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白河福安宫

坐标23°21′03″N 120°24′58″E / 23.35073°N 120.41623°E / 23.35073; 120.41623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3°21′03″N 120°24′58″E / 23.35073°N 120.41623°E / 23.35073; 120.41623

白河福安宫
基本信息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台南市白河区中山路124号
主神天上圣母
建立时间约清乾隆年间
地图
地图

白河福安宫又称店仔口福安宫,位于台湾台南市白河区,主祀天上圣母,是白河地区的重要庙宇,又称“大庙”[1]:168。关于该庙的建立年代有许多说法,但因为该庙乃分祀自后壁区下茄苳泰安宫,故确切年代应在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以后[注 1][1]:168[2]

该庙在日治时期皇民化运动期间遭到拆毁,二次大战后才由地方信众组织委员会讨回庙地[1]:169,并在1975年改建成今貌[1]:170

沿革

创建年代

关于白河福安宫的创建年代,历来有数种说法[1]:168

年号 年份 出处
康熙 康熙卅五年(1696年) 《福安宫沿革志》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台南县志稿‧人民志》
康熙末年 《台南州祠庙名鉴》
乾隆 乾隆年间 《台湾寺庙概览》
乾隆四十年(1775年) 《南瀛文献》
乾隆末期 《南瀛老街志》[2]
嘉庆 嘉庆年间 《台南县寺庙大观》

张耘书《台南妈祖信仰研究》一书认为白河福安宫既然是分香自下茄苳泰安宫,而泰安宫又应该是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所建,自然建立时间会在这之后,约是乾隆末年或更晚[1]:168

清朝与日治

根据庙方说法,福安宫是由当地首富吴文秀所倡建,邀集附近13街庄之仕绅开会后,决定在位居中心的店仔口街建庙[注 2][1]:168、170[2]。而在建庙之后,当地富豪徐圣、黄盛、苏某等在道光十七年(1837年)集资改建,而后在光绪年间亦有所整修[注 3][1]:168

日治时期皇民化运动期间,官方以“寺庙整理”为由,拆毁了白河地区的庙宇,福安宫亦遭到拆毁,原址改建成白河警察派出所底下的“联合保甲事务所”[注 4][1]:169。福安宫的神像则被没收到新营郡役所警察课,但当地仕绅吴狮偷藏了二圣母与三圣母神像,林济恒则偷藏了二圣母副尊[1]:169

民国时的重建

日本二战投降后,1945年吴狮在警察郭朝沧的协助下迎回了福安宫的12尊神像,与先前被偷藏的3尊神像一起暂时供奉在新厝仔吴祖祠堂内[1]:169。同年地方信众组织了福安宫管理委员会,向新营区警察所长陈请,在次年将庙地讨回,把事务所改回庙宇[1]:169。而当地其他在日治时期遭到破坏的庙宇[注 5]之神明,也被迎到福安宫内供奉[1]:169。也因为如此,原本依附在文昌祠(店仔口文祠)的“玉山书院”[注 6]也迁入福安宫内,民国四十二年(1953年)1月20日当地文人林春水即在此成立“玉山吟社”[1]:180[3]:269

民国五十六年(1967年)发起重建[2],于民国六十四年(1975年)完成前后殿工程,次年起连续三年都举办了绕境活动,即“十三街庄香”[1]:170。然而此后又因故中断,直到民国九十九年(2010年)才恢复举办[1]:172[4]

十三街庄香

十三街庄香形成于清朝时期,或可追溯至建庙之初[1]:171。日治时期的明治三十年(1897年)左右还有举办一次,但后来因为种种因素而停办[1]:171、172。民国时期庙宇改建后曾经恢复举办连续三年,但又因故中断,后来在2010年5月3日才恢复举办[1]:172[4]

战后的十三街庄香大致分为筹备、绕境、祝寿三个阶段,举办时间约在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前三日[注 7],参与人员事前需要茹素三天[1]:176。绕境时按例由二妈担任主帅,庙中其他神明同行[1]:176。三天的绕境会分别以绿红黄三色代表,各路线安排一领队执该色队旗[1]:178。早年全程都是以步行完成,但后来其中一段跨越急水溪的溪底小路因水患而毁,故此段改为搭车[1]:178。而过去每晚妈祖都会回銮福安宫,现已改为驻驾于当天最后抵达的庙宇[1]:179

绕境范围

1970年代以前的香路涵盖了白河、后壁、东山三区,1976年时主要是马稠后关帝庙[注 8]以及偏远的后壁土沟、大林等地退出绕境范围[1]:174、175。2010年以后大致沿用1976年的范围,但早期路线是用“角头”为据点,现在则改以“宫庙”为据点[1]:175

时期 范围 备注
清代

下茄苳南堡:店仔口街、客庄内庄、顶秀祐庄、下秀祐庄、竹仔门庄、埤仔头庄、马稠后庄、乌树林庄
下茄苳北堡:海丰厝庄、大排竹庄、下茄苳庄、土沟庄
哆啰啯西堡:粪箕湖庄(部分)

参考1970年代以前的绕境范围推断出的13街庄[1]:174
1970年代以前[1]:174

白河镇:白河里、秀祐里、广安里、玉丰里、大竹里、草店里、内角里、甘宅里、竹门里、崎内里、昇安里、庄内里、外角里、下角里、永安里、崁头里、大林里、河东里、虎山里、汴头里
后壁乡:乌树村、嘉苳村、土沟村
东山乡:三荣村

1976年[1]:174

白河镇:白河里、秀祐里、广安里、玉丰里、大竹里、竹门里、崎内里、昇安里、 庄内里、外角里、下角里、永安里、汴头里
后壁乡:乌树村
东山乡:三荣村

注释

  1. ^ 下茄苳泰安宫的建庙年代有康熙廿三年(1684年)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两说,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多倾向认为《台南州祠庙名鉴》记载的乾隆年间说法较有可能[1]:157、158
  2. ^ 《福安宫沿革志》将这件事记载在康熙卅五年(1696年)正月,而庙宇在次年三月落成[1]:170。庙宇落成后,于天上圣母诞辰前五日号召十三街庄信众前往下茄苳街泰安宫分香[1]:170、171。然而张耘书《台南妈祖信仰研究》一书认为这段记载颇多疑点,除泰安宫的建庙年代之外,康熙卅六年(1697年)清朝将台湾划为版图才过了10多年,当时的店仔口一带是否已有能力组织这种跨庄的绕境活动也值得探讨[1]:171
  3. ^ 如光绪二年(1876年)斗六都司吴志高就有捐钱整修[1]:168[2]
  4. ^ 除了福安宫,白河的观音亭与城隍庙在这之前被改建成“店仔口支厅警察官寓所”[1]:169[2]
  5. ^ 观音亭、城隍庙、文昌祠[1]:169,其中文昌祠是毁于1906年的地震[1]:180。城隍庙旧址约在白河分局一带,被拆毁改建为“店仔口厅警察官寓所”[3]:268
  6. ^ 玉山书院创建于咸丰元年(1851年),位置大约在白河国小一带,同治元年(1862年)毁于戴潮春事件,后来斗六都司吴志高在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店仔口文祠并在其中设玉山学院(位置在白河零售市场南边)[1]:180[3]:269
  7. ^ 2010年起连续三年都在农历三月二十到廿二日绕境[1]:173
  8. ^ 该庙1971年成立财团法人后自行举办绕境

参考来源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张耘书. 《臺南媽祖信仰研究》.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年12月. ISBN 978-986-03-9415-3. 
  2. ^ 2.0 2.1 2.2 2.3 2.4 2.5 张溪南. 《南瀛老街誌》. 台南县政府. 2007年8月: 页172-174. ISBN 978-986-00-9689-7. 
  3. ^ 3.0 3.1 3.2 张溪南. 《北路煙雲172:從茄苳腳到關仔嶺》.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12. ISBN 978-986-04-3022-6. 
  4. ^ 4.0 4.1 林福来. 〈白河福安宮十三街庄後天遶境〉. 《台湾时报》. 2010-04-30 [2016-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