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林双盼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冈(1918年—2010年),原名林双盼乳名阿盼,是出生于厦门鼓浪屿雾峰林家成员、抗日战争人物、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工作者及外交家

生平

早年生活

1913年,林祖密台湾携带家眷迁居厦门,并向当局申请撤销其日本国籍,获有关当局准许恢复其中华民国国籍,又投入于由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活动;随后,他被孙中山任命为国民革命军闽南军司令,成为该军首位台湾籍将官。[1]

1918年,林双盼出生于厦门鼓浪屿三丘田林公馆;往后,她在当地目睹父亲[2]持续从事国民革命活动,率领指导国民革命军操练。[1]

1925年,林祖密遭李厚基等刺杀身亡;为了经济生活着想,母亲郭玲瑜[2]带着她与手足们前往雾峰林家投靠。后来,虽受祖母杨水萍[3]疼爱关照,但她对于家族中的传统礼教束缚感到无法适应,又因皇民化运动等事件深刻体会受殖民统治的苦痛。[1][4][5]

出走南京

1936年秋,林双盼与其姐妹四人议定离家出走的计划;但是,三个姐姐都在出发前反悔。随后,她独身自台湾辗转前往上海及南京,并在金陵大学遇到正在就学的姐姐林双吉。在姐姐的帮助下,她入南京东方中学(台北市私立东方高级工商职业学校前身)就读;在努力学习下,她在半年内学会识听中华民国国语,并因而得以与同学们交流互动,且学业成绩也逐渐提升。[1]

抗日行动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南京城舆论哗然,她与同学因而离开学校参加南京学生抗日救援会,在当地四处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并组织群众进行防空演习。后来,她更和两个要好的同学一起报名加入第九伤兵医院,在津浦铁路上以及山东泰安地区救护安抚前线伤患并向其宣传抗日思想;但是,在院方阻止下,她们被迫调离。随后,她们离开伤兵医院,她更独自前往南京城四处寻觅姐姐与兄长林正亨[6];后来,她在疲累而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借宿于一间学校里,但又随后在入夜后决定随着人群离开南京城,并因而躲过发生于隔日的南京大屠杀。不久,她抵达长沙与姐姐会合,又考入专为流亡学生开办的“第三中学”,并随着学校前往贵州铜仁。1938年春,她在第三中学认识美术教员刘天伟等人,并受其带领参加于“读书会”,大量阅读左派思想书籍,又参与于传播其内容思想,更组织同学与校内三民主义青年团势力进行斗争;不久,有关当局注意到相关事件,并因而派出特务混入校内,又开出“黑名单”要求校方开除其学籍且主动出面进行逮捕。为此,刘天伟等人建议众人前往重庆及延安寻求参与中国共产党。抵达重庆后,她与同学被负责中国共产党当地妇女工作的张晓梅安排前往重庆妇女难民服务队工作,并因其办公室设在曾家岩“周公馆”而近距离接触到周恩来叶剑英等人。[1][5]

战后生活

抗日战争结束后,她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认识了董必武的政治秘书及《新华日报》社特派记者鲁明,并在鲁明跟随其上司调任南京“梅园八路军办事处”后被上调到《新华日报》社南京办事处担任编辑,又在当地为她与鲁明举行婚礼。婚礼上,董必武、周恩来、邓颖超、叶剑英等人纷纷为他们签名证婚。随着解放军逐渐推进,《新华日报》的记者们纷纷要求上前线随军采访,她也因而决定进行自然流产以加入行列;但是,邓颖超随后得知并予以制止,周恩来也因而安排她到条件较好的部队任职。[5]后来,她一路跟随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3]太行山西柏坡进入中南海[4][1]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机关决定选调一批干部支援北京市的教育事业,北京市委教育部长廖沫沙因而寻求她前往协助,她也随即答应并出任北京市第十二女子中学(前身为贝满女中校长,并在任内因其爽朗性格受到师生喜爱。[1]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她自五七干校返回北京,并在复职后随丈夫出使科威特;当时,她在当地积极举办聚会邀请各国大使夫人前往中国大使馆拜访,又在聚会中借着越剧《红楼梦》、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电影《五朵金花》向其推广中国文化。期间,她曾与身为科威特驻日本大使夫人的其堂姐妹偶遇并相认。[1]

思乡晚年

晚年,她在北京过着优渥的生活,并经常在自宅接待许多来自台湾地区的亲友;而且,每当有人自台湾到访时,她都会仔细问起雾峰老家的情况。[4]此后,她曾数度欲返回雾峰探亲,但都在申请时遭到中华民国政府所拒绝。[1][4]1995年后,她决定不再向中华民国政府提出申请,但是依旧十分想念家乡。[4]2008年,中华民国政府终于开放陆客团体访台,但是她已因病终日卧床。[4]

家庭

她与鲁明结婚[2],并育有林力等子女。[1][4]

家族

轶事

  • 她在生前特别怀念家乡的芭乐[4]
  • 她曾对许多人不知父亲林祖密的事迹感到十分难过。[4]

参考资料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海峽評論》178期-2005年10月號. www.haixia-info.com. [2018-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7). 
  2. ^ 2.0 2.1 2.2 林献堂; 许雪姬. 灌園先生日記. 中央硏究院台湾史硏究所筹备处. 2000 [2018-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中文(繁体)). 
  3. ^ 3.0 3.1 陈仲兴;摄影组;张治绅;蔡世韦. 《世家望族》大時代第一世家 霧峰林家風華落幕. Next Magazine TW. 2016-03-16 [2018-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中文(繁体)).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杨家鑫. 回不來…紅顏抗戰想家74年. 中国时报. 2017-09-11 [2018-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中文(台湾)). 
  5. ^ 5.0 5.1 5.2 3139. 台湾望族后裔林岗:亲历南京大屠杀 投身革命(图)--文化--人民网. culture.people.com.cn. [2018-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4). 
  6. ^ 【開眼電影網】阿罩霧風雲II:落子 Attabu 2 -- @movies http://www.atmovies.com.tw. 【开眼电影网】. [2018-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7).  外部链接存在于|title=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