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冠學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8月3日) |
陳冠學 | |
---|---|
出生 | 日治臺灣台南州學甲莊大灣 | 1934年2月1日
逝世 | 2011年7月6日 臺灣屏東縣屏東市 | (77歲)
體裁 | 小說、散文、歌詞、聲韻研究 |
主題 | 鄉土文學、自然書寫 |
代表作 | 《田園之秋》 《第三者》 《老臺灣》 |
獎項 | 時報文學獎散文推薦獎(1983) 吳三連文藝獎散文獎(1986) |
陳冠學 (1934年2月1日—2011年7月6日),台灣作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畢業,曾任教職及出版社的總編輯,最後歸隱田園,致力於寫作,作品皆充滿對鄉土的關愛之情。冠學先為筆名,後全面改用。
生平
出身日治台灣台南州學甲庄大灣(在今台南市學甲區),父親陳彭攜家前往台灣屏東縣新埤鄉開墾,自此陳家於此定居。
曾就讀國立潮州高級中學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曾輾轉任教東港中學、潮州中學及任高雄三信出版社總編輯。1980年3月底辭去教職,隱居田園,勤耕雨讀,致力於寫作。除刻苦鑽研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致力文學創作外,也專注功力於臺灣地理變遷、移民拓荒歷史、台語正字聲韻研究。著作有專著《象形文字》、《莊子新傳》、《論語新注》、《莊子宋人考》、《莊子新注》等,短篇小說集《第三者》,散文集《田園之秋》、《父女對話》、《訪草》、《藍色的斷想》、《覺醒》等,以及關於臺灣變遷歷史的《老臺灣》、關於台語研究的《台語之古老與古典》和《高階標準台語字典》(上冊)。
其中《田園之秋》(Fields in Autumn) 成為不朽的臺灣散文經典作,被譽為「台灣文學史上最光輝燦爛的田園隨筆」,曾獲時報文學獎散文推薦獎(1983年)、[1]吳三連文藝獎散文獎(1986年)[2]、《讀者文摘》精彩摘刊(1986年)、[2]文建會「臺灣文學經典名著30」入選(1999年)、鹽分地帶文藝營「臺灣新文學貢獻獎」(2003年),並選錄入臺灣各級學校國文教本。
2011年7月6日,下午病逝屏東縣屏東市屏東基督教醫院,享年77歲。[3]
作品列表
著作
論述
- 《象形文字》——1971年,三民書局。2003年10月,三民書局。
- 《莊子新傳:庄周即楊朱定论》——1976年,三信出版社。
- 《论语新注》——1976年,三信出版社。
- 《庄子宋人考》——1977年,三信出版社。
- 《庄子新注》——1978年2月初版、1989年9月重印初版,台灣東大圖書公司。
- 《庄子新注内篇》——1978年,三信出版社
- 《台語之古老與古典》——1981年初版,自費出版。1984年,第一出版社。2006年,前衛出版社。
- 《老台湾》——1981年,東大書局。2003年9月,東大書局。
- 《莎士比亞識字不多?》——1988年1月,三民書局。
- 《论语新注》——1995年,东大图书公司。
- 《進化神話-駁:達爾文物種起源》(第一部)—— 1999年,三民書局。
散文
- 《田園之秋》—— 单行本:1983-1984年,前衛出版社。合订本:1985年,前衛出版社。袖珍版:2001年,草根出版社。
大陆版《大地的事》:2006年, 东方出版中心。
大字彩色插圖本:2007年,前衛出版社。 - 《父女對話》——1987年5月,圓神。1994年10月,三民書局。
- 《蓝色的断想:孤独者随想录A.B.C全卷》——1994年10月,三民書局。
- 《訪草》(第一卷)——1994年,三民書局。
- 《訪草》(第二卷)——1994年,三民書局。
- 《字翁婆心集》——2006年,前衛出版社。
- 《覺醒:字翁婆心集》——2006年,草根出版公司。
- 《陳冠學隨筆:夢與現實》——2008年5月,前衛出版社、草根出版公司。
- 《陳冠學隨筆:現實與夢》——2008年11月,前衛出版社、草根出版公司。
- 《台灣四大革命》——2009年7月,前衛出版社、草根出版公司。
小說
- 《第三者》——1987年6月,圓神。2006年,草根出版公司。
其他
- 《高階標準臺語字典》(上冊)——2007年,前衛出版社。
譯著
- 《莊子.古代中國的存在主義》(福永光司著)——1971年,三民書局。
- 《少年齊克果的斷想》——1971年,三信出版社。
- 《零的發現》——1973年,三信出版社。
- 《人生的路向》——1977年,三信出版社。
- 《人生論》——1984年,前衛出版社。
獲獎與榮譽
《田園之秋》成為不朽的散文經典作,獲得時報文學獎散文類推薦獎(1983年)、[1]中文版《讀者文摘》(十一月號)精彩摘刊(1986年)、[2]吳三連文藝獎的散文獎(1986年)、[2]文建會「臺灣文學經典名著30」入選(1999年)、鹽份地帶臺灣新文學貢獻獎(2003年),中国大陆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提名,入臺灣各級學校國文教本選錄。
《田園之秋》獲得之評語
- 林文月(台大中文系教授):「 《田園之秋》文筆自然,沒有造作,最可貴的是躬耕自持的精神。不只寫田園之美,也有很多人文思考和高層次的人文關照。」
- 方瑜(台大中文系教授): 《田園之秋》以樸實內斂的情感和未經雕琢的文字,處理每日接觸的大自然景觀與生命,剪裁得體,不留濫情的痕跡。」
- 顏元叔(台大外文系教授): 「陳冠學見聞廣博,常識豐富,文字不落俗套,文體自成一家,每一句都恰到好處,又有難以預期的驚訝。」
- 何欣(政大西語系教授): 《田園之秋》似一首動人心弦的歌,敘述彈性,文字平實,真情寄於其間,如讀屠格涅夫散文詩,野莧羹飯,味若橄欖。」
- 葉石濤(評論家、作家):「《田園之秋》反映台灣這塊美麗土地所孕育的內藏之美,這是三十多年來散文中,獨樹一幟的極本土化散文佳構。」
- 吳念真(媒體人、導演):「《田園之秋》所提供的是一個能把慾望降到最低的人的生活境界,我常常透過《田園之秋》學習生活態度的改變。」
- 亮軒(評論家、作家): 「一部書再好也無法說是非讀不可,一部好書真正的影響是讓讀過的人感覺到:「如果此生沒有讀過這部書,該是多麼大的遺憾!」《田園之秋》便是這樣的書。」
- 范培松(蘇州大學教授): 「陳冠學純粹的返鄉實現了返鄉後的純粹,這種純粹打破了數千年,只有失意人能寫絕妙田園詩文的神話,在20世紀中文散文史上,空前絕後。」
- 倪金華(泉州華僑大學中文系教授): 「陳冠學在自然田園的生活實踐中,表現自己,也表現人類熱戀大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的願望,展示理想化的人生境界。」
- 謝有順(中國評論家、一級作家):「《田園之秋》讓我們摸到了作者的心,有了這隱密維度,精神空間才變得寬廣和深刻,消融於大地,又遍存於每一角落。」
- 林文欽(前衛出版社社長):「《田園之秋》是我的創業書之一,長久以來也是我的案頭書。當我情緒低落,讀一篇《田園之秋》,是我沉甸心情的萬靈丹;當我生活倦挫,想故鄉,讀一篇《田園之秋》,是我慰安療傷的貼心藥草。」
- 汪笨湖(媒體人、作家):「陳冠學是臺灣最有實力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我去天國時,《田園之秋》是我最想帶入棺材的五本書之一。」
參考資料
- ^ 1.0 1.1 時報文學獎》星光熠熠 歷屆得獎名單(一):1978-1987 - 生活. 中時新聞網. 2021-12-11 [2022-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3) (中文(臺灣)).
- ^ 2.0 2.1 2.2 2.3 第9屆吳三連獎 散文類-陳冠學.簡介. 財團法人吳三連獎基金會. 財團法人吳三連獎基金會. [2022-08-03] (中文(臺灣)).
- ^ 自然書寫經典 《田園之秋》作家陳冠學病逝. 中國時報. 2011-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