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Hsiaooo/姜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姜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姜晦,漢族人,字本孫,曾任高陵縣令御史中丞、太常少卿、海州刺史,重要事蹟有革除弊政和提倡舊例。姜晦擔任官員時體察民情並且善於理財,曾經組織百姓參與「治水修渠」,與農人共同養田肥地。

目次

·       1生平

·       2經歷

o   2.1高陵縣令

o   2.2革除弊政

o   2.3提倡舊例

·       3.參考資料

生平

姜晦出生於秦州上邽。而他的家庭生活十分困苦,但是姜晦不畏懼環境背景的束縛,他反而更努力學習成長茁壯,為了榮耀家鄉榮耀自我。

姜晦在年輕時也曾擔任蒲州參軍,並且多次升遷至高陵縣令[1],他治政的聲譽極高,後期更升任到長安令,平民百姓們都非常敬畏及信服於他。姜晦更曾擔任御史中丞[2]、吏部侍郎,並且主選公正。但後期因為皎罪貶徙,最後卒於海州刺史[3]任上。卒後陪葬昭陵。另外,姜晦當時所處的年代是唐由盛到衰的時期,社會非常的混亂,經濟衰退嚴重,藩鎮割據猖獗,人民苦不堪言。但姜晦不與世人同流合汙,他為官政績良好,以正直不阿,十分廉潔的態度問政。另外唐朝時姜晦官拜吏部侍郎,他眼不認字,手不會書,把他執掌的銓選之任弄得一塌糊涂,甚至連高低优劣都不分。因而選人們將此誇張行徑編成歌謠詠道:“今年選數恰相當,都因座主無文章,案(桌几)后一腔(宰殺后的豬羊一只叫一腔)凍豬肉,所以名為姜侍郎[6]


姜晦
本孫
出生秦州上邽(今甘肅天水)
逝世昭陵
民族漢族
头衔高陵縣令、御史中丞、太常少卿、海州刺史
父母姜柔遠
亲属姜皎的弟弟

經歷

2.1高陵縣令

姜晦擔任縣令和吏部侍郎時,勤儉節約,嚴格執法,對巧取豪奪、貪贓枉法的地方官吏堅決繩之以法。而姜晦擔任高陵縣令時有幾件冤案,受害者長期得不到公道,姜晦到任後,親自參與調查,很快成功處理了大部分的冤案,釋放了蒙冤受屈的百姓。而當他任吏部侍郎時,有的官員結黨專權,規定百姓奏事,必須先報宰相,然後才能上奏皇帝。對此姜晦深感不齒,並嚴厲痛斥這種「弄權誤國」的行徑,指出這種做法會使皇上逐漸孤立,後患無窮,是弊大於利。


2.2革除弊政[5]

唐代後期時國家缺少馬匹,姜晦請求下詔書在六胡州買馬,皇帝下詔同意並授任他擔任黃門侍郎,但姜晦辭讓沒有接受,改任到兵部。姜晦處世精明,有人私下相互請託推諉,罪證每每能被他抓到,人們都以為神明。兵部滿一年後,轉任吏部侍郎。前任掌管考核的官員在官署四周圍上荊棘,即便用這個辦法來隔絕內外,還是不能禁止狀況的發生。一直要等到姜晦上任,才能全部除掉。後期姜晦革除舊制以示寬簡,朝廷議論恐怕定遭失敗,不久貪贓賄賂之門被阻塞,而流品有序,眾人臣服。


2.3提倡舊例

開元初年以前,御史從不拜見宰相與受命帶御史出使四方的人,在殿堂上見面行拱手禮。直到姜晦被提升為御史中丞後才又再度遵循舊禮,姜晦對御史説:“不按照舊例,將上奏罷免公等。因此御史台威儀又振興。改任太常少卿[4]


  

參考資料

[1]《新唐書-卷九十一》:晦,起家蒲州參軍,累為高陵令,治有聲,遷長安令,人畏愛之。

[2] 《新唐書·韋安石傳》: 姜皎的弟弟姜晦任御史中丞

[3]《新唐書-卷九十一》:皎被放,晦亦左除宗正卿。貶春州司馬,徙海州  刺史,卒。

[4]《新唐書-卷九十一》:開元初,擢御史中丞。先是,永徽、顯慶時,御史不拜宰相,銜命使四方者,廷中揖見,後稍屈下。至晦,獨徇舊體,謂御史曰:"不如故事,且奏譴公等。"由是台儀復振。轉太常少卿。

[5]《新唐書-卷九十一》:時國馬乏,晦請以詔書市馬六胡州,率得馬三千,署遊擊將軍,詔可。閒廄乃稍備。除黃門侍郎,辭不拜,改兵部。滿歲,為吏部侍郎,主選。曹史嘗請託為奸,前領選者周棘扈藩,檢窒內外,猶不禁。至晦,悉除之,示無防限,然處事精明,私相屬諉,罪輒得,皆以為神。始,晦革舊示簡,廷議恐必敗,既而贓賕路塞,而流品有序,眾乃伏。

[6]《朝野僉載》  : 唐姜晦為吏部侍郎,眼不識字,手不解書,濫掌銓衡,曾無分別。選人歌曰:“今年選數恰相當,都由座主無文章。案后一腔凍豬肉,所以名為姜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