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让-马克·范登布鲁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让-马克·范登布鲁克
Jean-Marc Vanden-Broeck
摄于2019年
出生 (1951-09-11) 1951年9月11日73岁)
 比利时列日
国籍 英国
母校列日大学
奖项搞笑诺贝尔奖(1999)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数学
机构科朗数学研究所
斯坦福大学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东英吉利大学
伦敦大学学院
论文Two-dimensional nonlinear free surface flows past semi-infinite bodies(1978)

让-马克·范登布鲁克(法语:Jean-Marc Vanden-Broeck;1951年9月11日)是一名比利时英国数学家。他是伦敦大学学院应用数学教授。

早年生活和教育

范登布鲁克1951年9月11日出生于比利时列日。他于1974年获得列日大学工程学和物理学学位,1975年获得海洋学学位[1]。之后,他成为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博士生,与厄尼·塔克英语Ernie Tuck(Ernie Tuck)和伦纳德·施瓦茨(Leonard Schwartz)共事[1]。他的博士论文题为《经过半无限体的二维非线性自由表面流》,于1978年通过答辩,并获得威廉-库尔罗斯科学研究奖。

学术生涯

在澳大利亚做了短暂的博士后后,范登布鲁克移居美国,1978年至1979年在纽约科朗数学研究所担任高级研究员[1],1979年至1981年在斯坦福大学担任类似职务[1]。在那里,他与约瑟夫·凯勒开始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他们对茶壶边界层分离的研究荣获1999年搞笑诺贝尔物理学奖[2]。之后,他来到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并于1987 年成为该校的正教授[1]。范登布鲁克在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一直工作到1998年,之后他返回欧洲,在英国诺里奇的东英吉利大学担任应用数学教授。2007年,他来到伦敦大学学院,担任应用数学教授至今[1]

除上述职位外,范登布鲁克还在世界各地多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包括1993年至1994年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担任客座教授,2001年在纽约市立大学柏鲁克分校担任魏斯曼客座教授,2019年在法国尼斯大学担任蒙特尔讲座教授。自1999年以来,他一直担任新泽西理工学院的研究教授[3]。范登布鲁克有许多研究生,其中包括埃尔辛·厄祖乌尔卢(Ersin Özuğurlu)、本·宾德(Ben Binder)、高弢(Tao Gao)和亚历克斯·多克(Alex Doak)[4],他还指导和联合指导了许多博士后,包括埃米利安·帕劳(Emilian Parau)、德米特里·采卢伊科(Dmitri Tseluiko)、王展和奥尔加·特里奇琴科(Olga Tritchtchenko)[5]

范登布鲁克在伦敦巴黎两地生活。他的妻子是逻辑学家米尔娜·扎莫尼亚(Mirna Dzamonja)。他们的女儿埃达·范登布鲁克(Ada Vanden-Broeck)出生于2006年[6]

研究工作

范登布鲁克从事应用数学流体力学和科学计算方面的工作。他因研究自由边界问题英语Free boundary problem而知名[1]。这些问题涉及求解域中的偏微分方程,其形状是求解的一部分。这些问题出现在各种应用中,例如波在两种流体的界面上传播、气泡在流体中上升以及肿瘤生长。在数学上,自由边界问题因其非线性而极具挑战性。他开发了高效、精确的边界积分方程方法,用于解决流体力学中出现的自由边界问题。

这项工作的一个重要见解是表面张力的影响,他发现有一类问题,在忽略表面张力时有连续的解,但在考虑表面张力时只有一组离散的解。此外,当表面张力趋近于零时,这个离散解集会简化为唯一解[7]。他因研究赫勒-肖尔细胞的指法而知名。他最近的研究涉及三维自由表面流动和三维孤波的发现,以及研究电场对界面流动的影响[8][1]

截至2023年9月,范登布鲁克发表的论文超过300篇,并著有《重力-毛细管自由表面流》(Gravity-Capillary Free Surface Flows)一书。他的著作经常被引用,根据谷歌学术页面[9](2023年9月),他的h指数为47。他的许多论文可在他位于伦敦大学学院的个人网站上查阅。[8]

部分出版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Milewski, Paul; Papageorgiou, Demetrios. Editorial. IMA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ugust 1, 2013, 78 (4): 651. doi:10.1093/imamat/hxt036. 
  2. ^ List of Ig Nobel Prize winners. Wikipedia. 2023-10-06 (英语). 
  3. ^ CAMS Faculty |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math.njit.edu. [2023-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3). 
  4. ^ Jean-Marc Vanden-Broeck - The Mathematics Genealogy Project. genealogy.math.ndsu.nodak.edu. [2023-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3). 
  5. ^ Grants on the web. gow.epsrc.ukri.org. [2023-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6). 
  6. ^ Mirna Dzamonja. mirna. [2023-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6). 
  7. ^ CHAMPNEYS, ALAN R; CROWDY, Darren; PAPAGEORGIOU, DEMETRIUS. Some highlights from 50 years of the IMA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IMA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June 2016, 81 (3): 398. ISSN 0272-4960. doi:10.1093/imamat/hxw024. 
  8. ^ 8.0 8.1 Iris View Profile. [2023-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30). 
  9. ^ J.-M. Vanden-Broeck - Citations Google Scholar. scholar.google.fr. [2023-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7).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