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天气预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数码天气预报香港天文台其中一项于2010年3月23日推出的服务,该服务于2011年增强至提供由当天上午5时至第三天下午8时或当天下午5时至第四天上午8时的香港及邻近珠三角地区每十公里的温度、风向及相对湿度的预报,预报于上下午4时更新,不经人手修订。

历史

在香港设立一个气象观测台的构想,最初是由英国皇家学会于1879年提出。皇家学会认为香港的地理位置甚佳,“是研究气象,尤其是台风的理想地点”。[1]事实上,随着当时香港人口逐渐增加,台风造成的破坏已广受社会所关注。香港政府亦对皇家学会的建议表示欢迎。经过详细的探讨和研究后,皇家学会的建议最终在1882年获接纳。随着第一任天文司﹝即首任天文台台长﹞杜伯克博士(Dr. Doberck)于1883年夏天抵港,香港天文台亦于同年创立。

天文台早期的工作包括气象观测、地磁观测、根据天文观测报导时间和发出热带气旋警告。这些饶有价值的服务备受重视,且于1912年获得英皇佐治五世颁赐“皇家天文台”的称号。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回归中国,部门复称香港天文台。

天文台成立迄今已逾百年,部门的运作模式及服务范围亦不断与时并进,以满足现代社会的期望和需求。

参见

注释

  1. ^ 存档副本. [2011-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5).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