Moreira, and M. Stella Grando.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assessed by SSR and SNP markers in a large germplasm collection of grape. BMC Plant Biology (BioMed Central Ltd.). 2013, 13: 39. doi:10.1186/1471-2229-13-39. (英文)
- Echikson, Tom. Noble Rot. NY: Norton, 2004.
- McCoy, Elin. The Emperor of Wine. NY: HarperCollins, 2005. (英文)
- Abu-Hamdeh, N.H. 2003. Compaction and subsoiling effects on corn growth and soil bulk density. Soil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67:1213-1219.(英文)
- Conradie, W.J., J.L.Van Zyl, P.A. Myburgh. 1996. Effect of soil preparation depth on nutrient leaching and nutrient uptake by young Vitis vinifera L.cv Pinot noir.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Enol. Vitic. 17:43-52. (英文)
- Dami, I.E., B. Bordelon, D.C. Ferree, M. Brown, M.A. Ellis, R.N. William, and D. Doohan. 2005. Midwest Grape Production Guide. The Ohio State Univ. Coop. Extension. Service. Bulletin. 919-5. (英文)
- Kurtural, S.K. 2007. Desired Soil Properties for Vineyard Site Selection. University of Kentucky Cooperative Extension Service. HortFact – 31- 01. (英文)
- Kurtural, S.K. 2007. Vineyard Design. University of Kentucky Cooperative Extension Service. HortFact – 3103. (英文)
- Kurtural, S.K. 2007. Vineyard Site Selection. University of Kentucky Cooperative Extension Service. HortFact – 31-02. (英文)
- John Phin. 1862 (still in print). Open Air Grape Culture : A Practical Treatise On the Garden and Vineyard Culture of the Vine, and the Manufacture of Domestic Wine Designed For the Use of Amateurs and Others. (英文)
- Schonbeck, M.W. 1998. Cover Cropping and Green Manuring on Small Farms in New England and New York. Research Report #10, New Alchemy Institute, 237 Hatchville Rd. Falmouth, MA 02536. (英文)
- Tesic, Dejan, M. Keller, R.J. Hutton. 2007. Influence of Vineyard Floor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Grapevine Vegetative Growth, Yield, and Fruit Composi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Enol. Vitic. 58:1:1-11. (英文)
- Zabadal, J.T. Anderson, J.A. Vineyard Establishment I – Preplant Decisions. MSU Extension Fruit Bulletins – 26449701. 1999. (英文)
- Tesic, Dejan, M. Keller, R.J. Hutton. Influence of Vineyard Floor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Grapevine Vegetative Growth, Yield, and Fruit Composi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Enol. Vitic. 58:1:1-11. 2007. (英文)
延伸連結
- LIV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Low Input Viticulture and Enology, Sustainable Viticulture Certification
- AJEV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merican Journal of Enology and Viticulture
- Grape Pest Management Guidelines (IP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C IPM Online Pest
- SAFECROP -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Grapevine Downy and Powdery Mildew
- Viticulture and Enology at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Guide to Grape Vines
- Viticulture on www.extension.org
- GrapeLook: remote sensing for viti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