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保卫战 (1946年冬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辽阳保卫战
国共内战的一部分

东北的解放军会长时间爬在雪地上伏击
日期1946年2月16日-2月19日
地点
指挥官与领导者
程世清(辽东军区兼第三纵队司令员) 廖耀湘(新六军军长)
兵力
2个纵队 1个军

辽阳保卫战 是1946年2月至3月间,国军新六军辽西向东进攻辽阳等地,与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进行的一场战役。

历史

第一阶段:辽东军区主动出击

1946年1月20日新六军由上海登船北上在秦皇岛登陆。1946年2月初,国军出关的3个军:52军、新六军和13军一部,共6个师,沿北宁铁路向辽宁进攻。先后攻占营口、盘山台安辽中苏家屯。其中新六军主力新编第22师进攻辽中、台安、新开河沙岭等地,企图攻占辽阳。

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指挥所属第三纵队、第四纵队,抗击新编第22师进攻,保卫辽南。部署为:

  • 三纵九旅配属八旅之二十四团和辽宁保安第三旅第七团,出辽阳向进占妈妈街(今属肖寨门镇最南的行政村)、辽中县城地区之新22师64团反击;
  • 三纵八旅由辽阳向台安县东南之六间房(新开河镇东部行政村)、康家屯(新开河镇东部行政村)、新开河地区之新22第65团反击;
  • 四纵配属三纵七旅向沙岭子地区之新22师第66团反击。

2月16日入夜在预定地域战斗全面打响。战斗经过如下:

  • 九旅二十七团在兄弟部队配合下,以突然袭击动作,经三昼夜连续战斗全歼徐家屯(辽中县城东南的行政村)守军64团第三营。九旅于19日攻打辽中县城,因轻敌伤亡过大而撤出战斗;
  • 八旅二十三团给六间房驻守的第65团第三营以歼灭性打击;
  • 七旅于15日全歼盘山县城国民党守军一个营;
  • 四纵第十、十一旅6个团与进到盘山以东沙岭地区的新22师第66团指挥的2个营及师机炮营、教导营共2000余人2月16日17时开始战斗。2月19日,第三纵队撤出战斗,国军也撤回盘山县城。沙岭战斗历时两昼三夜,国军傷亡674名,东北民主联军伤亡2157人。[1]

辽阳保卫战第一阶段的主动出击作战结束后,三纵、四纵短期休整。

第二阶段:两路夹攻辽阳

1946年3月11日,苏军撤出沈阳,当日国军进入沈阳。新六军第14师从沈阳,沿中长路向南进攻辽阳。为此,三纵部署:

3月20日,新22师从辽中县向辽阳进攻,第64四、第65团进抵辽阳城西的黄泥洼大沙岭一带,第66团进抵辽阳城区西北石桥子(今属祁家镇的行政村)一带,遭四纵第11旅的阻击。由于新22师兵力火力占优,第11旅不得不后撤。3月21日12时,新22师的两个团进至辽阳火车站,第11旅第33团阻击3个小时,掩护辽阳市县两级政府和友邻部队安全转移后,撤离辽阳。新六军占据辽阳市。

第三阶段:鞍山保卫战

此时,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用于本溪保卫战

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为抗击新六军从辽阳市南进鞍山,部署为:

  • 第十一旅32团于辽阳城西南首山堡布防;34团于辽阳城南的西八里庄(位于东宁卫乡)集结,31团、33团于首山堡南布防;第四纵队警卫团于沙河布防;
  • 急调十旅由牛庄北上鞍山
  • 调原驻大孤山庄河之十二旅第35、第36团到鞍山。

新六军未直接进攻四纵阵地,而是等待各路进攻部队到位。1946年3月底,新六军第14师、新22师、九十四军第5师及七十一军第88师分路向辽南进攻

  • 左路新六军第14师、新22师于3月31日由辽阳南下鞍山。4月2日,新六军佯攻首山、沙河阵地,主力迂回鞍山,与十二旅第35团在市内巷战。当日黄昏新六军占领鞍山。
    • 第14师于首山一带遭十一旅第32团杀伤400余人,未能突破防御阵地;
    • 新22师在沙河一带与四纵警卫团作战,七次进攻,未能突破防御阵地。
    • 第七十一军第88师和第九十四军第5师进攻海城、营口、大石桥等地。由于原在营口牛庄的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第十旅北上鞍山,1946年4月1日,国军占领营口。

占领营口后,按照国民政府规定的“日伪政权改变的体制一律恢复”的原则下,营口市又改回营口县旧称。后经辽宁省第21次政务会议决定,将营口作为省辖市,委任方忍之为营口市长;成立国民党营口市党部,书记长王惠久。又成立了三青团营口市分部、地方法院、警察局、宪兵分团、保安队、军警联合稽查处等机构和国防部保密局营口情报组、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绥靖二大队营口绥靖组、国防部二厅294组、中统营口分区、水陆检查站、新民协会、青年爱国同盟等机构。

参考文献

  1.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编委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 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40号: 解放军出版社. 1998. ISBN 9787506554015 (中文(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