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南·布罗代尔
费尔南·布罗代尔 | |
---|---|
出生 | 法国默兹省奥尔努瓦地区吕梅维尔 | 1902年8月24日
逝世 | 1985年11月27日 法国上萨瓦省克吕斯 | (83岁)
国籍 | 法国 |
母校 | 巴黎大学 |
职业 | 历史学家 |
头衔 | 法兰西公学院教授 法兰西学术院院士 |
费尔南·布罗代尔(法语:Fernand Braudel,法语发音:[fɛʁnɑ̃ bʁodɛl],1902年8月24日—1985年11月27日),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著名的史学家。
生平
1902年8月24日,布罗代尔生于法国默兹省(属于洛林)奥尔努瓦地区吕梅维尔(后并入贡德勒库尔堡)。[1]7岁时随父亲到巴黎居住。他的父亲是一名在巴黎工作的教师。布罗代尔先后就读于巴黎伏尔泰中学与巴黎大学,1922年获历史学士学位。1923年,他被任命为阿尔及利亚(当时是法国殖民地)君士坦丁一所高中的教师,之后又到阿尔及尔的高中任教,并兼任阿尔及尔大学助教;在阿尔及利亚工作期间,他被地中海世界所吸引,发表了一些有关16世纪与阿尔及利亚的论文。1927年,他初步定下了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关注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1556-1589年在位)的外交政策,在此期间,他也与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吕西安·费弗尔建立了书信联系,开始接触其史学思想。
1932年,他回法国工作,辗转在巴黎巴斯德中学、康多赛中学、亨利四世中学任教。[1]1934年,巴西邀请包括布罗代尔、列维-施特劳斯在内的一批法国年轻学者前往圣保罗帮助建立圣保罗大学,1935年-1937年,布罗代尔在巴西工作,他自称这是他“生命中最伟大的一段时光”。[2]也是在巴西任教时,他最终决定把论文的重点改到“地中海”上。
1937年,布罗代尔在返回法国的船上与吕西安·费弗尔相遇,他们两人碰巧乘了同一艘船[1]。两人一见如故,逐渐发展成了情同父子的关系,布罗代尔进入了《年鉴》期刊的核心圈子,在其上发表了许多论文。1938年,他进入法国高等研究应用学院第四系(历史科学与古文字学系)教授历史[1]。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布罗代尔被动员进入陆军服役,并被分配到马奇诺防线,他从未参加实际战斗,并于1940年6月29日被俘。同年他被分配到美因茨的战俘营。在长期的营地生活中,他只能得到极其有限的文献资源,但他凭借惊人的记忆力继续研究写作自己的博士论文(即后来的《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并与费弗尔保持通信[1]。1942年,他被转移到吕贝克的营地,并在那里待到战争结束,在此期间,他完成了自己的论文。1945年5月德国战败,布罗代尔得以回到巴黎,在此期间他继续修改论文,1947年3月1日,论文答辩通过,1949年,《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得以出版。
1947年,布罗代尔与费弗尔等人创立了高等研究应用学院第六系(经济与社会科学系),由费弗尔担任系主任,布罗代尔担任秘书[3]。1949年,布罗代尔当选法兰西公学院现代文明教授。1956年费弗尔去世,布罗代尔接任第六系主任与《年鉴》期刊主编,在此期间,他培养了勒拉华杜里、雅克·勒高夫、乔治·杜比等年鉴学派的新一代代表人物,也为第六系招募了罗兰·巴特等历史之外的著名学者。1969年后,他不再担任《年鉴》主编,1972年他宣布退休,第六系主任由雅克·勒高夫接任。1984年他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
1979年,布罗代尔出版了第二部大部头著作《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此后他开始构思写作一部有关法国的大型作品,但他只来得及完成一部分就于1985年去世,这一部分1986年以《法兰西的特性》(L'Identité de la France)为题出版。
历史的三个层次与长时段的概念
布罗代尔受到费弗尔等第一代年鉴学派史家的影响,在历史研究上主张从地理时间、人文时间、各别时间三个层次来探讨。以《菲利浦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为例,他不像传统的历史写作,以政治、军事史为主,而是先从地理环境出发,其次探讨社会经济型态,最后才以这些为基础,来说明当时的政治军事等事件。在他看来,那些在许多历史著作中着重探讨的军事政治冲突只是地中海地区文明长期发展之中的一个小小的波澜而已。
他认为历史可区分为短时段、中时段和长时段,认为历史学家更重要的是研究长时段的发展,而不是仅去对短时段的政治军事等事件作详细研究,而要从数十年的中时段的周期波动的探讨中,进一步找出百年甚至数百年以上长时段中,整个文明的发展趋势以及延续于其中的基本社会经济文化等结构。1958年,他写有专文《长时段:历史和社会科学》,阐明上述观点。
这种重视长时期的结构的作法,在另一部重要著作中《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也能表现出来,在探讨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个问题时,他不直接从资本主义的表面发展下手,而是在三大卷的著作中,第一卷先探讨这几百年之中,一般人的日常物质生活,其次再一以一卷的分量,探讨与一般人生活相关的交换制度、市场制度。进一步在第三卷才开始讨论,基于这些超乎日常生活的,以少数大商人经营为主的资本主义式经济的发展过程。
著作
- 《菲利浦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Méditerranée et le monde méditerranéen à l'époque de Philippe II,二卷)
- 中译本:唐家龙、曾培耿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 《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Civilisation materielle, économie et capitalisme : XVe-XVIIIe siècle,三卷)
- 中译本:顾良,施康强译,北京:三联书店,1993。
- 《法兰西的特性》(L'identité de la France,三卷)
- 中译本:顾良,张泽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1997。
- 《论历史》
- 中译本,刘北成译,台北市:五南图书公司,1988。
- 《文明史纲》(Grammaire des civilisations)
- 中译本:萧昶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 《资本主义的动力》(La dynamique du capitalisme)
- 中译本:杨起译,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
- 《地中海考古-史前史和古代史》(Les Mémoires de la Méditerranée)
- 中译本:蒋明炜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参考资料
- 陈恒、耿相新,《布罗代尔的遗产》,(台北:昭明出版,2006)。
- 汪荣祖,(布岱尔与法国安娜学派),《史学九章》,(台北:麦田出版,2002)。
- ^ 1.0 1.1 1.2 1.3 1.4 Marnie Hughes-Warrington, Fifty Key Thinkers on History (London: Routledge, 2000), 17.
- ^ Thomas E. Skidmore, "Lévi-Strauss, Braudel and Brazil: a Case of Mutual Influence." Bulletin of Latin American Research 2003 22(3): 340–349. ISSN 0261-3050 Full text: Ebsco
- ^ Francis X. Sutton, "The Ford Foundation's Transatlantic Role and Purposes, 1951–81." Review (Fernand Braudel Center) 2001 24(1): 77–104. ISSN 0147-9032